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制药业印度模式”,我们是否可以借鉴?

“制药业印度模式”,我们是否可以借鉴?

近年来,印度制药业的悄然崛起,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印度模式”也成为国内制药行业谈论的焦点,本文试从“印度模式”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启示谈几点看法。

  很多专家认为,所谓“印度模式”,主要指一些印度企业仿制国外专利药获得成功,这种解释只看到了事情表面。笔者认为“印度模式”应该是一批印度制药企业利用国内宽松的专利环境发展仿制药,抢夺跨国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利用世界药品市场中原料药产业重心的转移和非专利药市场的放大,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了在药品产业价值链上的不断升级。“印度模式”的核心就是利用自身全面的低成本优势实现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的实质是研发升级和进军规范市场。这点在一些印度公司的发展历程上即可体现。

  阮氏公司是“印度模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它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做大大宗原料药产业。阮氏是以大宗原料药布洛芬起家的,1986年,首次向德国出口大宗原料药甲基多巴;1987年—1990年,大宗原料药通过FDA检验,同时大量出口俄罗斯等非规范市场。

  第二阶段,转型特色原料药产业。1992年和1993年分别在美国和法国成立销售中心,至2004年,公司共有56个通过FDA认证的特色原料药产品,在特色原料药上的销售收入约1.75亿美元。

  第三阶段,产业全面升级。产业链延伸到制剂生产、新药研发等多个领域。1994年-1998年,经过4年努力,阮氏的第一个非专利药雷尼替丁的制剂生产车间获得美国FDA认证,从此打开了制剂生产的销路,至今,阮氏在非专利药产品上共有35个通过FDA认证,并在美国(总部设在新泽西)、欧洲(总部设在英国)设有非专利药的销售中心。

  其它企业如南新公司、悉普拉公司等也有相似的发展历程。我们在这里可以归结为从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专利仿制药(不规范市场)——通用名药物(规范市场)——创新药物的过程。当然,这种模式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即专利制度出台前,印度企业可以随意仿制专利药,然后在国内以及一些非规范市场销售,形成了强大的仿制能力和制造能力。一些印度制药企业也许早就预料到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因此纷纷寻找新的出路,仿制非专利药在国外规范市场如美国、欧盟销售,经过多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南新公司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第十大非专利药生产商。这些印度制药企业还不断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并积极投入研发。目前,印度几大知名药企研发投入已经达到销售收入的10%,虽然和辉瑞、默克等制药巨头还有差距,但已经远远领先于我国的制药企业。

  从印度药企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药企能够得到很多启示,印度和中国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人口数、药品市场规模、低成本、行业集中度等。但是境界好像差之甚远,国内药企还在国内有限的市场进行你死我活的倾轧时,印度药企已经开始从容的在国际市场功城拔寨。中国的企业自得于在国内收购、兼并的同时,印度药企业已经向研发型跨国药企的目标迈进了。论资产,国内某些大型企业可能数倍于南新、阮氏等印度公司,但大不等于强,论盈利能力,资产回报率,我国的制药企业要补的课还很多。

  可喜的是我国已经有企业在借鉴“印度模式”,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海正药业的特色原料药已经初具规模,但是非专利药能否走出国门,恐怕还要假以时日,据报载,上药等大药企也在积极的探索国际化的道路,这可能是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已经和印度药企的距离越来越远,祝愿中国药企在国际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