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2004,“教父”的谢幕

2004,“教父”的谢幕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医药业一些重量级人物的变动总让人唏嘘不已。他们或在千钧重负的市场压力下力挽狂澜,或在盘根错节政商格局中应付自如。他们在把企业塑造成为业界“巨人”的时候,甚至也把自己塑造成企业的“教父”。

  他们的举动牵扯着人们的视线,是媒体大书特书的对象!但是,2004,不管愿不愿意,他们都离开了自已曾经掌管企业,或再度“鏖战江湖”,或不知所向。再回首,总是让人产生言不由衷的感慨。

  赵新先:“三九教父”光荣退休

  赵新先是三九的一个标志符号。像张瑞敏之于海尔、王石之于万科、柳传志之于联想、倪润峰之于长虹一样,他是三九集团富有传奇色彩的“企业教父”。5月16日下午3点,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正式宣布免除三九集团董事长赵新先党的所有职务——委书记、总裁、首席执行官。这样,63岁的赵新先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三九集团,“光荣退休”了。

  赵新先,1964年药学本科毕业,曾任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主任药剂师。1985年,他带着自己参与研制的“三九胃泰”等三个科研成果和500万元贷款创建了南方制药厂,这家企业在6年后被总后以现金1亿元收购,次年,三九企业集团在南方制药厂的基础上成立,注册资本1.6亿元。最后三九集团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和3家上市公司的庞大企业机构,总资产达200多亿元,成为国内总资产额最大的中药企业。而赵新先作为中国将中药成果产业化的第一人,也一直被光环照耀。

  赵新先曾充满豪情地制定“力争五年内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植物药厂,为我国在制药领域拿一块金牌,并通过横向并购,15年内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战略目标。而在美国时代广场第七大道和48街拐角处一幢大楼上方曾经竖起的大幅三九广告牌足以表示三九的国际化道路。然而后来赵新先承认,三九在多元化和国际化道路有些盲目。

  赵新先曾经表示:“这几年经常有我要走的消息,但都没发生。如果组织上要求让我离开三九集团,我会完全服从。”但他的离去仍然未能停止人们对赵的离去与高额任务债务有关的种种猜测。终于失去了掌控这个规模庞大、业务繁杂的大集团的能力。

  乔俊峰:变革前夜去职双鹤

  在赵新先离职仅仅5天时间,中国药业市场上另一位教父级的人物又选择了离开。5月21日,近两年来连续遭遇配股叫停、业绩骤降、牵连闽发、股价蹦极等麻烦的双鹤药业又面临人员频繁更替的最高潮——在当天举行的董事会议上,双鹤药业领军人物乔俊峰董事长“主动提出辞职”,而此时距他的任职期限还差近两年的时间。董事会同意他持续担任董事,同时授予“名誉董事长”之称号。

  双鹤职工称曾经赞乔俊峰“将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企业在风云变幻的残酷市场环境中调教得游刃有余,续写了一篇又一篇引人入胜的传奇”。记得他上任的“第一把火”就在全国业界引起了反响,双鹤药业(原北京制药厂)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家办起了销售公司,一举摆脱了产品受制于专业销售商的被动局面,打通了一条高效畅通的销售渠道,由此双鹤药业走了经营型的道路。

  1997年双鹤药业成功登陆风云变幻的股市,一股把“药丸子”做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强烈信念让他频繁出现在从南到北的各种签字仪式上,与众多的企业合作伙伴契约为盟,双鹤的兼并大旗遍插全国各地。而他欲借助资本市场谋求全国大输液霸主地位的梦想也昭昭在目。

  乔俊峰从一个普通的员工成长为大型国有医药企业的掌门人,双鹤药业近年的迅猛发展,他功不可没。在中国输液市场霸主地位确立以后,他又开始了做世界输液霸主的规划。然而,这在一些理性的同行看来,双鹤药业已不再是弦上之箭,更像是强弩之末。因为这家企业强烈扩张的欲望,促使其不断地进行资本运作,最终“企业家族”急剧膨胀,一些问题已经开始慢慢浮出水面。比如在20家控股企业中,双鹤几乎没有从总部派驻管理人员,管理营销难以统一,双鹤也开始意识到必须集中力量对所并购的企业进行管理和产销业务等方面的整体消化。但恰在此时,又发生了“清朗事件”,双鹤药业声誉大受影响。随后又持续遭遇配股叫停、业绩骤降、牵连闽发、股价蹦极、人员更替频繁等问题,

  双鹤药业曾是北京医药集团最重要的优质资产,多年来对集团的利润贡献平均高达60%以上。2003年华源集团加快了入主北京医药集团的步伐,至乔俊峰离开之时已经基本成为了定局,此时乔的离去不免让人们认定是资本意志发挥作用的体现,是公司过度扩张导致业绩不佳而被迫辞职。乔辞职后,董事会选举了双鹤药业的控股股东北京医药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卫华诚担任双鹤药业董事长,此前卫已兼任双鹤药业党委书记。

  乔俊峰曾是“中关村十大风云人物”。当他还只是一名科长而被推到前台以拯救“困难重重、资金匮乏、职工怨声载道”的北京制药厂时,他不仅办到了,而且还带领着这家企业在1997年以“双鹤药业”的名字登陆A股市场。但财大气粗后的双鹤药业系列并购导致的沉重问题最终却让已经成为公司一把手的乔俊峰也无能为力,这不禁让人扼腕。



  朱丹:彻底离开医药行业转战房地产

  敏感新闻记者最早是从2004年6月28日海王星辰连锁药店公司成立九周年庆典暨美国高盛集团投资海王星辰签约仪式上隐约感觉到朱丹即将离职的迹象,在媒体纷纷求证而毫无所得的两个多月后,朱丹离开海王星辰已成为事实。即便是他离职数月后的今日,媒体对他离职原因的报道仍然“口径不一”,主要有“主动离职”主“被迫离职”两种说法,而真正原因始终不明。

  在医中国医药零售领域,朱丹的名字可以说是一个响当当的牌号。他出生于北大教授之家、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生就读于上海交大的朱丹可谓接受了三所名校的洗礼。1988年与张思民共同设立海王药业,6年后,在海王药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却只身挺进市值仍然很小的医药零售领域,一手创办了海王星辰药店连锁有限公司。因为他分析当时的年非处方药消费总额虽然只有一二百亿元,但预计经营药店的毛利率可达20%-40%,不仅高于家电流通领域3%-5%的毛利率,更高于普通连锁零售店10%-20%的毛利率。而在此时,中国的医药零售还称不上是竞争行业。超前意识奠定了海王星辰的成长的基石,经过10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型医药连锁企业,在全国各地拥有的门店数量超过520家。

  同时,朱丹还尽显了其超前的企业管理意识:他不但将连锁药店办成包括了处方药、非处方药、护肤化妆品、保健品、CD唱碟、照片冲印甚至还有沙滩椅和泳衣的大超市;与美国名列前茅的医药连锁品牌MedicineShoppe谈成品牌合作,首家引入国外医药连锁管理技术,开启了外资入主中国医药企业的先河;与中国医药老字号同仁堂结成战略联盟;最后,他引来了国际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甚至不少人士猜测正是高盛的入主让他最终选择离开他一手打造的海王星辰。但无论怎样,海王星辰的发展都已经深深打上朱丹的烙印。

  离职后的朱丹表示先到国外休整一段时间,但时隔不久人们便发现他华美星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老板的身份出现在商业酒会上,他已跻身商业地产领域,并称彻底离开医药行业。其实早在五年前朱丹就与朋友投资了这家企业,朱丹表示,离职纯粹是个人选择,自己决定的。他希望寻找“长线、有生活质量而且回报高的高端投资项目”,而零售业“太辛苦”。

  刘存周:离开哈药闪电赴新任

  11月,理论上到2004年底才到退休年龄的哈药集团董事长刘存周却“因退休原因,在公司1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提出辞职”。无论是否愿意,这位把哈药从有23家成员企业潜亏5.3亿元的泥淖中扯出来、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登上了中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第一位置的“哈药教父”必须接受这一事实,而看着企业由弱变强的哈药职工们也必须面对“刘存周时代”的终结。

  出身于部队的刘存周原先是研究原子弹的核技术人员,1997年到哈药集团任总经理,1998年后任哈药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上任后的刘存周对哈药集团展开大规模整改,使该企业在不到3年的时间产值、收入、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翻番,集团整体实力增强,2000年销售收入达66亿多元,一举坐上中国制药企业销售收入第一名的位子。核研究出身的他以独具特色的“核聚变理论”发展企业,推崇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两轮驱动,追求品牌经营与规模经营相辅相成的实操,让哈药的销售业绩全线飘红,到2004年10月15日,哈药集团累计创造利税56亿元。

  可以这样说,是刘存周缔造了“哈药帝国”,被同行中人赞誉为“哈药教父”。由此,哈药多项指标雄居中国医药企业排行前列,即便是在广告投入上,哈药集团在没有向银行贷款一分钱的情况下,最高纪录的年投入就达17亿,国内制药企业几乎无出其右者,这令不少国内企业家刮目相看。

  刘存周去职之后不到一周时间里,就收到了来自华源、健康元、国药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药企业的邀请,刘存周何去何从备受业界关注。11月28日,在云南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新云药集团挂牌仪式上,刘存周以新云药董事的身份出现,而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出任新云药董事长一职,这是否暗示着刘存周已经有意加盟东盛集团?果然时隔不久,刘存周加盟东盛集团成为了事实,并担任该集团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将“全面管理东盛各项工作”。

  此前,刘存周还曾是区、市、省、全国四级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辞职前还任哈尔滨市委委员、中国化学制药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管理协会副会长。但在辞掉哈药领导人的职位后,他同时也辞去一切与哈尔滨市委委员的职位,一身轻松加盟东盛集团。但据东盛集团的一位中层干部说,目前还暂时未感受到刘存周加盟带来的新变化,也不知道具体分工如何,也许到了年后才知道。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并购之后,东盛集团开始了“二次创业”,而刘存周则成为了“二次创业”梦之队的领军人物。他表示打造国内医药航母是东盛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分解而言就是:实现收入40亿美元,进入世界医药企业30强;要在国内医药企业界率先进入世界500强,实现收入10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刘存在哈药时曾经表示争取3年时间让哈药集团进入世界制药业50强,但这已经成为未了的愿望。在东盛大平台上,能够实现另一个相似而宏伟的愿望吗?原载《医药经济报》

  原载:《医药经济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