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企业惰性与企业文化更新

企业惰性与企业文化更新

  越来越多成功企业逐渐走向衰败,这已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一个行业的领导型企业,获得创业成功,占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之时,会逐渐形成自己成功的处事之道,并在企业内部固化下来,作为企业的法宝继承发扬。然而,研究显示,成功企业长期固守以往的传统和习惯,当遇到环境变迁的挑战时,因为应付不当,往往导致企业逐渐衰败——不是因为未采取行动,而是因为遵循以往的惯例,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这就是企业惰性。

企业惰性影响成功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前不久,中国软件行业爆出著名软件公司金山公司新近推出的杀毒软件——金山毒霸的“升级盘”含有病毒的事件,举国上下闹得沸沸扬扬,金山公司本身也受到极大影响。经核查,问题的症结最后归结为,金山公司的“升级盘”是从市场上买来的空盘,贴上标签,没有经过检测就往外卖。表面上看是一个疏忽,实质上反映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公司对产品的检测“想当然”,凭员工的“常识”代替科学的检测制度,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被常识给害了,我们检测了程序光盘和DOS盘,唯独没检测这张空盘。”到底是什么害了金山?金山患了一种叫“企业惰性”的毛病,他们被过去的成功所麻痹,被以往的工作习惯所左右,这就是企业惰性,是企业遵循一种惯常行为模式的倾向,就算是遇到新问题或重大环境变动时,组织仍保持原有的行动倾向。

  再成功的企业,也很容易受制于那些曾经帮助它们赢得既有地位的思考模式与运作方式。于是,当外在环境改变时,过去的成功模式,反而成了它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可口可乐公司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生产可口可乐饮料,最近一段时间,公司的全球销售量只增长了1%,营业利润却猛跌了20%。原因是消费者改变了口味,不再去喝碳酸饮料,而逐渐转向天然果汁、瓶装水、茶和其他非碳酸饮料。坚持一贯的策略和运作方式,这种企业惰性使可口可乐公司付出了一定代价。

  可见,企业惰性是一些成功公司的宿敌。它要么会导致公司的衰败,使之成为短命公司;要么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固有的做法,不愿去尝试新的程序而成为公司改革的障碍;要么由于新招聘的员工与原有的员工处理问题的方式和习惯不同,而在公司内部制造混乱。



企业惰性的形成

  企业惰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概括起来,成功企业的惰性很容易在以下四个方面形成并逐渐损害企业的利益:

  首先,表现为策略惰性。企业实行某项经营策略获得了成功,就一直将这种策略保持下去,实际上,这种行为犹如给经理人头上戴了一个“眼罩”,使他们忽略了许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这是因为,经理人在制定企业策略时,是与他们本身的心理模式或心态有很大联系的。企业既往的成功,作为一种正面的回馈,不断强化经理人对既有成功模式的信心,使经理人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改进现有的成功模式,并研究如何扩大对该模式的应用上面,而在对待外在世界时,却放弃了很多本来很有前景的机会。曾经是中国广告“标王”的秦池公司,通过创名牌策略获得成功以后,继续沿用做广告炒作的策略,在争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之后,也就走向了死亡。策略惰性导致了秦池的衰败,如果它能及时地调整公司策略,注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可能就不是现在的结局了。另一个典型的例子要数最近竞争火爆的掌上电脑行业的生产商之一——“名人”公司。“名人”的老总曾在一次性打火机的生产中,因新科技开发,成功地解决了打火机漏气问题,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一次性打火机生产商。 “名人”也曾是亚洲第一个开发出掌上中文手写电脑的公司,借此成为掌上电脑行业的霸主,然而在其后续开发中,由于公司曾有过打火机的成功,所以继续沿用以往的策略,只注重科技开发,忽略了市场营销,结果,被曾是“名人”产品全国总代理的“商务通”公司——恒基伟业钻了空子,失去掌上电脑霸主的位置。

  其次是执行惰性。企业的整个运作可以分解为不同层级的管理执行,在传统金字塔型直线式管理模式中,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层级负责不同的任务,而且等级严格,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很容易形成官僚作风,各部门在执行任务时,只是按照习惯工作方式和固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其结果是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逐渐增加。路透集团英国分部的一个最简单的订单曾经要经过12各部门的手续,经过各方面专家处理24次;一个账单的送出通常要花2个月,另加3个月收帐,对于顾客的不满,公司竟无动于衷,路透的员工已经习惯于这种做法。



  再次是组织惰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结构越来越庞大,部门的职能分工高度细化,导致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散而又缓慢,整个企业就象一个行动缓慢的巨人,如果这个巨人的某些零部件协调性能较差,会导致巨人功能的衰竭。而另一方面,公司的壮大,必然伴随人员的扩充,如果不能很好地激励员工,则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人浮于事的局面。同时,人员过多也会影响企业改革和新制度的推行,在企业有一定的成功之后,员工很容易满足现状,企业推行的一些新措施遭受人为地怠慢,给企业改革增加了难度。

  最后,成功企业还容易形成关系惰性。企业是一个社会的企业,必然与社会上其他的组织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正如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所分析,一个企业不仅要跟它产品价值链的上游供应商搞好联系,同时还要与下游的顾客加强合作,除此之外,企业还有必要同政府部门和其他社区部门建立联系,在中国尤其重要。当企业获得一定成功之后,必然与相关组织建立了较好的稳定的联系,这是企业的一种资源。不幸的是,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出现一些影响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变革时,以前建立的关系很可能不再为公司所需要,然而由于企业惰性的存在,企业还舍不得丢弃这些关系,结果势必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当DELL公司已经开始采用互联网进行PC机销售时,有些传统的公司却舍不得放弃以往建立的庞大的代理和零售商网络,从而失去了竞争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e化的只有10%,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电子商务进程?原因是企业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固守着这些旧有的客户关系,而不愿去尝试网络营销这个新鲜事物,这就是企业的关系惰性。

  总之,企业惰性主要源于组织缺乏创新精神,陶醉在昔日的胜利中,固步自封,结果当外界发生变化时,就像一束强光射入眼帘,使人在眩目的同时,找不到正确的策略来应对,只好按部就班地以原有模式来迎接挑战,结果导致失败。也就是说,原先帮助企业赢得市场领导地位的成功模式,反而成为企业失败的根源。



企业惰性与企业文化

  企业惰性是一种外在的现象,通常在企业的管理执行中显露出来。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含的理念,是企业中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并基于此形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底蕴,而企业惰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外在不良表现,可以这样认为,企业惰性的产生根源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通常是经过精心设计、长期的积累,由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建设形成的,一般来说,成功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特有的企业文化,并在这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然而,伴随着企业成功,也很容易在企业现有的、曾被证明是成功的运营模式中产生企业惰性。所以,企业惰性反映了企业文化中不良的一面。



更新企业文化是克服企业惰性的根本

  企业惰性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惰性危及企业的持续发展,那么,要克服企业惰性,必须更新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一个成功企业在出现企业惰性之时,也就是其企业文化需要更新之际。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企业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企业文化就这样抛弃,是不是可惜了;也许还有人担心,企业文化的形成要经历很长时间,其更新也必然需要很长时间,现在化很长时间去更新企业文化,会不会妨碍企业的发展。

  其实,更新企业文化,就是要抛弃那些教条的企业价值观,以一种创新的价值观凝聚全体员工;更新企业文化,就是要大胆放弃原有的已经被证明无效的社会关系,建立新的开放式的社会联系;更新企业文化,就是要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企业运作方式和程序,采用先进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更新企业文化,就是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一种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整个高层管理集团的决策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愿意冒风险,敢于冒风险,善于冒风险,不断地开拓企业经营领域,从而发展壮大企业。被奉为中国企业文化典范的“海尔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不仅尊重人才,满足人才的物质要求,还注重人才的精神需要,激励员工自我学习、不断发展,从而在公司内部成功地树立起以创新精神为灵魂的企业文化,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作用。

  1.更新企业文化,需要尊重原有企业文化中合理有效的成分,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企业文化更新,并非革命,彻底丢弃原有文化,只会带来整个企业的茫然不知所措,容易导致企业散乱、无序,甚至分裂。较适合的办法是,尊重企业的遗产,包括企业文化中科学的价值观、管理模式中有效成分以及具有前途的策略方案等。因为它们是重塑企业文化、迎接未来挑战的基础。

  2.更新企业文化,要寻找有利的时机。企业惰性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只有在经过量的积累达到质变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给企业发展带来危机。因此,企业可以抓住自身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比如:发生危机、投入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企业联盟或合并等时候,进行企业文化更新。因为企业发展遇到转折时,企业员工开始认识到旧文化的缺点,而旧文化的一些规则不能发挥作用,或者新文化萌芽或被引进,这时及时地倡导新的组织模式,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支持,等到新的模式为人们接受,新文化也就取代了旧文化。

  3.更新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是目标。目前,世界各国的企业都在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其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也是学习型。为什么要将学习型企业文化定为企业文化更新的目标呢?这是因为,企业惰性源于企业缺乏创新精神,而学习型文化提倡组织集体的不断学习和创新,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精神核心,恰好能克服企业惰性。其一,学习型文化要求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技能,并且尊重员工,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其二,学习型文化强调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对组织删繁就简,有利于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其三,学习型文化强调企业团队管理,面对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学习型文化的沟通、协调功能可以积极地、有效地防止企业组织行为僵化,加强庞大组织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企业组织各方面关系。

  总之,克服企业惰性,必须及时更新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创新精神以剔除企业惰性,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培育更多的长寿企业。

  原文发表于《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第5期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