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商业女性辞退风波内藏隐情 2月9日,惠普公司董事会宣布解除卡莉·菲奥里纳,商机">
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2005年度风云人物大盘点(下)

2005年度风云人物大盘点(下)

卡莉·菲奥里纳-前惠普首席执行官
    
    [img class=black-border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135580577801.jpg">
    
    
     全球第一商业女性辞退风波内藏隐情
    
     2月9日,惠普公司董事会宣布解除卡莉·菲奥里纳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职务。这位屡次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商业最具影响力女性”的标志性人物突然出局,多少令人感到些许意外。卡莉曾经说过,商业不是体育,因此不必刻意区分男女;不过,商业也是体育,总有赢家和输家。
    
     辞退风波内藏隐情
    
     在惠普公司发布的声明中,董事会成员指出,解雇菲奥里纳是因为她未能执行公司大幅削减成本的策略,没有像董事会希望的那样尽快增加公司收入。50岁的卡莉也非常严谨地表示,虽然她与董事会在如何执行惠普策略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并且对公司董事会感到遗憾,但尊重董事会作出的决定。
    
     当事双方平淡而克制的表态并没有消除美国媒体的好奇心,关于菲奥里纳被辞退的诸多猜测陆续浮出水面。虽然说法不尽相同,但主流意见都抓住了一点,那就是女强人与董事会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事实上,早在惠普并购康柏之时,很多华尔街分析师已经嗅到了火药的味道。
    
     有分析指出,菲奥里纳下台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力主并购康柏但未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公司业绩难如人意,遭遇华尔街的置疑与责难;三是她对惠普有些心灰意冷,而董事会对她也失去了耐心;四是菲奥里纳急于改变惠普公司固有的企业文化,但遭到很多人的误解与反对。
    
     事实上,美国《财富》在今年1月底就对惠普并购康柏一案做了全盘否定,认为这次收购只是卡莉·菲奥里纳的“一场没有付清的豪赌”。这篇名为《卡莉豪赌为何失败》的文章指出,合并交易让惠普的老股东们花了240亿美元,换取的利益却少之又少,在市场中也没能击败戴尔这样的超级竞争对手。
    
     根据美国《商业周刊》披露的一些内幕,在惠普董事会关起门来研究卡莉·菲奥里纳去留的同时,卡莉本人也动了离开惠普的心思。《商业周刊》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在休假期间,菲奥里纳至少向4位高级主管征询过意见,了解如何“体面地”离开惠普。此外,菲奥里纳在年度商业圆桌会议上,还同圈内人士就此事进行交流,其中包括思科公司总裁钱伯斯、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奥特里尼等。不过,上述人士均未对此进行证实。
    
     《商业周刊》还说,2004年11月,惠普公司的一些主管开始举行定期会议讨论ceo的表现,但都是“关着门”进行的。今年1月,惠普董事会在旧金山召开会议,董事们提出一个计划,主旨就是把卡莉·菲奥里纳的一些经营权力分给他人。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惠普公司业绩欠佳不应由菲奥里纳一人负全责。事实上,从公司经营看,在菲奥里纳管理惠普的5年半当中,公司股价下跌了53%,但很大一部分是由“新经济”泡沫破裂造成的,何况竞争对手戴尔电脑公司同期股价也下跌了20%,ibm则下跌了27%。另外,有人指出,菲奥里纳领导作风独断专行,不擅长与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合作,迫使惠普的许多高管另谋他就,有的甚至服务于竞争对手;但事实上当年惠普公司董事会决定让菲奥里纳担当掌门一职,看中的正是她的果断作风。
    
     最后一层窗户纸是由惠普董事会捅破的,2月9日惠普公司宣布解雇菲奥里纳,但这样一个结果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赢家”可言。根据先前与公司签订的协议,卡莉在非自愿情况下离职可以得到2100万美元的补偿费,这对铁娘子来说多少是个安慰。
    
     李开复-前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
    
    [img class=black-border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135594577802.jpg">
    
    
     微软中国失误导致李开复远走
    
     离开微软加盟竞争对手google的李开复表示,微软对于中国市场开发的失误才是造成自己离开的主要原因。
    
    
    
    
    
    
    不久之前,微软前高级工程师李开复主动辞职,并且加盟了软件帝国的老对手google,在离开之后,李先生表示目前的微软已经陷入了发展缓慢的中年期,因此这也导致了软件帝国开拓海外市场步伐的减缓。
    
     在得知李开复先生转投google的消息之后,微软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并且以违反和约为由对其提起了起诉。然而9月6日,李开复先生在向法庭提供证词的过程中,表示微软进军中国市场的频频失误才是导致他离开的最终原因,并且表示对微软目前的海外市场政策十分失望。
    
     在离开微软之后,李开复先生加盟了google最新设立的中国研究机构,并且将主要负责在华市场的开发。微软工作的七年当中,李开复先生亲手打造了软件帝国中国市场的研发基地,并且最终成为比尔盖茨先生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
    
     然而微软对于中国这块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的忽视挫伤了李开复先生的激情,在法庭证词和公司内部电子邮件中,李开复先生曾经不止一次表达过自己的不满之情。在2003年的时候,李开复先生曾经上书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ceo鲍尔默先生,并且指出微软公司与中国市场的关系中仍然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微软在华市场的无能,我感到十分的失望,在此之前我在中国的努力计划完全白费了。”李开复先生在报告中的沮丧溢于言表。
    
     根据李先生透露的消息,问题最终在一次与比尔盖茨先生的会面中爆发了。在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之后,比尔盖茨先生的表现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他愤怒的喊道:“中国政府和用户完全是在蹂躏微软!”不过与此同时李开复先生拒绝透露比尔盖茨如此愤怒的原因。不过不难想象,中国软件市场盗版横行的景象才是导致比尔盖茨大动肝火的直接原因。然而比尔盖茨乃至整个微软对于中国市场的敌意却意味着李开复先生多年的心血最终付之东流。
    
     不过根据微软公司官方的信息,李开复对于比尔盖茨先生的法庭证词中存在扭曲的地方。“比尔盖茨先生并没有发表过那样的评论。”微软发言人如是说。他进一步补充到,微软已经意识到了对于中国市场开发力度的不足,并且正在努力进行改进,2003年将timothy y.c. chen 任命为微软中国公司ceo就是最好的表现。
    
     然而无论在华市场是否失误频频,微软和google之间的芥蒂似乎已经根深蒂固。目前为止,google已经成功的从微软处挖掘了大量的人才。本月早些时候,google表示已经成功的招募了微软前员工,马克.卢克斯凯,在得知马克离开微软的消息之后,公司ceo鲍尔默先生甚至摔起了凳子,并且破口大骂,“我要杀掉google!”不过据鲍尔默先生透露,卢克.斯凯的描述有些言过其实。
    
     据微软透露,李开复先生对于违反和约的事情心智肚明。在一封5月7日给google的电子邮件中,李开复先生主动询问google是否愿意招募自己,并且作为google中国部门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李开复先生也指出,在微软的工作和google的运营方向十分吻合,因此自己加盟google将十分容易。在之后和google另外一名领导的沟通中,李开复先生询问google是否能够为他支付4年1000万美元的工资,并且表示这个数目与微软支付的大致相似。
    
     出井伸之-前索尼首席执行官
    
    [img class=black-border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135613377803.jpg">
    
    
     对于出井伸之的离任,媒体使用了“黯然”这样的词语。的确,因为在索尼发展问题上的失误,出井伸之使得索尼57年辉煌的神话一朝破灭。他本人也被《商业周刊》评选为“最差经理人”。
    
    
    
    
    
    
    “最差经理人”出井伸之
    
     从“最差经理人”到辞职,两年之间,出井伸之似乎没有机会也无力挽回索尼颓势。
    
     显然,索尼不愿意再给出井伸之时间。2004年5月,出井伸之在东京发表公司改造计划,誓言再次带领索尼转型,他的计划是,在未来3年内投入1万亿日元,用于开发高速网络服务、芯片和其他科技。
    
     出井伸之的“转型60”计划还包括,在索尼60周年时,集团的利润率达到10%,这是2002年度利润率的5倍;三年裁掉约2万名员工,关闭部分工厂,调整电子业务部门,批准在新型芯片研发上的45亿美元投资。
    
     但出井伸之的计划才刚刚开始一年多,今年3月,索尼董事会任命具有娱乐业职业背景的美国业务负责人霍华德.施均格接替出井伸之。对此,索尼的解释是:“为进一步向以电子、娱乐、技术为核心的企业进化,决定建立新的高层管理阵容。”
    
     施均格在扭亏为盈上有一套,特别是在娱乐业方面,他成绩斐然,此前,他扭转了索尼在美国的娱乐业务,并以此赢得高层的认同。
    
     但索尼能否有勇气刮骨疗伤?能否抛弃多年来对固有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模式的依赖?仍然是摆在施均格面前的一道难题。索尼帝国的未来,不仅仅在变换管理层这么简单的操作之上。
    
     符标榜-前戴尔中国区总裁
    
    [img class=black-border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135628977804.jpg">
    
    
     10月25日,戴尔中国证实,戴尔中国区总裁符标榜已经离职。有分析认为,戴尔中国区的大客户业务遭到联想等企业挤压,直销之外存在“灰色”渠道营销等因素是符标榜招致总部不满的原因。
    
     符标榜离职后,从今年1月起与符在“双总裁”领导架构下共同管理戴尔中国业务的麦大伟继续担任总裁,领导戴尔在中国和香港的业务。
    
     离职原因调查
    
     由于戴尔透露的信息并不充分,坊间对符标榜离职的真正原因猜测纷纷。
    
     符标榜加入戴尔四年来,戴尔中国区的营业额翻了三倍以上,成为中国市场第三大pc厂商;戴尔在中国的份额翻了一番,达到10%;中国区已经成为戴尔在美国以外第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市场。可以说,在符标榜领导下的四年中,戴尔中国在市场份额、销售和利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增长。
    
     但这似乎仍然没能满足戴尔的野心。
    
     戴尔中国大陆及香港区一位高层人士向本报透露,虽然符标榜领导下的中国区业绩很好,但戴尔总部近期仍提出了更高的业绩要求,这可能是导致符离职的主要原因。
    
     雄心勃勃的戴尔欲在3至4年内达成销售额800亿美元的目标。戴尔ceo凯文·罗林斯称,其中的55%将由美国以外的市场完成。中国作为美国以外的第一个战略市场,无疑承担着戴尔的巨大期望。
    
     在中国市场加强大客户业务与oem市场,可能是导致戴尔中国高层变阵的重要原因。麦大伟自2005年1月起与符标榜共同担任戴尔中国区联合总裁,两人的具体分工是,麦大伟负责中小企业业务,符标榜负责大企业业务。
    
     有分析认为,戴尔中国区的大客户业务遭到联想等企业挤压是符标榜招致总部不满的原因之一。
    
     此前,在中国pc行业的大客户市场一直是戴尔与联想、惠普的三强割据。然而最近一年来,联想在大客户业务市场的份额正在急剧扩大。7月5日,联想集团副总裁、大客户部总经理蓝烨曾对本报表示,在第一季度联想集团整体销售创纪录的情况下,新部门销售额依然能占到联想中国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就在半年前的2004年底,这个比例还仅仅是7.2%。
    
     同样,大客户业务也是戴尔中国的生命线。据了解,在戴尔中国区业务中,大客户业务已经占到了总业务的八成。在这条生命线上受到的强大压力将是戴尔总部无法容忍的。
    
     分析继任者的简历或许可以发现蛛丝马迹。麦大伟的经历并不广为人知,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麦大伟即加盟戴尔中国,并任戴尔中国大陆及香港区总裁兼亚太区副总裁,与符标榜共同领导戴尔在中国的销售、运营、市场拓展与客户支持等全部业务。不过,除了今年8月以联合总裁身份与符标榜共同出现在罗林斯访华的现场,麦大伟几乎从不出现在媒体面前。
    
     (来源:it新闻周刊)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