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药业如何走出原料涨价后的产销泥淖?

药业如何走出原料涨价后的产销泥淖?

制药行业属于精细化工行业,每年消耗大量化工原料,化工原料价格也是药品成本的关键因素。石油价格的上涨抬高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的出厂价格,化学原料药公司的产品成本明显增加,盈利空间缩水严重。

  涨价之痛

  在了解多家制药企业之后,北京一家主要从事原料药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负责人的话却让我心情沉重起来,这位负责人感叹:受原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近期公司出口业务受到了重创,今年公司的业务也将受到重大影响。以往公司每月出口量有15到20单,每单有五六吨,但近几个月每月才出口五六单,每单也仅两三吨,更惨的是,到目前为止11月份仍未出现一单出口交易,出口量仍然为零。这位人士表示,国内原料价格上涨比国外历害得多,这使印度这样的国家比中国更有价格优势,公司原来出口业务非常大,现在已经很小了,目前利润就已经是零,如果价格仍然上扬,企业将非常困难。

  北京清大英华生物科技公司生物技术部经理高飞也向我透露,由于包括能源和农副产品在内的产品价格上涨,造成制药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清大英华公司的出口业务因此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公司计划在产品价格上作一定的调整,即提高出厂价格,但因此可能也会影响营销与市场。

  事实上,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仅影响到了出口企业,影响更深的应当是制药企业。

  据年产值七八亿元的山东瑞阳制药企划部负责人介绍,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和其它原材料价格的上扬,导致了该企业制药成本攀升,虽然公司同时供应原料药,得以冲减成本上扬造成的部分影响。但总的企业整体制药成本还是上扬了,如头孢曲松价格每千克上涨了300元左右,达到1200多元,厂家只好通过提高产品出厂价格,对此市场还可以接受。这位负责人表示,公司今年的利润最多只能与去年持平,可能还有所下降,其中的因素除了制造原料价格上扬外,还包括煤、电、交通以及其它燃料等价格的上涨。

  鲁抗医药2004上半年报的陈述显示:受国内投资和需求增长、“三农”政策及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增长的影响,上半年该公司所需原辅材料如煤炭、淀粉、豆油、三甲基氯硅烷、BSU、丙酮等上涨幅度较大,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升高2165.48万元。而该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为38532万元,主营业务利润8239万元,上述成本的上升使得其综合生产成本提高了5.62%,主营业务利润下降了21.81%。长期关注这家企业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刘彦明研究员对我说:“最近鲁抗医药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其毛利率仅为5%,综合其它支出费用,一算就知道其是亏损了。”

  华北制药10月26日发布的第三季度季报称: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原因,导致本报告期末盈利水平受到重大影响,预计全年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度相比将有大幅度下降。广东康美药业8月2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今年1-6月,由于甲磺酸哆沙唑嗪的主要原料采购价格上涨,甲磺酸哆沙唑嗪的平均自制成本比2003年度上升1.67%,致使产品成本有所上升。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销售服务部总经理陈得光告诉我,几乎公司所有的产品原料价格都在上涨,包装葡萄糖、盐、胶塞等等,幅度在30%左右,公司利润肯定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具体数据只有财务部门才清楚。



  石油涨价不是唯一“祸首”

  据福州市物价局监测,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高影响,福州市场化工原料10月上旬价格稳中有涨,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切片与9月下旬相比,涨幅分别为11.5%、7.1%、4.8%和1.2%。而受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江苏省今年9月化学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同比增长达13.8%。而自去年以来,据有关资料统计,原料药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同比分别增长了33%、43.7%、30%。同期以来涨幅较大的有丙烯、纯苯、甲苯、丁二烯、二甲苯、对硝基甲苯、硝基氯化苯等等数十个品种。

乍一看,制药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似乎都是因为石油涨价这一“罪魁祸首”,但事实上并不如此。

  “在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有较快速度的发展,引发局部地区经济过热的现象,造成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以及电力供应紧张局势,通过国家对部分过热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后,原材料、燃料价格有所回落,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压力有所减缓,但原材料、燃料价格以及电力供应紧张的因素仍然存在”,这是国家统计局新近的一份材料当中的一段描述,或许这可以为制药企业遭遇成本之痛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长期关注原料药市场的中国健康网吴慧芳女士表示,有些原材料价格上扬并不与石油涨价有关,诸如部分原料药几年来价格就一直在波动,目前升到高位亦是正常的;有些化工企业因为治理污染问题增加成本,只好提高出厂价格;而溴素这样上涨了一倍左右的原料,却是因为山东、浙江自然界物质中溴素含量下降所致。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销售服务部总经理陈得光对我说,以往公司生产的以大输液为主的产品都是通过铁路运送的,在《道路法》实施后,治理汽车“超载”以及汽油涨价等原因,导致公路运费纷纷上涨,幅度达百分之五六十,这使得原本许多走公路的货物纷纷改走铁路,造成铁路运输十分紧张,以往公司订火车车皮铁路部门都是100%给予满足,现在只能满足50%,对公司药品流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客户意见也很大,公司为了客户,可能会考虑增加公路运输比例,但这样必然导致成本再度增加,利润下降。

  江西诚志医药集团总经理刘晓荣告诉我,目前制药企业成本增加已经“众所周知”,其主要表现一是GMP改造,这方面不必多说;二是能源方面,如诚志医药集团旗下的两个生产企业,以往每月的电费不到20万元,但目前每月都超过了30万元,企业用煤的价格也上涨了20%左右,因为能源价格上涨,会引起一些基础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造成药企制造成本的增加。

  刘彦明研究员分析,由于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一些医药企业、特别是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因为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很难再向下游转移。由于石油价格上涨、道路“治超”行动、抗生素“限售”等等因素,它们受到上下游两头夹击,日子比较难过,大部分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今年表现平平,从一些公司的半年报中看到,它们在上半年时间里根本没有赚到什么钱。

  走出产销泥淖

  原材料能、燃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对制药企业的产销影响已经勿庸质疑,一些企业甚至为此而引发存在危机,同时不少企业在接受我访问时又对原料价格上涨是否还会持续表示迷惘。

  吴慧芳表示,一些制药企业与原料药厂家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价格相对稳定,在历经长时间的原料药涨价后业绩仍未受到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生产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不是很大。由此看来,主动突破比被动接受更易于走出困境。

  接受我访问的多位人士表示,在当前原油和化工原料涨价、电煤价格攀升、抗生素“限售”令颁布、严禁汽车超载等不利条件下,制药企业应当突出资源和加工方案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和加工的效益最大化;并以市场为导向,分析价格走势,预测市场行情,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向效益好的装置倾斜资源,限制无边际贡献的装置生产,走高附加值和厚利产品的生产路线;同时优化内部管理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做好货款回笼工作,加大清欠力度,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

  刘彦明研究员则认为,中国大多数成熟的大宗医药产品几乎都是由少数大企业自相残杀,把价格压得很低,大家利润空间都变小,这固然与市场、与企业自身行为有关,但与主管部门的管理缺位也不无关联,政府可以采取税收调整、收取环保费用等,通过有效的市场干预抑制国内竞争,最终促成产品价格上扬,保护企业相应利润。而面对制造成本上扬,医药企业如果采取适当的差异化策略,也还可以增加一定的利润。

  原载《医药经济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20-86571888-8833,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