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英雄穷途:民营企业家遭遇“十面埋伏”

英雄穷途:民营企业家遭遇“十面埋伏”

当今活跃在商海之中的民营企业,几乎都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发展。十年生聚,惨淡经营,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的企业,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家都感到非常茫然。这种茫然来自对市场的把握越来越不清晰,越来越没有感觉,这种茫然还来自企业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

  时势造英雄

  一个企业的成长,绝非简单的自我发展,而是一个与外界环境时时刻刻不停发生着交换的新陈代谢的过程。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可避免的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只有当企业能力与环境匹配,吻合的时候,才会有企业的发展。所以,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有了杜邦,有了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大潮,就有了索尼、松下、丰田,有了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兴起,就有了苹果、微软和IBM。

  那么,当初的中国民营企业,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而民营企业家们,又是在怎样的机缘中开始了自己心路历程的呢?

  10年前的中国,正式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国家开始开放部分垄断市场,对内政策放宽。同时,在对外经济中鼓励出口,争取外汇去购买国家需要的各种物资。

  例如通信行业,大部分的民营通信企业,包括设备制造商和运营相关企业都在1992年的时候开始起步。1992年的时候国家开始将寻呼、声讯等增值类业务开放给民营企业经营,于是造就了一批寻呼、声讯企业,而相关的设备、技术的提供商也就顺势而起。同时,1992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我国电信业进入大发展时期。由于国家开始决定加大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也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设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巨大中华”四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许许多多不那么著名的民营通信企业,几乎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了他们的崛起之路。

  像这样的产业发展之路比比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活力就这样被激发出来。面对相对短缺市场,面对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展现的新的空白领域,面对由于开放而带来的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勇敢的弄潮儿,带着他们独有的特质走进了商海,也不可避免的烙上了历史的烙印。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草莽英雄”本色

  如果说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有其“原罪”,是不够客观全面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但是,如果说,中国民营企业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草莽英雄”的本色,则并不为过。在历史的大潮中,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那段历史选择了草莽英雄,而他们也适应了那个时代。

  中国民营企业家所具有的“草莽英雄”本色,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拥有比较敏锐的市场感觉,能够意识到在市场上短缺的商品是什么,机会在哪里。勿容置疑,在10年前能够意识到市场机会的企业家的这种能力,是值得赞许的。但是,如果客观的评价当时的外部环境,可以说依靠个人能力嗅到市场的机会并不是非常的困难。毕竟十年前的市场,短缺的情形相对严重,只要用心,凭借个人的一些生活体验,就能够找到感觉。

  第二,胆子大,敢干。既然个人都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感觉,那么,我们可以假设,在当时的环境下,应该有不少人能够意识到市场的机会。但是,面对市场汹涌澎湃的大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勇敢的中流击水,走进商海的。所以,胆子大,也成为这批民营企业家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第三,懂得充分利用社会制度的灰色地带,懂得利用各种手段打通关系,并将这样的关系转化为生产力。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政府开始逐步放开对市场的控制。在这个放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原有体制内的权力拥有者的个人寻租行为。懂得利用这些灰色的地带,就能够获取竞争优势。并不能说,每个企业家都是如此,但是,却可以肯定地说,无论处于主动利用还是被动适应,这批民营企业家中的大部分人,都比普通人更加懂得如何去打关系。

  第四,通过对工人的剥削得到企业的成本优势。那些农民工来到工厂,从事各种劳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环境和条件。缺乏监管,使得这批企业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将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对工人的剥削。而这种行为也被长期的掩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之下,没有支付其应当负担的后果和成本。

  综合来说,在制度转型期的初期,机会较多,生产组织的难度不大,较多的制度灰色地带和监督的欠缺,使得这批民营企业家磨练了适应这种环境的种种能力。

  如果把经济的环境与自然界做一个类比,我们会发现,这当中也有用进废退的发展和优胜劣汰的筛选。总之,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



  环境变化之“十面埋伏”

  那些曾经让民营企业实现超高速跳跃式发展的环境,已经悄然改变。

  他们发现自己的市场触觉开始失灵,而企业内部的种种矛盾也开始逐步凸现出来。以往依靠老板一个人的能力就可以支撑一个企业的高速发展,现在却殚精竭虑,困难重重。他们发现自己的身边多了很多竞争对手,这些竞争者同样有着大胆的商业冒险精神,利润空间开始逐渐压缩到成本底线,竞争环境开始残酷起来。他们发现以往办事的方法开始有点失灵,找人托关系也不是那么容易,效果也不见得好了。他们还发现国家监管部门、新闻媒介都开始关注起工人的生存环境问题。更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的是,由于国外厂商非常关注社会责任问题,所以他们如果继续原来那种对工人的管理手法和方式的话,很可能就不会再有新的订单了。

  总的来说,现在民营企业所面患上的是一种“环境不适应症”。环境已经改变,但是企业却不能够适应。今天的中国民营企业家面临周遭环境的“十面埋伏”!

  埋伏之一: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的加强来自政府对自身监督的加强和对民营企业的监管加强。随着国家对政府廉政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政府官员与企业之间进行灰色交易的空间被压缩。随着政府监管的加强,企业从“假冒伪劣”的行为中获利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

  埋伏之二:银行惜贷

  很多企业都是在依靠着银行的钱来做生意,这本来是应该鼓励的。但是在银行风险控制不严的过去,企业可以获得巨额的高风险借贷,可以用“3个盖子盖10个锅”。通过与内部人联手,钻银行政策的空子,借新债还旧债,重复抵押,很多企业也乐于此道。如今,也是此路难行了。银行为控制自身的借贷风险,开始对企业贷款申请严格把关。资金链条开始玩不动了。

  埋伏之三:法律健全

  我国还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但是,我们却看到今天的法律环境与十多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制度转型期的初期,国家刚刚放开对市场的控制,这个时候很多法律还相当不完善。而今天,合同法、消费者权益、环保、专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已经逐步建立健全,希望通过长官意志,通过钻法律空子来获取成功已经难上加难。

  埋伏之四:竞争升级

  如果说今天的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跟过去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在竞争层级上已经大不相同了。无论是竞争的广度、深度还是强度都已经大大加强。竞争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竞争的方面已经从原来的简单的功能、质量和价格升级到品牌、客户关系。放眼看去,WTO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也同样带来的国际竞争者的加入。竞争的升级,要求管理的升级,经营的升级,单凭一己之力,已经独立难支。

  埋伏之五:市场进化

  不知道是市场锻炼了企业,还是企业教育市场,而企业与市场博弈的最后结果是:在竞争加剧的同时,市场的胃口也越来越挑剔了。市场要求功能强,质量好,价格低,服务优,品牌响的产品。要求的提高,迫使企业必须做出回应,否则就会丧失市场。也许面对今天的市场,民营企业家们也要感慨一番:今天的用户越来越难伺候了。

  埋伏之六之七:上游厂商与下游厂商

  上游厂商的供货对象多了,自然变得更加挑剔。下游厂商的供货方增加,也会越来越挑剔。这样的挑剔如果只是成本和数量,相对来说,还并不是致命的。知名的地方在于上下游厂商,特别是下游厂商要求企业在供货时间、货品质量和其他方面符合他们的标准。上下游厂商提出的标准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生产服务能力,那么不符合这些的厂商就要被淘汰,毫无情面可言。

  埋伏之八:国外订单

  国外订单当初是冲着国内企业的“物美价廉”而来,毕竟只要东西好,价格够低,还是吸引力很大的。但是,一些著名品牌已经开始了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考察。他们要求供货商必须满足这些条件,其中就包括了对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的维护。一些民营企业就因为无法做到这些条件而被终止了订单合同。

  埋伏之九:员工维权

  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可以那么低?并不是我们的民营企业特别的利害,并不是我们找到了什么神奇的原理或者配方,而是有很多本来应该由企业“买单”的成本被企业规避了。这其中就包括对员工劳动的合理报酬和可接受的劳动环境。很多企业根本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安全措施根本就没有,也没有跟员工签订合同,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一切,在今天已经开始行不通了。员工维权的案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得到国家政府、社会舆论和公众的支持。今年初温总理就提出要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依靠压榨员工而获得的成本优势已经大势不再,难以维持。

  埋伏之十:公众舆论

  在媒体空前发达的今天,企业的行为已经难以掩饰那些不符合公众利益的行为。一些企业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就包括了民营企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古人所言不虚。

  综上所述,法制的逐步健全,大大压缩了企业利用灰色地带的机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内外众多的竞争对手,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市场空间。市场竞争环境的发展,使得企业再难以寻找到市场的空白之处,依靠个人去寻找市场机会已经开始力有不逮。而整个社会对工人生存环境的关注,使得企业越来越难以依靠压榨工人而降低自己的成本。

  老一套,越来越不好用。可面临新的环境,企业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

  杀出个黎明

  新的环境要求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要求企业通过战略管理来规避风险,找到机会;要求企业懂得制度和流程的优化,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还要求企业懂得创新,懂得提高工人的积极性,懂得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句话,要懂得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利润!

  当前,摆在民营企业家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继续按照老一套走下去,不做改变。这样的做法是没有前途,少有机会的。环境已经改变,你却不去适应,生存和发展自然会成问题。

  第二条路是解甲归田,提早退休。这样的做法,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来说,其手头的钱,应该可以让他们保持不错的生活质量。

  第三条路,不言而喻就是脱胎换骨,改造自身去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做,很痛苦,也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却是有前途的,是光明的。

  前两条路,因为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我就不多言了。对于最后这条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路子,我还想补充几点。

  首先,民营企业家必须将过去的一切放开,把自己变成一张白纸。那些过去让你得到成功的一切,无论是关系还是做法,现在都成了你的障碍和羁绊。成功,非偶然,失败,亦非偶然。不客气地说,很多民营企业家并没有多少在人才、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上的积累,除了手头的钱以外,并没剩下多少有用的资源。把自己看成一张白纸,忘记过去的所谓“成功经验”,重头再来,才有成功的可能。

  其次,民营企业家必须有超越自我的勇气。脱胎换骨,凤凰涅磐,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去勇敢的改变,勇敢的适应。民营企业家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因而也就面临一次全新的创业,这次创业同样有着艰难险阻,需要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最后,民营企业家必须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在这样的一次创业中,民营企业家需要集合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要懂得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制度和方法,要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家的十面埋伏,虽是外界环境使然,但却必须通过企业家,通过企业内在的提升来打破。我们也相信,那些已经获得过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那些曾经适应了如此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企业家们,比一定能够打破羁绊,超越自我,适应新的环境,创造新的辉煌!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广州文浩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联系电话:020-8350084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英雄
下一篇:英雄为何失败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