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成功学 - 谁比谁更冤

谁比谁更冤

对于通货膨胀导致实际购买力的大幅缩水,我们寝食难安;对于投资活动中必然伴随的各种风险,我们更是惊恐异常。

美国华盛顿国家气象局门口写着一句话:我们说过的正确的话,人们都忘了;我们说过的错误的话,人们永远记着。如果把这句话贴在任何一个经济研究机构的门上,甚至印在经济学家穿的T恤衫上,也完全适用。

与给政治家编的笑话一样,无论报刊、网上,都广泛流传着很多关于经济学家的段子:某游客在食人族居住的岛上旅行,见人脑专卖店标的价格是:艺术家脑每磅9元,哲学家的12元,科学家的15元,经济学家的380元。问其故,店主说:经济学家大多无脑,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就高。

  最近听到一个最新的是:爱因斯坦在天堂里遇到三个人,问其智商后,他与智商190者讨论物理学问题,与智商150者讨论政治问题,而与智商50者讨论经济学问题。

  中国民间也流传着很多不满某些经济学家的故事和言论,有网友总结经济学家的著名“昏话”有:股市要破3000点;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中国人要购买两套房;农民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把公共财产视做无主之物、MBO元年以及经济学家要顶住互联网的压力等。最狠的甚至认为“中国的农民最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们为什么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原因大概可以总结出三条:一是如今冒牌的经济学家太多了;二是百密一疏,经济学家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误;三是客观上的的确确存在着经济学家们难以掌控的经济规律。

20世纪70年代末卡特执政时期,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有一幅漫画是讽刺经济学家的。在画上,卡特被一只大熊(喻通货膨胀)所追,旁边有几个小动物(喻经济学家)。一个人正对卡特说,要制伏大熊先把这些小动物干掉。这幅漫画告诉我们:小动物是大熊的帮凶。通货膨胀正是经济学家制造或加剧的,要制止通货膨胀先要干掉这些经济学家。时至今日,虽然这里面对于经济学家的严重误解早已“平反昭雪”,但很多美国人仍在感叹经济学家们当时尴尬的处境,真是比窦娥还冤。

  然而,还有更冤的。我的一位理财师朋友就说,经济学家们的预测一般至少要等到三五十年以后才能真相大白,而他预测的股市大盘走势第二天就能见分晓。于是,经过无数次失败的磨炼和对格林斯潘讲话的深度钻研,我的这位理财师朋友终于学会了语焉不详。更多时间里,我常常会听到他这样的话语:

我们的投资组合战胜大盘31.2个百分点,但必须声明:我无法保证这样的成绩年复一年地发生。

  我们再多、再勤奋的工作也只能降低投资中的风险,却无法消灭。

  干工作就存在着失误的可能……

财者,家之大事也。于是,更多中国人还是选择了“安全”的储蓄。

  然而,更大威胁依然存在——通货膨胀。1980年前后,一个家庭如果有2万元的话,绝对是一个很不错的殷实之家了。20多年后的今天,如果这个家庭财富提高到20万元的水平,尽管这个家庭的财富增加了10倍,但这个家庭在社会中的财富地位却将明显远低于20多年前他们在社会中的财富地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通货膨胀。

于是,我们必须要进行投资;而且,必须要听从理财专家们的指导。

  有一种理论几乎被所有专家们倡导:应当趁着年轻,多买股票。这样,几十年下来,股票的累计升值总能超过通胀率,你也能获益不少。而当你步入老年时,你可以将资金转到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债券上来。这种投资策略背后的逻辑是:年轻时,即使遭遇熊市,你也肯定会有充裕的时间把损失再赚回来;而一个日薄西山的退休老人就不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这种策略虽然合乎逻辑,却无法改变一个基本事实:无论哪种投资都仍然涉及大量的预测工作。而在资本市场上,未来一个世纪的发展趋势可能与过去一个世纪大相径庭——这是另一位理财专家告诉我的。我立刻跟他说:那我们该相信谁?

第二天,我得到了答案: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有时就是一场赌博,一场输赢依赖于对未来预期能力高低的赌博。这也正是投资生活的迷人之处。




成功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成功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