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白酒论道(一)

白酒论道(一)

万物皆有道。茶道,花道是东方文化的经典,酒道却沉没在嘈杂的低级的白酒营销中,酒旗飘扬,酒风浩荡,道何在?道就是演绎酒的精神文化,享用文化,娱乐文化经及消费文化,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享受酒的风格,灵气和律动。这是三味酒道的宗旨,也是中国白酒文化的浓缩。

酒道的器具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古人有句话叫做“礼以酒成”,也就是说无酒不成礼。所以,自古以来我国便形成灿烂缤纷的酒文化。要喝酒,就离不开酒器,因此,酒器便成为酒道之重要组成部份。

  酒器作为形成酒文化的酒的载体,它有着诞生、发展的历程美好的轨迹。酒器是随着酒的发明而产生的。据说,酒产生在新石器时代,据此推断,我国古代酒器应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酒器的产生,可早到六七千年前,而到五千多年前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己在使用一些极为精美别致的酒器了。

  中国古代酒器的品类极多,功用各异,质料也多种多样。与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相伴随,我国古代酒器经历了千变万化的发展过程。最早的人工酒器,目前已知的是陶器;此外,很可能还应有竹木器、兽角器和植物果实的硬壳。酒器的出现,不仅是酒存在的最有力的历史特证,而且也是人们开始有选择地进行酿酒、贮酒,使酒的自然属性发生质变的标志。最早我国的酒器是陶器;商周时代是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代,酒器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从印纹过渡到了原始瓷;秦汉时出现了玻璃杯;三国两晋南北时,以青铜图案酒器为主…..

  中国古代酒器与古代艺术有不可割裂的密切关系。几乎从洒器一出现,人们就十分注重酒器的造型与装饰,也非常讲究酒器的用料。酒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古代酒器,可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研究我们的悠久历史,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酒道。

酒具的品味

  酒器作为形成酒文化的酒的载体,是中华酒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古道佳酿飘香,而酒具也在这漫漫长途中渐臻完善和精美。随着当今家庭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餐桌上的洒杯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开始重视“美酒配好杯”以烘托美酒的色、香、味,以充实我国的酒文化丰富的内涵。于是,人们通过一种美酒配置一种专用酒杯来显示美酒的品位、质量和待客的热情。比如,葡萄酒杯,它是一种属于中性的果子类酒杯。此种形状的酒杯能使醇厚的酒香不易溢散,利于品尝酒的味道和观赏酒的色泽;白兰地酒杯,杯体造型与葡萄酒杯相似,但杯脚要矮得多;香槟酒杯(又称鸡尾酒杯)脚高、杯身小而杯口大;威士忌酒杯有高脚和平底两面三刀种,酒杯体造型呈园筒状,杯身较短,杯中可放冰块。

  有一种酒具,精白纤细,透明度高,使杯中酒泛出粼粼波光,令人赏心悦目,不但是相当精美的工艺品,而且“秀色可餐”。在如此的酒具中为何不细细的品味杯中佳酿,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在品味美酒,品味酒具中,我们洞察了酒道的真谛。 



酒道的环境

  中国的酒,早已被提升到酒文化的高度来评述。酒已经成为食品文化中一枝香飘四海、与诗歌共舞的奇葩,成为国人之骄傲,也是居家、出游随处可见的、富有地方浓郁色彩的特色商品。 

  酒道讲究环境。清幽的、喧闹的;繁华的,冷清的,都可以成为酒道的烘托。与茶道相比,酒道很难用一句话、一个主义或一个精神来概括它。白酒不像葡萄酒那样用一句“优雅”就可形容,也不像“茶道”那样都是清高雅致。酒道的精华就在于她的情绪化——或颠或狂,或歌或饮;荒郊野外,家宴酒楼,只要有三五好友,几撮花生,便可享受人生的最大快乐。

  因此,酒道是不分地域,不分贵贱,不论场合,不讲身份的——只要对味,只要随心,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酒道永存。 

酒道的手法

  酒道的表现手法十分丰富,她是酒文化的高度浓缩。在文化的表现上,酒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共性基础上拥有个性。

  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与高度发展的酿酒业和饮酒习俗相结合,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酒文化,远从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开始,酒就如血液一般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汩汩流淌。——这是酒道的共性。

  在我国的诗歌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酒的影子,到处都可以闻到酒的醇香;中国有关酒的典故很多。譬如“文君当垆”“李白斗酒”“贵妃醉酒”等。酒的典故为我们研究酒文化打开一个明亮的天窗;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许多小说都有关于酒的情节。如:《聊斋志异》中的《酒狂》和《酒友》等; 酒启发了文学创作的灵感,文学记叙了酒的灵动之力,酒不仅满足人生理上的陶醉,也满足人精神上的陶醉,难怪爱酒的文人在“酒文”中寄托了极其微妙的感情,并叙之以文,歌颂这位太阳神子——酒。

  酒的个性体现在喝酒者的性格、情趣、爱好和喝酒的习惯上,还体现在喝酒的地域特征,酒的品种上——酒道的灿烂,酒道的缤纷就是在共性和个性的不断融和中得到提升。 



酒质体验

  酒质是评价酒的一个重要指标。多少人曾迷恋这酒,以酒为友,以酒为家。在喝酒的过程里,感受酒的味道,体验酒的精华,领悟酒的文化。就连遁入空门的出家人,也对这酒三分敬仰。悟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禅理真谛。

  酒质是重中之重,是酒品之本。没有好的酒质,就绝不会有好的品鉴,也谈不上酒道。酒质是酒的立身之本。从白酒的酒质来说,不同香型有着不同的评价方法。从专业术语来说,对酒质的评价大都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协调之,味醇厚、入口甜、落口爽、余味净、回味长等说法,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感受到酒的气质,酒的醇香——喝酒,重要的是寻找香醇的感觉,寻找酒的质感和层次这是真实的体验。不论你是不是品酒师,你都可以从酒中寻找 到自己的感觉。

酒令

  酒令是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是佐酒助兴、活跃宴席气氛的重要手段,是文化入于酒,是酒中的文化,也是酒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酒令己在宴席上得到应用。随着酒文化的不断发展,它的内容也日渐丰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酒令大观园,举凡诗歌、投壶、射箭、字词、花鸟、谜语、对联、笑话、危语、了语、书名、人名、游戏、猜拳、报数、下棋等等,都在它包容之中。

  酒令的实用性自不待言,没了它酒宴将不成其为酒宴。中国人(尤其是文人)艺术化的人生态度能将一切技术变成艺术,将一切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变得意趣盎然。酒令大至可分为大众酒令和文人酒令。

  大众酒令通俗易懂、简便易学为特色,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能很快地操作运用,在古今宴席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如:猜拳,开拳先叫“哥俩好”——表现了重情的伦理文化特征,为接下的竞争披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沙;“一心敬你”、“五星魁首“——表达了对别人的敬重,反衬出自己的谦虚…….

  文人酒令比较文雅,需要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方可操作使用。如果说重实用的大众酒令属于“下里巴人”的话,那么文人酒令则有“阳春白雪”的味道。文人酒令主要包括字词令、诗语令、筹令等等。

  中国有着悠久的酒史,又有着悠久的游戏史,而中华传统文化的齐合性特征,又把酒和游戏二者综合为一,从而形成了酒令,古人干脆称之为酒戏。春秋时代的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是一种酒令,“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秦汉时,人们在席间联句,名之日“既席唱和”也就是酒令;唐宋时,酒令发展为了游戏;明清时的令比较丰富。

  文化是一根继承、发展的无尽的链条,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抛弃传统文化中可贵的那一部分,所损失的是文化,受害者则是我们自己。酒令这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富于文化内容的饮酒游戏就属于传统文化中闪光的东西,应该继承下来,为今天的文化生活增加色彩。

  酒令不失为一种促人学习的好办法,人们在游戏中既饮佳酿,快活怡情,又互相学习,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之?

酒德

  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

  酒德。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酒戒》、《酒箴》等,反复阐明,饮酒“不及于乱”的道理。绍兴人在千百年来的生活实践中,深知“饮酒不及乱”,应有“三戒”、“五诀”。

  所谓“三戒”就是:一戒饮早酒。“早酒晚茶最伤身”,不但影响一天的工作,且空腹刺激大,最伤身体。二戒饮斗酒。好胜赌酒,猜拳赌酒可以增加酬酢中的热闹气氛,但如果超过限度,就会破坏欢乐的氛,造成损肝伤胃的结果,甚至出现意外。三戒饮连席酒。一日中赴酬数次,连席饮酒,就是酒量最好的人也往往难以支持。

  所谓“五决”,就是一饮荤酒。饮酒必须有佐酒菜肴,边饮连吃富有营养的荤菜。二饮坐酒。要舒舒服服坐着饮喝,不可借酒装疯,狂跳欢舞。三饮慢酒。要细品慢尝,体会其味,切忌狂饮猛喝。四饮正酒。饮有注册商标的正宗绍兴酒,对来路不明的酒不饮。五饮节酒。要有节制,节制就是饮到自我感觉身心最为舒畅的程度为止。

  古今医学从保健的角度也极为提倡酒德。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就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唐朝“药王”孙思邈曰:“空腹饮酒多患呕逆。”明代大家李明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倾刻。”现代医家还总结了不少饮酒的科学方法。 

  总之,制止滥饮,提倡节饮,文明饮酒,科学饮酒,这就是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之德。

  编者注:读罢何先生此文,一股浓浓的酒香从齿颊生出,人已微微有些醉了。不禁感叹,中国的几千万营销人如能达到文中所述“道”之境界,犹如达到了武侠小说中武术之最高境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也就真正做到了“跳出营销做营销”,那么中国的“菲利普·科特勒”就可以“笑傲江湖”了。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