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62岁老人的第二次辉煌创业

62岁老人的第二次辉煌创业



  威廉退尔:在坛子里潜水半年多了,学到了很多理财的知识,对自己很有帮助。但我认为作为年轻人在学会节约、理财的同时,开源更加重要。

  套用“富爸爸”的观点,真正的资产包括股票、基金、债券、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票据、专利权等等,而首要的就是我自己的公司:不需要我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我拥有它们,但由别人运作和管理。如果我必须在那工作,那它就不是我的事业,而是我的职业了。我没有书里写的那样的富爸爸,准确地说我的爸爸也是一个在很多岗位上奉献了一生的普通人,但他退休后二次创业的精神真的值得我钦佩。

  我的老爸今年62岁了,上世纪62年参军入伍的(咱家一门三代都有当兵的,爷爷32年入伍,爸爸62年入伍,我是92年,呵呵,我要是有儿子就不再让他当兵了,这是后话)。老爸这一辈子在部队干过不少工种,刚入伍学的是无线电。对于电子电路的知识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号称入伍没两、三年就能单独保养几架飞机了。后来又学过机械制图,动手能力更是极强(上小学的时候就会把自行车拆了洗泥油换黄油,调整轴档自己保养了。这一点我也遗传了不少,俺现在是医生,要做手术的,自以为手还是很巧的)。后来他又学会了机械加工,车、钳、铣、焊样样精通。三十多岁的时候几星期就能搞出一项革新,多次填补了部队的空白。再后来单位安排他改行搞起了电化教学,自学了电视摄像、编剧、导演和编辑,拍了不少教学片,开放搞活后也拍了一些广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重头戏就要开始了,该谈谈老爸的创业史了。(刚才停电了,后面两大段就这样没了,足足好几百字呀,……我在值夜班,都夜里12点了,我第一次发贴就遇见这么背的事。哼,俺就是有毅力,擦干泪、不要怕、继续写。我曾经在大夏天的中午,顶着四十度的高温从北京大兴县的马村单人骑车沿永定河到过卢沟桥,来回两百多里地呀。当时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毅力,呵呵,傻吧)。

  大概十多年前,老爸发现工作中用到的电视摄像器材和设备都是进口的;摄像机就不必说了,到现在都是小日本的天下(郁闷啊,但有什么办法)。而摇臂大都是从美国进口的,说到这里必须解释一下,“摇臂”——大家在重大晚会、演唱会或体育比赛都见过这样一个设备,底下是一个大型的三脚架,上面落着一个炮筒一样的东西,最长的可达到一、二十米。顶端挂着摄像机,摄像师站在地上一边控制炮筒一边通过遥控手柄控制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这东西当时没有国产的,进口的很贵,往往要几十万人民币一台。老爸向单位申请3万经费研制国产的摇臂,但是没有批准。于是老爸自掏腰包,搞起了研发。从设计、制图、下料、零件机械加工、零部件焊装、整机装配到遥控部分的电路设计、膜具设计、制作电路板、调试。第一台样机就是他一个人在工作间里完成的(这期间费了多少心血,每次想起来都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完成这些需要机械设计、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控制等多学科人材一起配合,还要有懂得摄像机的原理并能够熟练使用的人材,国内某科研所集全所力量也未完成控制部分的研发,至今只是仿制了美国产品的机械部分,控制部分还是要从美国进口。巧的是这些学科我老爸都干过,一个人就把这些全都搞定了。并且还不断的改进升级,至今已有第三代产品了。

  付出就会有回报,六、七年前老爸退休了,他的产品也凭着轻便的特色由租赁开始在圈内获得了认可,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外地各省市电视台很多栏目以及一些影视制作公司的都曾用过他的产品。便携是老爸的产品的一大特色,国外的摇臂运输质量一般都有三四百公斤,需要中型面包车才能运输,两三个人一起要一个小时才能装配起来。

  老爸的产品用一辆捷达就可以装载了,车里还能坐两个乘客,单人装配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产品也远销国内诸多城市(呵呵,没有海外呀)。

  说说老爸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年龄大了,62岁了。虽然年轻时练过举重,现在两手各提一个六十斤的哑铃能走上两层楼,但终究有干不动的时候。现在他就已经很少跟着剧组出去了,往往一个剧组里就数他年龄最大,所以现在他以组织生产销售为主,租赁为辅。其次是没有培养出来一个好的接班人(技术层面上的,能像他这样全面的人也确实没有了)。我是学医的,可以在健康上给予保驾,我弟是学通信工程的,倒是可以在数字电路的控制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和改进。用“富爸爸”的理论来看,老爸还是处在C象限的人,他只相信自己,认为自己的技术是最好的,最过硬的,所以很多的工作都由他自己干,现在终于能做到零件图纸给工厂,由工厂加工零件,然后他来总装配(当然,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技术上的保密,上百张图呢。说到这不能不提我妈,奔六十的人了,干财会的,退休了为了帮我老爸,自学了CAD制图,把草图都用电脑画成正式的零件图了,想想也够不容易的)。产量一直也上不去,至今销售不到十台,当然这也与产品的使用面比较窄有关(销售的事以后就先交给我老婆了,她是学工商管理的。卖东西的水平没见过,买东西侃价的工夫很高,两百八的裤子能侃到五十,我很佩服她了)。第三不懂得团队的力量,说白了就是只知道单干,不知道雇佣别人,我几年前就建议他培训几名帮手,兼职的也行。最好能有在校的学摄像的大学生,当有去外地、时间长的租赁业务就不需要他自己去了,剩下时间可以休息或者旅行,对于这样的学生也给他们一个提前接触这个行业的机会,将来他们有了其他的工作大家也会是良好的合作伙伴。第四,短期内可能摆脱不了一个家族型企业的框框,长远看一定要朝着正规化建设下功夫。

  一不留神已经写了这么多了,重复我的观点:节流重要,开源更重要!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若有能够合作的当然就更好了。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