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微米小空间创新大舞台

微米小空间创新大舞台

2005年12月28日,被誉为中国经济界奥斯卡奖的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开谜底,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邓中翰捧走分量最重的年度大奖。而在此前的5届年度人物评选中,只有经济学家吴敬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获得过此项大奖。
    
     “一个海外学子成为一名爱国创业者,他将闪亮的中国‘芯’成功植入世界it的银河,微米的小空间是他创新的大舞台——‘中国创造’。”这是央视给出的邓中翰获奖的理由。
    
    
    
     事实上,邓中翰获此大奖也是众望所归。2005年3月28日,“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1月15日,“中国芯”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而最近,国际权威媒体又把中星微电子的成功作为2005年世界电子工业十大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我国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的核心技术在世界核心技术前沿烙上了中国印。
    
     那么,今年36岁的邓中翰,究竟是怎样创造“中国芯”的?本期人物故事要讲述的就是邓中翰创造“中国芯”的心路历程。
    
     ■从挑战杯开始挑战人生
    
     邓中翰,1968年生于江苏。1987年,他从南京师大附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上大学期间,邓中翰就尝试用量子物理的理论解释地质问题,论文曾荣获“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挑战杯奖”。从那时起,立志成为祖国的科技创新人才就是他的理想。
    
     1992年,邓中翰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留学。这是一所曾经出过1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校。他的经济学老师中就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邓中翰是带着敬仰开始他的学业的。
    
     月落日升,寒来暑往。到第5年毕业时,美国同学们惊讶地发现,这个热情、开朗而又善于思考,被他们称为“约翰·邓”的同窗,竟一连取得了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经济管理学硕士三个学位,成为该校建校130年以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学者。
    
     而邓中翰真正踏上社会的第一步,是到美国人才汇聚的硅谷闯荡。他有幸参与了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的研发。之后,ibm公司慧眼识才,把邓中翰接纳为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研究。
    
     很快,多项发明专利的诞生,证明ibm选择邓中翰的决策有“超值回报”。当邓中翰领衔在硅谷创建一家集成电路公司时,他已经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引人注目的人物。该公司的市值很快就超过1.5亿美元。
    
     ■“中国心”情系“中国芯”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邓中翰就喜欢这首歌。但真正引起他的强烈共鸣,则是旅居海外的那几年。
    
     1998年,正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蓬勃兴起之时。赴美考察的信息产业部领导,通过与邓中翰有“忘年交”之谊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的介绍,会见了邓中翰。一席长谈,既让信息产业部领导了解到邓中翰对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发展的深刻见解,也让邓中翰深深感到祖国求才若渴、希望海外学子学成归国创业的殷殷之情。
    
     由此,邓中翰萌生了归国成立一家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的设想。
    
     然而,此时电子信息产业风起云涌,早已是几分天下。美国攻占了通用电脑芯片领域,韩国攻占了存储器芯片领域……如果继续步其后尘,即使急起直追,也恐怕永远无法在国际市场独领风骚。
    
     几经琢磨,惟有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全世界尚处于“群雄混战”的局面,是中国芯片产业快速腾飞的绝佳突破口。于是,邓中翰毫不犹豫地选择数字多媒体芯片作为主攻方向。
    
     信息产品,如果说软件是大脑,那么芯片则是心脏。和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摄像头、手机、数码相机、高清晰度电视等都离不开数字多媒体芯片。
    
     说起来真令人难以置信:2000年前,中国生产销售的所有电脑,其中使用的芯片还没有一枚是中国自己独立设计的。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中国销售了490万台品牌微机,其心脏都不是“中国创造”,这近乎尴尬的境况强烈地刺激着中国科技工作者。
    
     1999年9月底,邓中翰受国务院之邀,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祖国的强大做些什么。”站在观礼台上,他异常激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定要把祖国的芯片产业推动起来。”
    
     就在当天下午,邓中翰特意和一同回国的三位好友杨晓东、张辉、金兆玮一起登上八达岭长城誓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发展祖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做贡献,结束“中国无芯”的历史!
    
    
    
    
    
    国庆期间,邓中翰一直处于情绪亢奋的状态。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为中央负责科技工作的领导讲述了硅谷及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界的现状和前景。他把自己和伙伴要全力投身到“星光中国芯工程”的打算也和盘托出,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许。
    
     其间,邓中翰与各级领导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勃勃生机强烈地吸引着他,党和政府的爱才、惜才之举深深打动着他。在祖国的怀抱里,他感受到在异国他乡从未有过的塌实感,加快成立立足中国本土的芯片设计公司的构想呼之欲出。
    
     1999年10月,邓中翰和来自郎讯贝尔实验室的张辉、惠普的杨晓东等人,放弃了在美国的事业与成就归国创业,成立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星光中国芯工程”正式启动。
    
     ■让“中国芯”响亮世界
    
     北京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03号,是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入住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最早的创业地点。
    
     虽然,他们手中拥有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出资的创业启动资金上千万元,著名爱国学者、前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邓中翰的恩师田长霖教授等也给予了资金支持,但邓中翰和他领军的团队坚持“把钢用在刀刃上”,办公地点选择因陋就简,有的甚至是用库房改造而成的。
    
     条件虽然简陋,但邓中翰对工作的要求却丝毫没有降低。他们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设计,立志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数字多媒体芯片跨越式发展之路……
    
     2001年3月11日,北京一个早春的星期天,中国信息产业的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天。邓中翰和他的伙伴们奋斗一年多了,这一天委托加工的第一款芯片将从首都机场接回。
    
     没有人刻意通知,但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早早来到公司等着。晚上23时多,当这款芯片成功地从实验设备中清晰地展现出数据图像时,整个实验室沸腾了!“我们成功了!”邓中翰和伙伴们欢呼雀跃。
    
     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他们更是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圆满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星光中国芯”名扬天下,不断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惊喜——
    
     2001年3月,“星光一号”作为第一枚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实现产业化,并打入国际市场,为三星、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视频摄像头采用。到2002年底,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量突破百万枚,“中国芯”实现走向世界。
    
     2002年4月,“星光二号”问世,实现声像同步,进入了可视通信应用领域。在抗“非典”期间,这套可视通信系统曾被用于小汤山医院救护工作。
    
     2002年5月,集拍摄、二维及三维图形、智能图像处理为一体的“星光三号”开发成功,并迅速被日本富士通用于全球第一个手机控制机器人的眼睛图像采集处理。
    
     当年年底,“星光四号”拓展到移动通讯系统,其低功耗、高画质、支持多种手机接口的特性,被国内外多种知名品牌手机相中。波导推出的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具有核心芯片技术的彩信手机,就是“星光中国芯”在支持。“星光中国芯”为进一步带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信手机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核心作用。
    
     而到2003年6月,“星光五号”更完美地实现了与手机、移动存储和数码相机的有机结合,称得上是一颗集大成于一身的功能强大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并成为中国电信指定的惟一标准芯片方案。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的手机彩信、和弦铃声,都是“中国芯”众多功能之一。
    
     截至目前,这项成果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并申请了该领域的400多个国内外专利。“中国芯”先后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大量采用,已占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国际市场份额的60%。“中国芯”这一国际知名的ic品牌覆盖了欧美和亚太地区。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第一次在一个重要的领域达到全球市场领先地位。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自主创新,获得全社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芯将会响亮世界。”邓中翰在获奖后坚定地表示。
    
     来源: 证券日报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