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热干面是我终身的事业

热干面是我终身的事业

讲述人:刘小兵,男,35岁,个体早点商

记录人:见习记者叶明蓉

时  间:6月25日下午3:00

地  点:刘小兵店内



初见刘小兵,浅浅的平头,中等个头,身材略胖,在个体早点云集的户部巷里,他显得一点也不起眼。

但短短3个小时的交谈中,刘小兵极为丰富的情感、颇有见地的观点、声情并茂的讲述,使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是一个有故事、有思想的个体商。

我长大了就要做热干面

说起来,我们全家算是地道的武汉人。但由于在特定时期爸爸妈妈被划成右派,他们便被下放到阳新的一个小山村里当老师。我家兄弟姐妹6个,我是老幺。妈妈40多岁中年得子,自然十分宠我,每次走亲戚都会带上我。

那时去得最多的就是县城的姨妈家。每次去了以后,姨妈都会到食堂招待我们吃热干面,那可是小山村里没有的美味。我那时就想:“热干面真好吃。我长大了就要做热干面。”

说到这里,刘小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的确是我那时最单纯的想法。我后来的一切努力,可能都源自这最初的动机。”

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比较自由,平时总喜欢这里敲敲,那里打打。在我升初中时,由于妈妈退休,我们全家搬回武汉,我便有条件接触《科学画报》、《自然科学》等杂志,对小发明颇感兴趣。高中时,我就自学了一些机械方面的知识,如机械原理、机械制图等。

1990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进了一家化工厂。那几年,除了上班,我就利用有利条件自己钻研机械制图。最后我还和一个同事画出了一套热干面生产线草图。但当时估计要投入生产需要20万元,这对我简直是天文数字。

无奈之下,我只好继续上班,等待时机。

“小女孩”让我日进斗金

工厂的生活十分平淡,我在那时谈了个女朋友。她和许多女孩子一样,非常喜欢新衣服,而且对时尚女装颇有眼光。只要她穿上新买的衣服去上班,接下来的几天厂里就会出现很多同一款式的衣服。

“我能走上经商之路,很大程度得益于她。无论是做服装生意,还是做热干面,她都一直非常支持我。”刘小兵感慨地说。

两个人都在厂里上班,当时工资也就300元左右,要买房子、结婚,谈何容易?这时社会上刮起了一阵“下海风”,很多人都弃工经商。于是,1997年4月份,我朋友便和我商量,决定在广东商城做女装零售生意。

但在广东商城里租一个档口就需要1万元押金,还要预交半年的租金。我们拿出了仅有的3000元钱,又向亲戚朋友们借了2.7万元钱。等我们办好一切手续,正式开业时,我们手里仅剩下300元钱了。

刘小兵停顿了一下,说:“现在说起这一步很平常,但当时我的心里确实有点打鼓。一下子借了这么多钱,要是赔了怎么办?我要多少年才能还清?”

好在那几年生意比较好做。当年我们除赚回本金外,还节余了一点。这大大鼓舞了我们做服装生意的决心。但到广东商城做服装零售生意的人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激烈,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几乎不太可能。于是,我将广东商城的档口以1.8万元钱的价位转让后,在汉正街租了一间门面开始做服装批发生意。

这一步非常冒险,因为当时我连在哪里进货都不知道,只知道是在东莞一带。一切安排就绪后,我和朋友就带着钱直接去了东莞,但到了那里才知道,东莞的女装价位太高,做零售还可以,做批发根本就无利可赚。

我们又转车去了虎门,到那儿已是晚上,只好找了一家看起来还算正规的招待所住下来。身上带着现金,我根本无法入睡,翻来覆去折腾了一个晚上。

幸运的是,第二天我们顺利地找到了批发市场,朋友看中了一款红色的长裙子,刚开始没有太大的把握,只批了40条。

没想到,这批货拿回汉正街后非常抢手,之后我又一个人去了几趟虎门。

服装批发还是比较赚钱,我当年就纯赚了近10万元,在现在的洪山广场后面买了一套房子。

此时,刘小兵的脸上滑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在服装批发市场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行规:只要你与某个供货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旦新品上市,供货商便会向你推荐,并只与你独家联系。

1999年9月初,一个供货商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推出了一款新的毛衣,弹力棉面料,前面印有各种小女孩的图案,非常可爱。我老婆一听,潜意识里就感觉这种毛衣肯定能走俏,第二天就赶到了供货商那里,以40元钱一件的价格批了100件,并坐镇东莞,准备随时供货。

但事态发展并不尽如人意。9月的武汉天气仍然十分炎热,虽然到了换季的时候,毛衣还是没有大的市场,刚开始一天仅能卖出几十件。

看着毛衣市场反应平淡,我心里十分着急,那么大的太阳天我总是坐在外面,希望能看到变天的迹象。

所幸天公作美。一个星期后,武汉就下了入秋以来最大的一场雨,气温马上下降,毛衣的销量明显增加。加上“小女孩”款的毛衣式样新颖、图案活泼,很受20岁左右都市女孩的青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卖出几万元的货,说是“日进斗金”一点也不为过。一时间,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小女孩”毛衣。那一款毛衣我从9月一直卖到第二年的春天,总共卖出了几万件。

热干面是我最终的事业

2001年,儿子来到这个世界,我老婆便没有精力管生意上的事情,而我对女装又缺乏像她那样的眼光,连着几笔生意都亏了。于是,我便决定不做了。

“那你是如何进入早点行业开始做热干面的?”我好奇地问。“这还是与我的喜好有关。”刘小兵认真地说。

这么多年来,虽然一直在服装市场上打拼,但我对热干面的喜爱从来没有变。只要听说哪里的热干面好吃,无论多远,我都会去尝尝,顺便和老板套近乎,问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一碗热干面,我常常要吃个把小时。

记得在1998年的一天,我正骑车去一家书店买书。偶一抬头,我注意到路边有一个早点摊,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一手捞面,一手加作料,表情非常满足,动作十分娴熟,很有民间老艺人的那种风范。

我要了一碗热干面,虽然作料不是很全,但面确实不错,非常地道,是我吃过的热干面中最好的。

在与老人的闲谈中,他告诉我他是热干面创始人李包的传人。我很感兴趣,表示要拜他为师。开始老人不置可否,在我的再三请求下,他说:“你真的要学,那就明天早上3点钟来吧。”

也许他根本没想到我真的会去。第二天老人一开门,看见我真的站在门外,极为感动,开始手把手地教我煮面、摊面、熬作料。

我跟着老人学了差不多1个月,后来几乎所有来吃面的人都夸我的面做得好。

刘小兵停下来,喝了一口水。

不做服装批发生意后的2年内,我开过鞋店,做过餐饮,但都做得不是很好。于是我想,既然有了钱,又有技术,条件成熟,我何不做做自己喜欢的热干面生意?

与家里人商量后,我便开始寻找门面。碰巧有一个同学在关西小区附近开一家餐馆,但他自己不做早点。于是,2003年6月,我就在餐馆门口支起了一个早点摊,专卖热干面。

关西小区位置不错,加上我的面做得地道,很多人都来我的摊前吃热干面,也包括一些外地人。其中有一个上海人给我印象最深。他告诉我,他妻子是武汉人,当时已经怀了小孩。来武汉之前,他问妻子想从家乡带点什么。妻子脱口而出“热干面”。于是他来武汉后,几天内吃了十几家的热干面,但只有我的面最好吃。同时他非常恳切地问能不能做点面让他带回上海。得知他下午的飞机,我便尽量做了一盒简易包装的热干面送给他。

这件事情给我很大启发。我了解到,当时市面上已有3家做了方便装的热干面,外地一家,本土两家,他们要么直接在包装袋里添加方便面的料包,要么面的碱太重,芝麻酱不够味,因此很不地道。因此,我想:我能不能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

我翻出了过去画的那一套热干面生产线草图,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但当时我只是摆了个早点摊,没有自己的品牌,很难做大。我必须寻找新的机会。

2003年下半年,我在报纸上看到“汉味早点第一巷”户部巷的相关报道,意识到这是一个发展的机会。于是,我放弃了关西小区的生意,以“李包记热干面”进入户部巷。

由于味道地道,我的热干面吸引了很多的回头客,同时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我马上开始投资生产线。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成功地将热干面生产线投入生产,也有不少商家与我进行了联系。我相信,我的方便装热干面有朝一日也能像“统一”、“康师傅”方便面一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刘小兵激动地说。




[记者手记] 不打无准备之仗

古代用兵打仗,讲究粮草先行。只要在各方面作好准备,大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商场如战场,此法在商场上,也是屡试不爽的制胜法宝。刘小兵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从儿时的热干面梦想,到工人时期的生产线草图,到进军服装界积累资金,他从意识、技术、资金方面都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最后进入户部巷打造热干面品牌。

不打无准备之仗是刘小兵自我总结的经验。几年来,他的每一次跨越,都证明了事业的前奏,总需要有一段尝试、积累、沉淀的过程。




上一篇:乳房健康美丽絮语
下一篇:人格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