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200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十大忧患

2003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十大忧患

在已经过去的2002年里,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在过去的一年里,行业实现了初步整合,长城、张裕、王朝等一批强势品牌已经开始引领国内市场;同时,随着长城品牌整合的完成,中国葡萄酒品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以新天收购西域葡萄酒为标志,葡萄酒行业出现了产业集中的趋势;经过种种风波之后,中国葡萄酒行业也开始逐步走向规范,2002年11月,国家经贸委以公告形式又发布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切,对于新的一年来说,似乎是一个非常吉祥的预兆。

  成功与忧患从来都是如影相随,相信“山葡萄酒”及“洋垃圾“风波至今还使一些企业心有余悸,然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在葡萄酒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患,这些隐患将在今后的历程中或多或少地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成为其走向成功彼岸的暗礁。

  哲人说过,真正的勇士,从来不逃避前行之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而对于一个远航的勇士来说,找到前方的暗礁或许与高歌猛进一样重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阻碍2003年葡萄酒行业发展的暗礁。

  (一) “狼来了”的故事——行业忧患意识的缺失

  狼来了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当人们第一次听到狼来了的时候,群情激昂,神经蹦得紧紧的,扛起锄头,瞪大眼睛,准备与猛狼决一死战,第二次,人们半信半疑,抬起头来瞅瞅,到了第三次,人们就无动于衷,到后来,人们就不相信,狼哪里会那么巧,刚好就今天来吗?直到后来狼真的来了,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狼叼走山羊了,因为,锄头已经不在手上,他们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狼和羊的存在,狼一定会来的,而在狼来了的故事中,人们也相信狼有一天确实会来,只不过,他们在想:是今天吗?是明天吗?而当他们在麻木中埋头于手头的一点点农活时,狼真的来了,羊丢了,农人的损失或许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弥补。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是只肥羊,我相信所有的葡萄酒企业都知道狼要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狼来了,或许,就在今天!

  而实际上,狼的脚步已经日益逼近,在前几年,国外的葡萄酒曾经大举进入中国,但由于对于中国市场的不了解以及其它一些原因,洋葡萄酒在中国遭遇重挫;然而,中国葡萄酒的广阔前景,使国外企业念念不忘,而此次洋葡萄酒进入中国,比前番情况大为不同,从宏观上说,中国入世后,关税壁垒被打破,原来扎在羊圈外的篱笆已经拆除,狼对于羊的威胁更为直接;同时,国外企业在总结上次的教训后,也开始全方位改变其策略。2002年6月,世界葡萄酒传统大国法国借世界杯时机在东京举办亚太地区葡萄酒展览,但它却在3月6日把新闻发布会地点选择在中国北京召开,其良苦用心昭然若揭。洋葡萄酒在选择代理商,终端策略,价格策略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特别在价格方面,洋葡萄酒开始低下“高昂的头”,采取了低价策略,以国际标准干红为例,每瓶售价降到了20~100元,基本接近我国中档葡萄酒价格,对国产葡萄酒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种种迹象表明,狼已经越来越近了,而且胃口更大,爪牙也更锐利!

  而在狼的威胁日益逼近时,国内葡萄酒企业却还找不到抵御其进攻的利器,我们在原料、技术、品牌、实力等方面与洋葡萄酒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们的行业发展水平还不能达到抵御洋葡萄酒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相当的企业,还根本没有意识到狼的威胁,还在那里逍遥自在,满足于眼前,或者是抱着投机心理,在行业没有规范之前捞一把,而根本没有意识到,狼来了,或许是今天,或者是明天早晨。对于中国葡萄酒企业来说,忧患意识的觉醒已经成为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关键。

  非洲草原上有个寓言,每天早上,狮子妈妈都训练小狮子奔跑,她对小狮子说,如果你不能跑得比羚羊快,你会因为没有食物吃而饿死。羊妈妈每天也训练小羚羊,她对小羚羊说,如果你不能比狮子跑得快,你就会被吃掉,现在的葡萄酒行业就象这个寓言一样,羊如果没有练习奔跑的紧迫感,最后的命运只能是被吃掉。

  当然,在我们的企业中也有很多的清醒者,更多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觉醒,而这些,可能是我们取胜的唯一希望。

  (二)夜郎自大的故事——市场与品牌定位狂燥症的隐忧

  在夜郎自大的故事中,偏居一隅的狂妄夜郎君主问疆域万里的强汉使者:大汉有我们夜郎国这么大吗?夜郎君主后来成为自不量力的代名词,受到历代人的嘲笑,而可悲的是,历史总是会重复,只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

  在国内的葡萄酒企业中,颇有些自大的夜郎,他们不顾自身的实力,将自己定位于行业的领袖,动不动就号称要做中国或者是世界的霸主,结果不但没有作成中国名牌,反而把自己给整的奄奄一息。在中国经济的标向行业家电业内,90年代曾经号称要做“全球第一”的企业,现在留下的没有几个。实际上,中国葡萄酒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尚没有打破长城、张裕、王朝等诸强争霸,几分天下的局面,一些企业盲目第地定位于“行业第一“,“行业强势品牌”,若无特殊建树,无疑于吹肚皮装大的青蛙,最终将自己肚皮吹破。特别是对于行业内很不容易挣来一定实力的新锐企业来说,坚守区域优势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而在市场定位上,很多企业亦存在严重偏差,萄酒是一个特殊的商品,东西方餐饮文化的融合,饮食消费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所以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的消费主流群体定位就不会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广大无边。某大品牌号称要将葡萄酒普及到乡镇农村,除了能产生有限的赢利外,对市场的培育则只能起误导的作用。中国人口众多,地区差异非常大,葡萄酒高低端不同产品所分别适应的细分市场、销售通路、推广方式也有着天与地的巨大差别。而幻想在所有的市场都能称雄,则是不现实的,但是,目前的国内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品牌,常常犯这个错误。

  历史上曾有一位兵家,让缺腿的人去当炮兵,因为他们不好逃跑,利于坚守阵地;让善跑而多勇的人当先锋,因为他们跑得快,结果很成功,这个做法或许对国内葡萄酒企业很有启发意义,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能会走得更远。而认为自己全能只能速亡。



  (三)乡下人的尴尬——葡萄酒市场生产过剩的隐忧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城里人和乡下人的故事,乡下人说,我们刚刚吃饱肚子,城里人却开始流行减肥了;我们刚刚骑上摩托车,城里人却开始流行散步了;我们刚刚穿上衣服,城城里人却开始流行露肚脐眼了。而在今天,这种乡下人的尴尬也发生在葡萄酒行业:当我国的葡萄酒开始有所起色时,生产却已经过剩了。

  在国际上,生产过剩的危机已经凸现,全球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世界葡萄酒消费滞后葡萄酒产量56059000百升,比1999年上升0.4%。而消费下降了0.7%生产过剩的比例高达20.32%,到2002年,生产过剩的现象更加严重。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主席何赛(Dutruc-Rosset)最近在工作简报中说,“葡萄栽种的发展已经使世界葡萄总产量无论在栽种面积还是在产量上都大幅上升。如果世界葡萄酒消费不保持同步增长,供求失衡将会越来越严重。” 

  在国内,葡萄酒生产过剩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葡萄庄园的崛起,赤霞株、品丽株、雷司令等国际著名酿酒葡萄品种在我国得到普遍种植,占我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的80%以上,全国正在形成环渤海、怀涿盆地、甘肃武威等葡萄栽培区域。葡萄酒原料相对生产需求已经过剩。

  同时,行业的利润也促使各葡萄酒企业扩大生产,再加上不断涌现的新军,国内葡萄酒产量已经远远超出国内葡萄酒消费能力,很多酒躺在地下酒窖中沉睡。而为了多卖出产品,企业纷纷降价,而降价后的利润损失再由偷工减料弥补,偷工减料又造成质量的下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能否走出生产过剩的泥潭,将直接决定着整个行业的赢利状况。

  (四)趋恶法则的弊端——葡萄酒行业多重标准的隐忧

  在社会学领域有一个现象,如果一个社会有多重标准,信守较高道德和行为标准的人与信守较低道德和行为标准的人得到的社会回报一样,甚至是低于道德和行为标准较低的人,那么,他就会感到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可能最终也降低自己的道德和行为标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趋恶法则。

  目前,我国葡萄酒行业标准比较混乱,1994年有关部门在制定标准时考虑到当时不发达的市场和人们的一些特殊需求,允许了半汁葡萄酒的存在。最终的结果是采用了“双轨制”,一个是国家标准,另一个是行业标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而在此之外,还有一个国际标准,实际上,是一个市场,三重标准。

  多重标准同时存在,造成葡萄酒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局面,一些小企业乘混水摸鱼,大肆生产劣质葡萄酒,同时,将大企业推向尴尬的境地:推行国家标准吧,相对于行业标准来成本高,觉得自己吃亏了,推行行业标准吧,又怕砸了牌子,而有时候,在利润的驱动下,一些本来质量很不错的企业也放松了质量要求,这样,实际上就拉低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致使中国葡萄酒整体质量不高。而在国际上,曾发生过中国葡萄酒在出口时被禁止入境的事情。在国外,是不允许半汁葡萄酒存在的。

  加入WTO后,中外葡萄酒企业之间的竞争,某种意义上已是标准的较量。标准的滞后,已经严重地制约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影响到中国企业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为抑制趋恶现象,现代国家讲求人人平等,用法律来约束所有的人,同样,对于葡萄酒行业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葡萄酒标准和一个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法律体系,已经是迫在眉睫。

  2002年11月,国家经贸委以公告形式又发布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参照国际酿酒法规并结合我国葡萄酒生产国情制订的行业规范文件。然而,这个规范的制定必然要参考国内葡萄酒的现状,新的标准能否完全与国际接轨,面临着一个取舍问题,是提高标准同时忍痛牺牲部分企业的眼前利益,还是要以国内企业利益为重,颇费思量。与此同时,国际葡萄酒组织将正式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第48个成员。在国际、国内双重标准接轨的过程中,旷日持久的中国葡萄酒标准问题之争将掀起高潮。而新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到底有多远,还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鉴于中国市场的庞杂和需求的多层次,新标准的推行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数百家生产半汁葡萄酒的企业是停产、兼并还是破产,将给市场带来长期的阵痛,以家电行业来说,1999年国家对燃气热水器开始禁直推强,但直到现在,直排式热水器仍然存在着相当的市场。对于葡萄酒行业来说,行业标准混乱引起的阵痛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五)乱世英雄起四方——葡萄酒行业天下混战的隐忧

  在历史上,当社会秩序失衡,同时又没有一种权威的力量能够调停各方的要求并压制各种野心时,便会导致天下大乱,而天下大乱,又反过来摧毁正常的秩序,造成巨大的社会破坏,汉末乱世时,曹操曾作诗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乱世之痛,令人刻骨。

  目前,葡萄酒行业就正处于天下大乱的前夕,张裕、王朝、长城等企业几乎三分天下,它们的利润总额约占葡萄酒行业的57%,然而,随着威龙、丰收、华夏、云南红、西夏王、新天等的崛起,市场充满了变数,特别是新天近期收购了西域,并且迁都中国经济与金融中心上海,大有称霸天下之势;到时候,必定是群雄争霸,是三分天下还是几分天下还未可知。在几个领袖性品牌和一批强势品牌之外,还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参与其中,或胸怀大志,欲效刘项起于草莽之间,或乘火打劫,满足于捞一笔后过逍遥日子,届时,行业局面将更加混乱。

  中国入世后,关税壁垒被打破,洋酒的进攻力度明显加大。在北京,法国葡萄酒商举办的葡萄酒推介会长达一个月;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意大利5大葡萄酒产区的企业全部到齐,声称要把北京人"灌醉",然后再辐射中国市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葡萄酒企业与洋酒的肉搏战即将开始。

  同时,到2004年,我国葡萄酒关税下降为14%,葡萄酒行业的利润使越来越多的资本势力蜂拥而来,继古井贡收购葡萄酒厂,茅台股份推出茅台干红后,国内的两家摩托车巨头“隆鑫”和“嘉陵”也将陆续进军葡萄酒业,香港的某一集团也将斥巨资进军内地,这些都将给传统的中国葡萄酒业行业造成很大威胁。

  行业混战的局面,不仅令人担忧:国内企业能否抵御洋酒的进攻?国内企业在诸雄争霸中是否会重复彩电、VCD等行业的老路,使整个行业在恶性竞争中整体衰退?资本力量的介入是否只是将葡萄酒企业作为其提款机和交易筹码?

  家电行业曾经在90年代的混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葡萄酒行业能否走出乱世之痛,我们拭目以待。



  (六) 千里马何处寻?——葡萄酒行业人才匮乏的隐忧

  在古代,对于征战沙场的壮士或者远途跋涉者来说,或许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有一匹日驰千里的良驹,赤兔马的神资,令人中豪杰吕布更现勃勃雄姿。千里马历来被比喻为才堪大用的人,而在现代企业,人才更成为制胜的关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葡萄酒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至2001年,中国葡萄酒厂家达到了历史性的600多家,葡萄酒市场增长率超过了10%,萄酒产量、销售收入和利税的同比增长率为酒类之首,2002年的增幅约10%。而据统计,全国工业100个行业按利税率排名,葡萄酒业能排第七位。

  另一方面,葡萄酒行业的人才缺奇缺,目前,无论从生产还是销售、管理等方面来说,葡萄酒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比较低,行业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而且学历普遍都不高,就是在国内葡萄酒行业的几个全国性大品牌内,高素质的人才业不多;同时,行业后备人才亦几乎等于零,目前,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设立了葡萄酒学院外,全国竟然没有第二所学校有专门的葡萄酒学院和相关专业。

  这样,葡萄酒行业就出项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行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人才的极度缺乏,葡萄酒行业的实力与人才的不对等几乎是国内之最,以笔者来说,大学时候就读档案学,曾经自嘲为“天下第一冷”的专业,然而全国上千所学校中尚有数十个相同专业,虽然是知音寥寥,总算还是有的。而在一些热门行业,例如金融、电子等,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同样专业。相比而言,葡萄酒相关专业的设置,相对与蓬勃发展的行业来说已经严重脱节,而高校葡萄酒学院及相关专业设置的滞后,使葡萄酒行业最重要的后备人才储备几乎等于空白。

  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人才多是从发酵专业中选用,随着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出国培养、培训专门人才,以及从国外引进技术人才等措施,为葡萄酒企业培养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人才的产生过程不象商品可以批量生产,培养一个人,从适应到胜任、从胜任到优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行业的发展却是不等人的,而人才的缺乏,必将成为制约葡萄酒行业发展的瓶颈。

  (七)极限推定的尴尬——葡萄酒行业的质量信任危机  

  在社会学中,有一种极限推定的现象,比如,当我们知道某人做了几件好事时,就会在潜意识里推定他是好人,当我们听说有人做了好事时,首先将想到了他,反之,如果某人做了几次坏事,当发生坏事的时候,我们也会首先想到他,而实际上,好人不可能永远不做坏事,坏人也不可能永远不做好事,而且好人与坏人可以互相转换,但是,人的认识往往是顽固的,所以人们总是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

  2002年中国葡萄酒行业可谓是多事之秋,先是炮轰山野葡萄,后来央视新闻30分又披露了吉林通化一些企业造假的事件,而前不久,《中国经营报》发表了题为《国内葡萄酒业内人士向外界惊曝“洋垃圾”内情》的报道,更引起了一场沸沸扬扬的“洋垃圾”风波。这一系列事件,使消费者对国内葡萄酒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关于国内葡萄酒的质量问题,早已存在着多年的争议,目前,中国葡萄酒行业实际上奉行双重标准,一个是国家标准,另一个是行业标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而在国外,是不允许半汁葡萄酒存在的,几年前我国“半汁”葡萄酒在欧盟被曾被全部退回,而在很多国外消费者心中,根据极限推定的原则,他们只能推定所有的中国葡萄酒都是半汁的,虽然象张裕、长城等大品牌的产品早已达到国际优秀水平,但中国葡萄酒整体影响在国外并不理想,而这将直接影响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葡萄酒的质量也长期徘徊不前,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葡萄酒品质的70%取决于葡萄本身。像法国等传统葡萄酒大国,几乎每个酒厂都拥有自己的葡萄园。而在我国,除少数葡萄酒企业有自己的优质酒庄外,其他生产厂家多是收购葡萄然后酿造;同时,我们的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都不成熟,也使葡萄酒的质量大打折扣;而长期存在的假酒,更使葡萄酒的质量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需求的庞杂及消费者的不成熟,又使假酒在短期内无法消除,甚至会泛滥成灾。

  实际上,中国有大批葡萄酒的质量已经与世界名酒不相上下,张裕、长城、新天、贺兰山等都曾经在国际酒会上获得过金奖,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劣酒和假酒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阴影,广为传播的洋垃圾风波,更使这个阴影不断扩大,而根据极限推理原则,消费者很可能对整个行业的葡萄酒质量产生怀疑,这将是非常可怕的,有可能使整个行业瘫痪。

  我们期待着消费者走出心理阴影,然而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八)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葡萄酒消费市场的隐忧

  在中国,葡萄酒生产企业曾经对消费者寄予了热望,而中国的潜在消费市场也确实十分广阔,据报载,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先富起来的高消费人群;有知识、有文化、有品位的年轻白领阶层也在不断壮大之中。他们都需要优质的、健康的、天然的低酒精度饮品,葡萄酒以其醇美的口味和鲜艳的色泽,理应成为人们的首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当生产企业满怀激情地生产出越来越多的葡萄酒时,却发现消费市场远远没有他们预期的那样广阔。

  国内葡萄酒企业使尽千方百计,在原料、设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然而,消费者还是无动于衷,就象一个小伙子,唱起动人的歌谣,向心爱的姑娘倾诉衷情,姑娘却不领情,象一首歌说的那样: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而实际上,不是人家姑娘不懂柔情,而是小伙子没有读懂姑娘的心,她需要什么?如果她不喜欢听歌,又用什么别的方式打动她?

  对于我国的消费市场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引导消费者形成葡萄酒消费习惯,打造葡萄酒文化。在欧洲,人们把葡萄酒称为“我的血",饮用葡萄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正是人们对于葡萄酒的普遍消费,才使葡萄酒遍布欧洲国家。也造就了法国、意大利等当今世界葡萄酒大国。同时,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十分发达,关于葡萄酒有无数的传说,在古希腊,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载歌载舞,为酒神狄奥尼索斯唱起“酒神赞歌”,而在圣经中,关于葡萄酒的传说至少有500次。葡萄酒已经成为人们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葡萄酒消费习惯,尽管在古代,葡萄酒就和白酒一样十分流行,并且还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著名的诗句,但是葡萄就远远没有白酒那样流行,而实际上,葡萄酒远比白酒要健康而有情调,归根到底,葡萄酒缺少的就是象白酒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已经成为制约葡萄酒市场发育的重要因素。

  对于广大消费者进行葡萄酒消费引导,已经是扩展葡萄酒消费市场的燃眉之急,然而,消费者饮食消费习惯的改变,东西方餐饮文化的融合,新的葡萄酒文化的产生将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葡萄酒消费市场的最终成熟,或许是遥遥无期。 



  (九) 标王的凶兆——“广告泡末”的隐患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与中国围棋界的棋圣聂卫平曾经上演过“双龙会”,当时,邓小平对聂卫平说,圣人难做啊,你还是不要称圣人好,虽然是笑谈,却不幸而言中,聂圣人后来很少能再雄霸天下了。在很多先哲看来,称王称圣,都是不详之兆。

  在几代标王几乎全部衰败后,央视的标王热日趋冷清,甚至近年来很多知名品牌对其失去兴趣,不过,犹如人生有高低潮一样,在沉寂几年之后,前不久的央视2003年广告招标会,又掀起了一股热潮,而此次广告争夺战相对于以往更加激烈,也更富有戏剧性,重头戏原本为手机、食品、医药的招标会,突然崛起了一匹“行业黑马”———葡萄酒企业。

  在此次招标会中,葡萄酒企业有惊人之举,行业巨头张裕志在必得,一举投入2890万元,新疆新天集团投标额也累积至4290万元;崛起不久的“印象酒业”更是豪掷8250万元。葡萄酒企业在招标会上的大量涌现,一定程度上昭示着葡萄酒行业的崛起,目前,葡萄酒行业的利润也已跃升至所有工业行业的第七位。然而,葡萄酒出手之阔绰,也引来了人们的疑问:最被看好的手机业年销售额至少1000多亿元,出手尚且没有这么大方,而全年营业额仅有五六十亿元的葡萄酒行业,却在招标会上扯大嗓子,葡萄酒企业是否在放卫星?

  人们的担忧并不多余,曾斥资3079万元夺得央视首届广告“标王”的山东孔府宴酒厂曾风光无限。第二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秦池”以6666万元的高价夺得央视1996年广告“标王”,也大出风头。然而,风光没有几天,他们就迅速走向衰亡———“孔府宴”品牌2002年竟以零价转让给山东联大集团,“秦池”至今仍未翻身。业内人士指出,过分迷信广告,甚至不顾实力地在广告上烧钱,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现象又转移到葡萄酒业。

  在葡萄酒行业,广告曾经创造过神话,2002年才入道的“野力干红”在演员巩俐的广告演绎下,一举成名。新疆新天也是借助梁朝伟和张曼玉才走向其“花样年华”。这一现象正被一些葡萄酒业的淘金者“克隆”。它们都想借助广告的力量一夜成名,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国内葡萄酒企业对广告的依赖心理也越来越强。

  然而,光有广告就够了吗?

  业内人士指出,原料资源是制约葡萄酒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拿张裕来说,其葡萄酒从建立葡萄园开始到出产第一瓶酒,就用了17年的时间,曾靠广告红极一时的万达干红很快就销声匿迹,就与其不注重上游原料资源投入有直接关系。同时,改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完善管理制度,对市场精耕细作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对于广告的过于依赖,甚至贷款去做广告,或许只是一条速亡之路。

  白酒的教训就在眼前,不过,历史往往重演,或许葡萄酒非要等到自己碰得头破血流才会警醒,只希望这个过程不会太长,否则,只能是一厥不起。 

  (十)旧船票能否登上新客船——营销方式滞后的隐忧

  业内人士曾笑言,中国目前的葡萄酒营销方式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第一板斧,生产出一种或一系列产品,进行系列包装和前期广告炒作;第二板斧,寻找区域代理商,利用代理商的资源铺货上市;第三板斧,进行终端促销,或者干脆拿钱砸广告来拉动市场,三板斧用完,没招了,只得重复使用。

  在众多的行业中,葡萄酒的营销模式显得极为落后,基本上还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特别是在终端渠道上,很多葡萄酒厂家采取买断商场的做法,通过在一个商场的垄断,排挤其它品牌的进入,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买断所有的卖场,你买断这个地方,我买断那个地方,最后,市场呈条块分割,大家都没有足够的市场,反而将卖场惯坏。同时,在未来五年中,随着零售业的发展,大型连锁越来越成为零售业态的主流,其份额甚至可占有60-70%。这些超市也必然成为葡萄酒厂家竞争的主要阵地,但超市却不会无限扩展,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名目的费用都将将会猛涨。届时,营销成本将大大提高。

  在市场建设上,葡萄酒企业对代理商依赖过多,往往是寻找一个全国性总代理或者是区域代理,以借助其营销网络,同时,制定一系列扶助代理商的政策,并承诺给予相应的市场指导,但实际上,企业将自己的品牌交给代理商后,基本上就撒手不管了,顶多就是在广告费用上进行支持,根本谈不上对市场进行指导;而且,由于企业的网络是借来的,远离市场,也缺乏对于代理商的指导能力,相反,很多厂家由于缺乏人才,品牌策划、广告炒作等都要代理商代劳,形成了对代理商的严重依赖心理。而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厂家对于市场的及时跟进,更造成了另外一种严重的后果,即对于市场控制能力的减弱。由于市场中间环节过多,厂家的系列政策不能彻底落实,市场的整合更难以完成,并且,代理商往往拥兵自重,向厂家索要种种条件,甚至搅乱市场。

  在市场促销与推广上,葡萄酒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甚至走向一个极端,有促销员的地方,便有销售,没有促销员的地方,便没有销售,这样,逼迫所有的企业都投入巨大的资金与人力进行终端促销,最终使整个行业的市场成本居高不下,在对于促销的病态依赖的同时,也伴随着对于广告的迷信,以为花大把的钞票做广告就必然会拉动销售,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广告并不是万能的,相反,却掏空了不少企业的家底,相反,对于需要投入大量长期工作的品牌建设,很多企业是口惠而是不至,喊得热闹,不过是图个时尚,除了少数企业外注重品牌建设外,实际上多数企业并不重视。

  市场营销模式的严重滞后,与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极不相称,而这种不对等的状态,必定制约着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象一首歌所唱的一样,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或许,感情可以重来,然而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在洋酒挟风雷之势卷土重来时,停滞,意味着死亡。

  尾声

  孟子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市场风云中,因为缺乏忧患意识而导致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备无患,方能得享长久。在葡萄酒行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内存在的诸多隐忧,才能避开种种陷阱,从而获得健康持久的发展。 

  忧患与机会总是结伴而行,曾经有人问一位智者,怎样才能没有缺点,智者将他带到一块墓地前,指着坟墓对他说,只有死去的人才没有缺点,所有活在世上的人都有缺点。同样,正是葡萄酒行业的蓬勃发展,才产生了种种新的危机,而在挑战危机的过程中,无限的机会又向葡萄酒行业敞开大门。

  战胜一次危机,获得一次进步。

  当我们最终战胜所有的危机时,也将是葡萄酒行业的腾飞之时,我们期待着那一天在嘹亮的号角中呼啸而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