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再谏“步步高”——“中国制造”的战略危机

再谏“步步高”——“中国制造”的战略危机

战略如果不正确,任何战术突击都没有意义!

  长期战略优势可能会让你输掉一场战斗,但一定会让你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首先声明,拟此标题,无意诋毁“步步高”,段永平先生也是本人颇为欣赏的中国企业家,步步高“步步高升”的成就、段永平“本分经营、实实在在做企业”的理念,都是可圈可点的。这里只是以“步步高”为引子,研讨一下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家电产业的战略危机问题。

  “敢为人后,后来居上”,被称为步步高公司总经理段永平先生独特的经营哲学,它实际源自日本松下的“敢为人后”。中国家电企业普遍都有浓厚的“松下、索尼”情结,似乎个个都立志要做“中国的松下”、“中国的索尼”,在此我要当头棒喝一声:不要以“松下、索尼”为榜样,不要走日本家电企业整体失败的老路。

  “日本制造”VS“美国制造”

  “敢为人后”VS“敢为天下先”

  遥想当年,“日本制造”是多么的神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依靠“标准化大规模制造”的低价优势,日本家电企业完全占领了美国市场。那时“日本制造”似乎成了世界神话,“美国制造”则好像彻底败北了。尤以电视机行业为甚:1968年美国还有18家企业生产电视,而80年就只剩下4家,到了今天已没有一家像样的彩电整机制造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发展到最高峰,日本企业跑到美国大肆收购物业、疯狂并购公司,眼看就要“把美国买下来”了,日本国内一片欢腾景象。90年,日本人更是跳出来大声嚷嚷:“日本可以说不!”

  但从1991年开始,日本经济开始衰败,而“山姆大叔”却昂首阔步走向经济繁荣。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年前,日本家电行业就整体滑坡,大面积巨亏。2001年4月1日到10月底,日本七大家电企业亏损额高达1兆亿日元。当时硕果仅存的索尼,近来也遭遇“神话危机”:2002年索尼第四季业绩出现大幅亏损,股价从此便一直下滑,2003年索尼第二季度利润同比暴跌98%。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戏剧性的局面呢?没什么,就是战略制胜,长期的战略优势,使美国政府和企业联手演义了一个“日美经济战争”的全胜故事。

  美国一直鼓励“敢为天下先”的科技创新意识,营造了很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政府和大企业有时甚至赞助一些看似毫无价值的科研项目。这使得美国的科技水平,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全球领先,而科技的领先,确保了美国企业在世界产业链中,总是处于最高的层次。七八十年代,面对日本家电集团军的大举进攻,美国先是“战略退却”:把制造业务等环节全面转移、外包,更有甚者干脆就把家电业务整体都卖给了日本企业。然后美国再实施“战略转移”:依托美国强大的科技优势,转而专注于高新科技的研发与营销。“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新经济”,美国人不断抛出“敢为天下先”的全新“游戏规则”,从而赢得了世界经济的掌控权,再次登临全球霸主地位。

  “中国制造”,挥手告别“敢为人后”

  “敢为人后”,让“日本制造”赢得了一次“战役”胜利,但却输掉了整个“战争”!“日本制造”的失败教训是惨痛的,“中国制造”当然不能再去重蹈覆辙,“中国制造”要挥手告别“敢为人后”!

  对一个企业个体而言,“敢为天下先”的确是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人去勇敢尝试,没有个体的失败,没有局部的牺牲,又那会有整体的胜利呢!“万燕”作为VCD行业的“先烈”,“倒”得是惨烈!“死”的是悲壮!但它为中国赢得了全球VCD产业的先机!从这点来看,我们要为“万燕”的“敢为天下先”热烈喝彩!

  国内媒体广泛宣扬步步高的“敢为人后”,这里有必要拨乱反正。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段永平先生的还没有“执迷不悔”,他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陈玉明的采访时就说:“当然你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先的。我们说的这个后,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超级巨人来说的。而且对我们这种企业而言也是阶段性的,当你的企业大到一定程度,你在某些方面就一定要先,因为你前面已经没有人了。”

  “敢为人后”只能作为“中国制造”阶段性的短期发展策略,决不能把“敢为人后”天天挂在嘴边,变成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更不能当作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国内新闻媒体片面宣扬“敢为人后”,容易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诚然,经营企业要务实,毕竟生存是企业的根本嘛。但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做企业也一样,也是要有一点社会责任感的,不能只想着自己企业里的“一帮兄弟们”。“明星企业家”的光环效应,是很容易误导人的,作为公众人物,出言还是要谨慎一点,媒体也不能总是片面夸大。

  另外,片面宣扬“敢为人后”,也对企业自身的长期持续发展不利。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试问:一个总是“敢为人后”的企业,在变化莫测的明天,还能继续生存吗?笔者以为:我们的家电企业要早日告别松下的“敢为人后”,一定要以美国人的“敢为天下先”为榜样。



  “中国制造”,要“敢为天下先”

  “中国制造”,就是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做“先驱”!“先驱”未必一定就成为“先烈”,只要经营得法,坚持到底,“先驱”往往赢得“先机”,抢占行业垄断地位。美国惠普推出世界第一台激光打印机,吉列推出全球第一种安全剃须刀,摩托罗拉是第一个入驻中国的手机厂家,《读者》是中国第一种文摘类杂志,椰树牌是中国第一个椰子汁饮料品牌,搜狐是中国第一家门户网站……现在,这些各个产业的先驱者,都已经成为各自行业的巨头。特别要提到的是,曾被段永平先生嘲讽为“现在在烧钱,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赚钱的门路”、“反正活不了多久了”的中国门户网站,全面开始赢利。其中成立仅7年的搜狐,2003年第二季度纯利润高达750万美元(约6215万人民币),快要赶上索尼这个有57年历史的电子巨人了( 索尼2003年第二季度利润约合人民币6875万元)。

  当然,“敢为天下先”,也不是盲目的“勇为天下先”,而是要战略性的“智为天下先”。

  “敢为天下先”,不是一上来就要去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一味强调要掌握核心的产品技术,这对目前许多弱小的中国企业来说,肯定是有风险的。而一些规模较大的国内家电企业,还是有必要进行“核心技术”的战略开发。都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规则。”,这是有道理的。能有实力自己开发核心技术,成为某个行业标准的掌控者,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自然利润滚滚而来。比如“微软”,总是高呼“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因为其核心利润全部来源于知识产权保护下的核心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敢为天下先”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性领先策略,不是偶尔的战术性超前。

  就拿长虹来说吧,2000年初推出“世纪精显”彩电,一举杀入高端市场,让国内同业羡慕不已。可是由于自身体制的限制,虽然技术上有所突破,企业整体上还是危机重重。目前,对于产权混乱的国有家电企业,先要明晰产权,理顺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然后再谈管理、再谈发展。否则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一时的突破又有什么用?

  我们再看看关于“日本制造”的另一个失败案例:日本家电巨头曾纷纷花费巨资研制“模拟高清晰彩电”,还没有规模上市,就被美国人的“数字高清晰彩电”从技术标准上彻底淘汰掉。这就告诉我们,有实力、有决心要在产品核心技术上“敢为天下先”的中国企业,就必须研究和掌握可以保持长期战略性领先的核心技术,否则不要轻言技术领先。像“TCL”,推出个四不象的“HID”——家庭信息显示器,只是概念的炒作,何来技术创新。

  其实,对大多数中小规模的中国企业来说,最现实的、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摸索和掌握“核心的管理技术”,善于去整合、优化、调用企业内外部的相关资源。我们必须认识到,卓越的管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也是“核心技术”!没有核心产品技术的“戴尔”——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整合专家,这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我们应该看到,美国企业不只是尖端技术超前,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超人一等。在这方面,“日本制造”同样也输给了“美国制造”。有位美国职业经理人,来到日本任职,工作一段时间后感叹:“日本有世界上素质最好的产业工人,但好的职业经理人实在难找”。看到了吧,这就是差距。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先天的优势和弱点,究竟是偏重于“产品技术为先”的战略,还是侧重于“管理技术为先”的战略,那还要看每个企业具体情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具体分析。



  “世界工厂”,任重而道远

  今天,全球产业链大调整,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家应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尽快发展壮大,完成企业的原始积累。但机遇和困难并存,同时也要有高瞻远瞩的忧患意识,要做“敢为天下先,勇为天下先”的企业战略家。“中国制造”,不要沦为别人的“组装车间”,要做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就要站在世界产业链的高端,就要做整合全球资源的顶尖高手。“没有枪,没有炮,‘别人’给我们造!”君不见,美国GE等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巨头,同时也是世界级的“OEM”产品大买家。不久前看到一个媒体报道:一位拥有庞大工厂的“中国鞋王”,在谈起“耐克”公司时,一脸的不屑:“耐克算什么,连自己的工厂都没有……”。如果中国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都是这样的认识水平,我们不得不担忧,“中国制造”的希望何在?段永平先生说的没错:“整个中国的企业家目前都是业余选手”!

  “中国制造”要做“世界工厂”,那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要“上下而求索”。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只要地球还在转,世界就要不断地变,而以下的局面迟早会出现:

  1、中国市场内需进入饱和状态。

  2、国内家电市场竞争完全白热化。

  3、全球制造业中心从中国外迁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区。

  4、国外价格更低的高品质家电产品涌入中国市场,“组装型”的家电企业迅速失去生存空间,纷纷破产倒闭,纷纷关、停、并、转。

  5、极少数先知先觉的中国家电精英企业,靠多年积累起来的战略竞争优势,靠自己的核心产业竞争力,靠自己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成为叱咤风云的新一代英雄豪杰。

  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在这个产品制造普遍供大于求的时代,在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时代,不要片面性、长期性地追求产能优势。制造产能优势,只是中、短期的竞争优势。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庞大的制造基地已成为企业最大的包袱。“中国制造”要吸取“日本制造”的失败教训,要借鉴“美国制造”的成功经验,不要有一天“成也工厂,败也工厂”!

  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著名的家电品牌基本上有12个,日本6个,韩国2个,欧洲2个、美洲2个。“中国制造”要从中突围,要做“世界工厂”,真是任重而道远,不仅要中国企业家的积极参与,还要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在微软市场开拓的初期,美国政府的大手笔采购定单,极大地促进了微软的飞速发展。可以说,“美国制造”能有今天辉煌的成就,是和美国政府在背后的有力扶持分不开的。

  为什么段永平先生要“敢为人后,后来居上”,一方面是因为“步步高”本身还不够强大,另外也是中国目前还缺乏“敢为天下先”的社会大环境。“敢为天下先”仅靠企业自身是不行的,政府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为“中国制造”营造一个“敢为天下先”的良好人文环境:

  建立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尽快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大力提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鼓励发明创造,支持民间创业活动。

  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唤起全社会“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

  ……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已经在积极倡导“敢为天下先”,江泽民总书记早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在产业扶持方面,中国政府最近更是出台了带有“歧视性”的政府软件采购政策:政府部门优先选用国内优秀软件,把“软件性能更优”的微软排除在外。政府已经“出手”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可别落后啊!

  98年笔者曾在《销售与市场》杂志发表一文,5年过去了,不幸让我言中:“小霸王”终究还是上演了“霸王别姬”的悲剧。此次拙笔行文,只想抛砖引玉,引起中国企业家的警醒,激发其战略危机意识。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有义务多做战略性的思考,因为你们引领着中国产业的未来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更加残酷、激烈,现在的市场环境要求更快的反应速度。过去的游戏规则是“大鱼吃小鱼”,如今的游戏规则已是“快鱼吃慢鱼”。笔者相信,10年后的中国,体制僵化、不思进取的一些家电企业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而一批充满活力、治理结构良好的中国家电企业,必将成长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新锐巨头,新的世界级家电品牌也将从中诞生!

  笔者专注于企业“核心战略”的研究,欢迎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来信交流。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