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科龙一搏

科龙一搏

  曾经有着辉煌业绩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以及被格林科尔收购,而一度成为最受媒体关注的中国家电企业。历经连年动荡之后,如果今年仍不能走出亏损的泥淖,科龙退市将在劫难逃。

  1月31日,科龙新任董事长顾雏军带着新一届班子成员在广州会见媒介,自称是“2001年最倒霉企业家”的顾雏军再次被传媒聚焦。只不过此次的焦点是顾雏军如何有条有理地对拥有70多亿元资产的科龙进行改造并使之年内盈利。这不仅是媒体,更是广大中小股东关注的热点。同时,更重要的是,科龙的命运也必将对整个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科龙必须年内抬头,顾雏军已别无选择!

战略归核——没有金刚钻,甭揽瓷器活

  据说恐龙在行走时呈外八字,速度每小时约4英里,而当它跑起来时可达19英里,这时它会张开脚趾,将一只脚直接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

  科龙之所以能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一跃成为中国制冷业巨头,一是实施资本运营,依托香港、深圳两大股市,使企业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二是专业化,坚持立足主业做大做强、不熟不做的经营理念。这两只脚一前一后,跑出了科龙的风采和骄傲。

  而徐铁峰时代的科龙,则恰恰如行走时的恐龙,一只脚向外——伸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另一只脚也向外——伸向小家电,目标虽然很理想——打造跨行业、跨国的大型控股投资公司,但步履却蹒跚。

  企业发展的曲线不是平滑的,而每一次跳跃都是企业的战略转折点(也称危机点)。王国端淡出科龙时,其业绩已在下滑。徐铁峰上任后,本应把精力放在主业上,竭尽全力给已患有执行力弱、战略决策混乱、人心浮荡等大企业病的科龙治病,而不应急于拓展多元化,再让这条病龙超负荷运行。

  顾雏军认为:“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其核心使命是盈利。如果盲目进入多元化,企业大了,组织的身体却虚了,新项目不仅不能为母体输血,相反只能成为吸血不止的蚂蟥。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企业经营的目的,在其惟一的核心使命——利润得不到体现的对候,一切都是空的。企业家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把资源集中到竞争优势的业务环节上,使组织有丰厚的利润产生,除此之外皆可舍弃。既然IT业和第三方物流不是科龙的强项,企业当然不会再做!”顾雏军斩钉截铁。



技术创新——跳出价格死循环

  放弃多元化,专攻主业,是否意味着科龙将回归潘宁时代?顾雏军说,其实不然。1997年以前,冰箱、空调都比较赚钱,可现在由于供求关系的改变,传统的家电产品已经没有了让利空间,亏损也就成为必然。要想盈利,惟一的办法是跳出价格大战的死循环,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生产市场上别人没有的产品,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力。

  顾雏军说:“格林柯尔是一家专业制冷公司,生产的新型环保制冷剂被国际制冷行业权威机构——美国供暖、制冷及空调工程师协会正式列入ASHRAE标准,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国家惟一获得该标准编号的产品,被多国权威机构推荐为CFC替代品,1998年国家环保局将其推荐为A类环保推广项目。而科龙虽然连续两年亏损,内部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抹煞其仍具有的巨大优势,如完整的国内销售网络、深入人心的产品品质理念和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等。如二者强强联合,必然会构筑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出一个高科技的家电企业。”

  据悉,今年三月科龙将会推出分立双循环冰箱,它将一改冰箱温度控制模糊化,使温度精确定量,让消费者根据使用情况随意选择冷藏、冷冻,冰箱容积不再成为问题。顾雏军称这是冰箱的一次革命性变化。他坚信,在参加柏林世界家电展后,一定会引起世界经销商的注意,而冰箱的理念也极有可能引导世界潮流。

  对于新产品,顾雏军似乎胸有成竹。

  好的产品就一定能被消费者接受吗?精确的温度控制与模糊的温度控制对消费者来说有什么意义?

  “的确有很多人怀疑,包括我们自已的员工。如果仅仅是有一个好产品,而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让市场认识,肯定是卖不掉的,这的确很重要,所以要有一系列配套行为。”顾雏军说,“比如我们的双循环冰箱销售,我们会给消费者一张表,依据保鲜学的原理,告诉他们贮存什么样的食品应设置什么样的温度,什么样的食品在什么样的温度或什么时间段内冷冻保鲜度最好,比如半公斤重的鱼和一公斤重的鱼等等。如果这个冰箱和传统冰箱用一样的方式去卖,这个功能对消费者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高附加值产品不是包装问题,也不是概念问题,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需求的进步而不断满足这样需求的问题。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当年格林柯尔制冷剂打进新加坡市场,第一笔业务是改造新加坡渔船制冷系统。改造一条3吨位的鱼船需要10万新币,这对船主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业务却很好,为什么?因为新加坡的金枪鱼如果保鲜程度好的话,在市场能卖到9000美元一吨,如果保鲜度差则只能卖3000美元。而如果让我们进行改造,保鲜度会提高到最佳状态,这么大的利润空间对船主当然有利,我们的业务当然会好了”。顾雏军坦言,“现在科龙需要做的也是一样,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但我是靠高科技产品成为亿万富翁的,如何把高科技产品推向市场并得到市场的认可,我是不陌生的。”

  用领先的技术创造一种全新的观念或全新的需要,然后说服潜在的目标消费者接受这一观念,培养这种需求,以此必将在这个新创造的市场上获得先行者的优势,在一定时期内避免成熟市场的过度竞争,这或许就是顾雏军有信心带领科龙走出困境的原因。



降低成本——从优化设计“下刀”

  自从去年12月23日率军进入董事会后,顾雏军便马不停蹄到各部门及生产一线调研。他一直在思考:科龙这样一个曾有着辉煌业绩的企业,之所以连续两年亏损,除了产品创新不够和盲目进入多元化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在生产研发部门调研,他发现无论是在研发上,还是管理上,其实成本都还有下降的空间。顾雏军认为,一个企业最高明也最有效的降低成本方法,是从设计上降低成本。但这取决于管理层有没有和生产、研发部门共同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的办法,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命令。

  有一段顾雏军与工艺人员的对话非常能说明这个问题。

  顾雏军:“我们能不能比西门子做得更好?”

  工艺人员:“能。”

  顾雏军:“那为什么不做?是因为品质的提高而会使成本提高?”

  工艺人员:“不,是因为没在意。相反如果优化设计的话,成本反而会下来。”

  为什么原先的管理层没有使成本降下来?很显然是由于体制问题——科龙没有一个真正的责任者,盈亏于我何干?而现在不同了,顾雏军不会允许任何无端的成本消耗。

  那么究竟该怎样有效降低成本呢?顾雏军说,首先要从制度上抓起,比如建立一个将降低成本量化到所有相关人员,并与个人收益挂钩,这样每个人就会自觉地动起来。

  顾雏军现在已经带着他的班子成员动起来了。据说,新班子从组建那天起,就没有哪一天是在凌晨2点以前睡觉的。而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就在记者边吃饭边采访顾雏军的同时,陪同采访的科龙副总裁严友松竟然面对满桌佳肴睡着了,以至于手机铃声不断,他愣是没醒。看来,为了让科龙早日飞出亏损的泥潭,顾雏军和他的一班人已开始“玩命”了!



人心思变——顾雏军众望所归

  自科龙原创始人潘宁激流勇退,科龙便高层人事变动不断,且一直延续到格林柯尔入主科龙,原董事长徐铁峰、原营销副总裁屈云波退出历史舞台。

  持续的高层动荡,已给科龙带来严重内伤,如今新的经营管理班子进入,能否顺利与科龙原有的企业文化实现对接?顾雏军说,如果是在科龙鼎盛时期,格林柯尔入主肯定遭遇抵触,但今天不同。今天的科龙人人思变,人人求变,新班子的进入已是众望所归。

  顾雏军认为,科龙迅速走出低谷,实现盈利,不仅是他的选择,也是所有科龙人的选择,而科龙人要实现这一目标,第一选择便是为他和他的新班子加油、呐喊、助威!



顾雏军:“我从来不玩概念!”

  《中外管理》:据说,科龙选择格林柯尔原因有四:一、它是香港上市公司,有完整的国际销售网络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二、它从事制冷行业,能与科龙共筑完整的制冷产业链;三、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四、借格林柯尔的进入,给科龙带来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从表面上看,每一个理由都很辉煌,但辉煌的理由就一定会有辉煌的结果吗?尤其是年内实现盈利,可能吗?

  顾雏军:我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人,我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因为我最熟悉这个行业,这点我很自豪。事实上走来走去,我始终是不敢离开这个行业的。

  至于能否实现盈利或取得一个辉煌的结果,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1999年戈尔先生接手日产汽车公司CEO位置,他站在500多名记者面前说:“第一,日产目前的状况不太好,第二,我们打算近期内有一个根本性改观,在一年内扭亏为盈。”

  人们的反应完全一致:每个人都同意第一点,但没人同意第二点。很多人认为,短期内重振日产是不可能的。

  但一年后戈尔做到了。

  今天的我和我的团队处在同一处境,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我坚信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中外管理》:前一段时间,由于竞争对手背后放冷箭,新闻媒体纷纷质疑,您可以说是饱经磨难,那么您此次收购科龙是否后悔?您感受最深的又是什么?

  顾雏军:虽然历经诸多风风雨雨,但我并不后悔,因为科龙毕竟是一个很好的公司。不过我反思一下,我最大的失误还是战略上的失误。如果我先并购一家美国公司,然后再并购科龙,或许就没有如此惨痛的遭遇。因为在许多人看来,能够并购美国公司的企业一定是有实力的企业。

  是谁把质疑中国民营企业的“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是中国人自己。这不能不让我感到悲哀,如果资本市场弥漫着这种不信任的“魔鬼”烟雾,对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将非常不利。可惜,再将“魔鬼”装回瓶子已经不可能了。

  《中外管理》:资本市场既有金山诱惑,又有众口铄金的代价。讲一件好事需要100人,而说一件坏事一个人就够了。您如何消除投资者对您的不信任呢?

  顾雏军:第一,我对制冷行业有很深的研究,制冷空调的变化实质是制冷剂的变化,根据制冷剂热力学的变化设计空调和冰箱,就很容易了。这等于我研究了空调和冰箱最核心的东西,所以在这个行业我不怕任何竞争,我们能在比较短的时间推出好的产品。

  第二,我现在每月只拿一元钱的工资,除非科龙有两亿元以上的盈利。我这么做不是给员工看,更多的是给香港股民看:如果科龙不盈利,我将一无所有。一个是我的股票不能卖,另一个是我没有收入。我希望我这个举动能让投资者对我建立信心。

  《中外管理》:健康与环保是当前消费的潮流,但有专家指出,家电市场的“健康概念战”、“环保概念战”存在名不符实、堆砌功能、概念混乱等现象,实为招徕顾客的高帽。还有人说您最擅长的是政府公关,其实格林柯尔是不盈利的,您对此怎么看?

  顾雏军:如果格林柯尔不盈利,那么收购科龙的钱是哪来的?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产品,而且我们也是在真诚地做一件事,而不是在玩一个概念。如果是那样,一个政府上当受骗,另一个政府就不会再上当。

  格林柯尔制冷剂在中国的销售战略是:用户零风险、零成本。我们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了10%的产品责任保险,任何一个用户如果达不到10%的节能效果,他就可以索赔。我们一年有500多个客户,却没有一个索赔的,所以我不盈利是没道理的。

  《中外管理》:科龙曾经大讲诚信,为了诚信,科龙在2000年用了10个亿解决一些呆坏帐,这个代价是不是太大了?您入主科龙还会这样吗?

  顾雏军:诚信是无限重要的,不讲诚信是危险的。当然,我们要把诚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将其精确化,而不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个很动听的口号。比如业务员的诚信、产品的诚信、对经销商的诚信等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并落实到制度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这比广告更有力。

  《中外管理》:科龙员工反映,潘宁平易近人,徐铁峰不苟言笑,有一些等级观念在里面;而屈云波是以改革家的身份空降到科龙,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致使科龙的文化缺乏亲和力。而今天您不但以科学家的身份对其产品进行改造和技术嫁接,还以资本家的身份主宰着科龙的命运。因此如何与下属沟通、创造一个有亲和力的文化对您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只有一年时间的情况下,以您急躁的性格,会不会加剧科龙的内伤?

  顾雏军:我坚持以理服人。如果说我严厉那一定有严厉的道理。科龙的文化是一个变革的文化,而格林柯尔的进入,将会以新的技术与科龙稳定的质量、精湛的工艺和不断创新的研发能力相结合,会给科龙带来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他们会支持有能力带领他们突围的人,文化的融合没有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顾雏军总是谈起他在国外的幸福时光,谈高尔夫球,甚至谈到了打牌。他说,那段时间他过得太休闲,所以特别想折腾折腾,做出点大事来。也许正如有人所说,有的人天生就是工作狂,如果不干反而会生病。如今在科龙危难之际,顾雏军挺身而出,如果做好了,那的确是件令他也令更多的人兴奋的事!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顾雏军虽然对往日时光有无尽的感慨,但仍然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了。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