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关注生鲜供应链盲区:农产品生产环节

关注生鲜供应链盲区:农产品生产环节

  目前超市生鲜经营在实际运作中,受到来自超市外部和生鲜供应链上游的制约和影响因素不少,其中尤以农产品产业链中的生产、物流和消费等三大环节最为显著。

  长久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与市场接轨和生产规划指导方面明显地反映出以下三大矛盾:

1、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单位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偏低,很难与销售地区建立相对固定的渠道,从而取得相对稳定的市场销售份额;在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标准并获得相应的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难题,出现了一种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的信息阻断现象。那么,小生产方式怎么与现代大市场大流通对接?怎么应付由于农产品数量过剩造成的激烈市场竞争?由此出现了生鲜供应链上的第一个盲区,因为个体农户不可能成为开拓现代化大市场的主体。

  在西方农业发达国家,中介组织发育程度比较高,非政府性民间农业协会有效地发挥着生产和市场之间协调与组织作用,如美国众多的农业专业行业协会:美国新奇士协会、华盛顿苹果协会、美国小麦协会、美国马铃薯协会、美国加州开心果协会、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等等。

  美国新奇士协会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产品地域分布、出品区和产量,四季供货;产品在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由农户分散生产,协会负责集中进行市场推广,在全年10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具有市场优势。在协会生产标准的协调下,新奇士橙的出品生产过程经历了:选种、栽培、跟踪、采摘、果品等级筛选、包装等一系列的标准化生产加工。



2、季节性鲜销与常年性市场消费的矛盾

  中国的雨养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农副产品产出在时间上短,地域空间上集中,例如主要水果树种一般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国产水果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典型的“季节性鲜销形式”,水果产出高峰期,国产水果垄断市场,价格很低;但是两三个月后,国产水果鲜果下市,进口水果的市场份额提高。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各种方法改善国产水果满足消费者常年均衡需要的市场能力。解决季节性鲜销问题的关键:

  ★ 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有效调节早中晚品种的生产,以及一年几熟品种、地域差异规划;

  ★ 北方冬季农业;

  ★ 跨地区的反季节种植和销售;

  ★ 保鲜储藏加工延长农产品适销时间;

  ★ 发展食品深加工。



3、农产品结构性矛盾

  过去农业生产指导思想以数量型为主导,结果是大路货多,优质产品少,几年前各地政府大力号召种植经济型林木,忽视了品种和质量结构,出现数量过剩的局面。

  质量结构问题

  中国1999年水果总产量6000万吨,出口不到2%,优质果不超过30%,高档果不超过5%,全部被食用不超过70%;另一种说法是优质品率低,优质水果率30%,大路货50%,20%为劣质品。而食品深加工所需要的原料也有专用品种和品质的专门要求,否则无法出产优质产品,产品质量也无法保持稳定,就象麦当劳需要专用马铃薯制作炸蔬条一样。因此,加强产前、产中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调整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结构,发展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关键所在。

  品种单一化问题

  目前中国的五大水果依次排序为:苹果、柑桔、梨、香蕉和葡萄。苹果、梨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柑桔位列巴西和美国之后,名列世界第三。其中,我国苹果占果树总面积的40%;梨占世界梨树面积的69%,全国水果生产对这两个品种倚重过大,总量中的比重过大。1978年五大水果(苹果、柑桔、梨、香蕉、葡萄)占水果总量的66.42%,1999年不降反升至74.11%,其中苹果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1/3左右。说明我国水果在品种多样性和多元化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食用性水果和加工用水果区分不清,特色水果品种少、产量小,品种比较单一,而在市场上,大宗果品市场竞争激烈,竞价销售,特色水果则供不应求。

  结论:在农产品生产环节,我们确实拥有很大的资源数量优势和潜力;另一方面,目前市场果菜卖难,主要是产品结构性问题和产销结合问题,即初级鲜销产品、低档次产品和单一产品市场供应偏多,加工产品、高档次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偏少;同时,市场的相对饱和也只是对国内市场而言,国外市场仍有很大空间。

  本文发表于《超市周刊》2001年11月5日第9版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中国超市网(china-hypermarket.com/)首席顾问;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