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诚信三年 挣得百万

诚信三年 挣得百万

  ●有人是敢想但不去做,我是敢想敢做,先做后说。

  ●当时我没有任何做生意的经验,只知道“东西要好、价格便宜、服务周到”十二个字。

  ●加工防盗网时,他和工人一起烧电焊,然后一起抬到七八层楼上的客户家里去安装。

  ●顾客一个电话,他可以耗上半天时间上门去安装一个水龙头;只要顾客需要,他甚至可以骑自行车去几里外为居民送去一个价值几毛钱的灯泡。

  ●黄镇丰买来一副床板架、几个电烙铁、几个万能表、几台电视机,和他的“技术人员”、工人们凭着想象开始干起碟机来。

  ●在宝安开碟机厂时,他既是老板又是搬运工。最辛苦的时候,晚上下班后开着货车往返广州三次,一个人开车、卸货,第二天早晨睡二三个小时后又接着干。

  1、舍弃“星光大道”独喜商海冲浪

  黄镇丰的声音条件比较好,1989年,他如愿以偿考入广东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成了一名“准歌星”。大学四年,学校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演出,黄镇丰过足了舞台瘾。凭着超群的乐感和“病态”的勤奋,他成了系里的高材生。学校安排他和几个同学到上海音乐学院交流,有意让他毕业留校任教。

  毕业前夕,演艺圈一位师兄的遭遇使黄镇丰从明星梦中猛然惊醒。这位师兄因与人竞争一首歌的首唱权,竟遭遇了家被烧毁、父母被烧死的厄运。于是,生性内向的他果断离开钟爱的歌唱事业。1993年,在人们普遍向往毕业后进机关进单位抱个“金饭碗”“铁饭碗”的时候,黄镇丰这次却逆潮而动,放弃了留校指标,扑通一声扎进了商海。

  那时,邓小平刚刚南巡讲话不久,广东开始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建筑业异常火爆。黄镇丰怀揣大学四年交学费、买钢琴和演出服欠下的8万多元借款单,来不及细想自己应当干什么行当,向亲友借了十几万元,在广州芳村开了一家100平方米的五金店,请了几个帮手,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工人。他的选择不时招来邻居、亲友的摇头与白眼。有人甚至私下里议论:黄镇丰是不是在学校犯了错误。

  2、诚信经营五金店三年挣得百万元

  起初,黄镇丰只是卖钢管、灯泡、水龙头等五金杂件。这些五金杂件和周围几家五金店一样,都是从批发市场进的货。后来,他找到厂家,以低于批发市场的价格进货,再把货低价批发给周围的小店,就是说在零售的同时又做起了批发。不到半年时间,他的生意就明显好于周围其他五金店。不久,他又发现了一个商机,邻近的一家防盗网加工店生意很好,而不锈钢管还是从自己店里买去的。于是,黄镇丰又开始尝试加工防盗网。这时,农村人很能吃苦的精神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来。加工防盗网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他和工人一起烧电焊,然后一起抬到七八层楼上的客户家里去安装。凭着勤奋和钻研,他的生意很快好过了邻近的那家防盗网加工店,以至于两年后那家加工店不得不搬离,到黄镇丰业务达不到的几公里外的地方去寻求发展去了。

  当然,生意上的成功离不开黄镇丰作为农村人骨子里所拥有的质朴与诚实。黄镇丰说,当时,他没有任何做生意的经验,只知道“东西要好、价格便宜、服务周到”十二个字。顾客一个电话,他可以耗上半天时间上门去安装一个水龙头;只要顾客需要,他甚至可以骑自行车去几里外为居民送去一个价值几毛钱的灯泡;一位从香港来开办健身器材厂的老板在他小店进过几次货之后,便与他交上了朋友,凡厂里所需的五金器件都要展转来他店里购买,连买自行车、碗筷等也让黄镇丰帮忙。周围居民见他长得瘦小,都亲切地叫他“小靓仔”,买五金件必去这个“小靓仔”的店里。

  黄镇丰的大学同学中,没有一个像他这样下海的。他们中有的当了公务员,有的在文艺团体工作。生意期间,不断有同学来看他,他们看到黄镇丰经营着这样的小店,店内摆放的尽是些五金杂货,整天烧电焊、搬东西,一身臭汗、满手油污,都在心里同情他,劝他还是像以前一样风风光光做歌手。黄镇丰对此也不分辩,他们哪里知道,当他们拿着一个月1000来块钱的工资时,生意越做越顺的黄镇丰在两年时间里,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而且成了百万富翁。

  3、搞碟机凭想象起步门外汉摸石头过河

  两年下来,黄镇丰把家安在了广州,在滋润地过着小日子的同时,他又租了一个300平方米的仓库,准备扩大规模大干一场。1995年初,他到深圳来看一个朋友时的所见所闻,使他改变了在五金市场做大的初衷。他的那位朋友在宝安经营着一家只有七八十个工人的VCD碟机企业,黄镇丰在做客的几天时间里看到,外省人怀揣大笔现金排队在那里等着订购1000多元一台的碟机,企业只好通宵加班赶货。

  黄镇丰又琢磨开了,当时传统的录像机已不好卖,刚刚出来的碟机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他于是提前回到广州,提出60万元,在宝安宝城42区租了两栋300平方米的厂房,招了十几个人,开始生产碟机。说到当时的情形,黄镇丰禁不住笑了:“对于碟机,我是十足的门外汉。管理人员很难找到,自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技术人员更是不知去哪里找。”黄镇丰坦诚地告诉记者,最初请的技术人员是他从家乡农村找来的两个修电器的师傅。就这样,黄镇丰买来一副床板架、几个电烙铁、几个万能表、几台电视机,和他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凭着想象开始干了起来。实干的同时,他四处寻找真正的技术人员。有一次,一位中间人给他介绍一名曾在宝安一家碟机企业任工程师的技术员,他感激得一次付给了那位中间人2万元“喝茶费”。对那位在原企业只拿2800元工资的工程师,他每月开出5000元的工资。通过一个多月的摸索,黄镇丰终于生产出了十几台合格样机。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