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四个富得让人恨的老头子

四个富得让人恨的老头子

从60年代摇滚到今天
    
     如果你放上滚石最好的专辑,然后把音量开到最大,你的一切愤懑、不平和酸溜溜都会一扫而光!
    
     滚石来了,崔健紧张得失声了;滚石走了,张晓舟两年来最精彩的一篇乐评问世了。在一片“啧啧”赞叹声中,中国摇滚圈里程碑式的洗礼,在上海大舞台超过9成的洋观众眼皮子底下结束。帮助崔健们完成精神上二次成长的洗礼,对很多非摇滚迷来说过于深奥,但当滚石很自豪地说“我们是最赚钱的乐队”时 ,一切都不深奥了。崔健说:“除乐队成员外,这个团队里所有人都是音乐家,都非常专业。”这些专业人士就像f1赛车团队一样,把滚石这辆老式赛车,保养成了价值连城的古董车——开着它永不过时。这次洗礼,对于跋涉在泥泞里、苦大仇深的中国摇滚圈来说,更具有教案意义,远比那些来自60年代的歌词更容易明白。
    
     “我们很幸运,不仅赚钱了,而且也很享受。”
    
    
     滚石这次上海演唱会的出场费仅50万美元,几乎带有半慈善性质。在此之前,最受瞩目的一站是今年2月在巴西里约海滩吸引了上百万人的免费慈善演唱会。光看这两张被媒体广为宣传的成绩单,滚石便足以成为“慈善家”的代名词。但不得不提,2005年他们在福布斯排行榜上排名第一,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巡演——这当然不是做慈善能够做出来的财务报表,毕竟上海和里约演唱会只是石破天惊世界巡演108场的中途一站,有了这两站的好口碑,他们自然可以用那106场非慈善性质的夜晚来挽回“损失”。
    
     滚石也很明白,中国演唱会,对于西方文化圈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就算赔本也能赚到足够的吆喝。他们准确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因为在第二天的西方各大媒体文娱版上,均可以看到原本应该放在时政版上的充满政治意义的标题。这种做法,低级的名称叫做“炒作”,高级的名称叫做“营销策略”。他们成功了。4月10日的《华盛顿邮报》惊声尖叫:“上周六,滚石在上海开了他们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演唱会,有人竟然用了超过600美元的价格买票进场,超过8000名观众到现场狂欢。”
    
     我们先给滚石这架“流动印钞机”算笔账:1989年的“钢铁轮胎”巡演创造了4.3亿的收入;1994至1995年的“巴比伦之桥”巡演则收入6.45亿;最新的“石破天惊”专辑的售卖到目前为止只为他们赚了330万美元,而他们开始同名巡演之后,虽然马不停蹄地狂奔在路上,但每天都可以赚到至少这个数。在这次世界巡演的2005年阶段,滚石已经斩获2.68亿的票房,比去年任何一个乐队都高,而演唱会运营商说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打破此前创造的纪录。破纪录的快感比单纯地数钞票要强烈得多,贾格尔自己也在上海大笑着说:“享受是最重要的,如果赚钱很多但从中得不到享受,那也是不愉快的。我们很幸运,不仅赚钱了,而且也很享受。”
    
     就算富得流油,就算老得掉渣,
    
     也不妨碍他们玩出最棒的摇滚
    
     从1962年到现在,44年之间,伴随着每隔几年就卷土重来一次的世界巡演,西方媒体也一直在对滚石进行着喋喋不休的毁誉参半的论战。2005至2006年的“石破天惊”巡演也不例外。
    
     滚石的商业化一直被批评家们视为把柄,很多乐评人说,滚石一开始并非以叛逆姿态出现在音乐界,他们最终成为反叛的代名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特立独行,那时候毕竟是披头士的天下,滚石不能总靠翻唱披头士过活,因此他们故意走了一条更激烈火爆的路子。面对这种论调,英国著名乐评人格兰特·斯密西斯挺身而出:商业化又怎么样?就算富得流油,就算伪善,就算老得掉渣,也不妨碍他们玩出最棒的摇滚。只要滚石能送上最棒的舞台表演,谁会去想这些老家伙有多少银行存款?
    
    
    
    
    
    
    
    
    
     不过斯密西斯之所以能成为摇滚评论界的权威,就在于他永远的“非粉丝”姿态。就在4月10日,他还在题为《为老不尊》的评论里,列举了不去看滚石演唱会的8大理由——比如票价毫无道理地昂贵、黄牛党不可思议地掌握着巨额的场地票、场地过于空旷让人什么都看不见、4个老头子富得让人恨……在罗列了一大堆不去看滚石的理由后,斯密西斯最终又举出了一定要去看滚石的一大理由——生了苔藓的滚石固然不复当年之勇,但冲他以前滚得那么完美的姿态,也值。斯密西斯这篇评论发表在最新的《爆料》杂志上,文末还被编辑附上了购票咨询,当然逃不开炒作票房之嫌。但凭其威望和江湖地位,很难得出他仅是为了某些利益而盲目唱和经典的结论。而且,这位老先生在评论中,还把很多媒体近段时间对滚石的冷嘲热讽都摆到了台面上。其中最刻薄的言论来自纽约出版社的编辑约翰·斯特劳斯堡,这位先生甚至为滚石发明了一个很难听的术语——“便秘摇滚 ”。根据斯特劳斯堡的理论(尽管这些理论会让刚被洗礼的中国摇滚势力颇感不适,但也算是西方主流声音之一),摇滚“完全是年轻人的玩意儿,是年轻的能量、年轻的反叛、年轻的焦虑和愤怒宣泄的出口”,所以“不应该由一群55岁的、下巴上吊着三层皮的老头子,面对一群秃顶并且晃着啤酒肚的中产阶级中年人来玩,并且还要对不停地重复自己40年前的作品假装出兴奋万状。”
    
     你不能重返60年代去做你二十几岁时做的事情,但滚石能
    
     怀旧永远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如斯密西斯所说,如果你放上滚石最好的专辑,然后把音量开到最大,你的一切愤懑、不平和酸溜溜都会一扫而光。毕竟,从1964年到1978年,这些家伙不仅创造了最好的摇滚乐,也书写了一代人的梦想。
    
     但在被人用来怀旧的同时,滚石很清楚,要延续自己的号召力,并且堵上反对派的嘴,还必须证明自己仍然有创新能力。其实,带着245岁的高龄和与之相匹配的数百万英镑,滚石本可以像高挂免战牌一样把老吉他高高挂起,那张《四十年四十吻精选专辑》足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他们出版了《石破天惊》专辑,里面虽然收有老歌,但独领风骚的却是贾格尔公开嘲讽布什政府的“sweet neo-con”(并不甜蜜)。这种愤青姿态显然让批评家们大为满意,半娇嗔地埋怨:“不管这帮鸟人和魔鬼达成了什么样的交易,很明显,交易还在继续。”纽约每日新闻的撰稿人大卫·辛克雷的评价则是,“逆风而上的他们,依然拥有创造出和40年前的摇滚一样的喉咙和手指。”和评论界更看重政治意味的作品不同,真正让贾格尔自己满意的,是《石破天惊》专辑里的“on laugh, i nearly died”(笑吧,我快要死了),这首歌不仅让贾格尔打破了自1981年的“为你心惊肉跳”之后长达24年的创作荒,更使他和当今流行音乐接上了头。今年2月接受采访时,贾格尔表示自己创作这首歌时借鉴了嘻哈风的鼓点。波士顿环球报则称,“你不能重返60年代去做你20几岁时做的事情,但滚石能。”贾格尔用嘻哈风证明了自己永不落伍,和他亦敌亦友斗了一辈子的凯斯·理查德斯当然不甘落后,此次巡演后,凯斯开辟了自己职业的第二春——电影。他已经答应强尼·戴普,在《加勒比海盗2》里扮演戴普的父亲。当然,一个事实永远有两种说法,有人赞“基斯的吉他就是他妈的牛逼”,肯定就会有人骂“又是老生常谈地卖弄技巧”,但平庸的乐评并不能阻止人们去买票,毕竟,这个乐队的高龄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号召力。
    
     滚石在西方是属于战后婴儿潮的一代人,这些人现在已经是大腹便便的退休中产阶级,滚石在中国的拥趸,大多是60年代出生、如今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一代。而对于70后和80后的dvd一代来说,了解真实滚石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去买一张刚刚制作完毕的电影《飘飘欲仙》,这是1967年逝世的滚石初期创建人布莱恩·琼斯的传记电影,也许在里面,能看见滚石最初的模样。眼下,滚石正在票房的跑道上狂奔不已,并且马上就要回到欧洲进入世界巡演的后半段,考验才刚刚开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45岁的智慧已经为这场挑战做好了一切准备,正如斯密西斯慧眼识破的那样:“他们最近频频提到鼓手查理·沃兹患上喉癌的事情,还有什么比乐队成员的去世、乐队的解散更有利于吸引票房的呢?”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