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浙商清华深造充电还是做秀

浙商清华深造充电还是做秀


     怎么看待地方与著名院校“联姻”,合建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基地?短短15天,这些民营企业家可以真正学到东西吗?本报就此专访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章武教授
    
     此次开班是长期互动的结果
    
     记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是不是第一次建立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基地?
    
     陈章武:严格地说,这是我们学院第一次与省级部门合作建立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基地。此前我们与市县政府的合作很多,2002年我们就为广东省东莞市民营企业开办过高级管理培训班。
    
     记者:清华经管学院与浙江省人事厅是怎么联系上的?
    
     陈章武:这是一个长期、互动的过程。清华大学和浙江省之间一直以来就有省校合作整体框架和协议。而具体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浙江省人事厅的合作则是最近的事情。前不久,我们学院的领导还去了浙江和浙江省的有关领导为这个事情谈了很久。
    
     公费培训表现了眼光和诚意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地方政府在著名学府建立非公经济人才培训基地的?
    
     陈章武:这是个有益的探索。首先,它表明了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的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应该怎么进行,我们还处于探索之中。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什么态度对待这个事实,事关重大。浙江省的做法,表现了一种眼光和诚意,他们对于民营经济是实实在在的认同和扶持,可以看出努力引导民营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良好意愿。
    
     第二,从功能层面上来看,政府部门主动出资培训民营企业家,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就业,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可以说,政府表现出了很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体现了服务意识的增强、政府职能的转变。
    
     记者:有读者质疑政府部门掏钱替民营企业家培训“埋单”,您怎么看?
    
     陈章武: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看,这是值得的。当然,政府拿这笔钱可以做其他事情,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培养人才的投入产出比更高。30个人里只要有1个转变了观念,从而在1次决策中少犯1次错误,政府的投入就获得了回报。
    
     现在,很多跨国大公司都舍得出钱让员工参加mba学习,而我们学院的mba学生90%以上都是自费的。这表明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许多观念误区。
    
     重在更新观念,开阔视野
    
     记者:有人说这次浙商清华深造有“做秀”之嫌。短短10多天时间,您觉得这些民营企业家可以真正学到东西吗?
    
     陈章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办的培训班很多,这只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过去一年里,我们办了50多个项目,2000多人次参加了学习。
    
     具体到这一次,我以为他们最大的收获将是观念的更新、视野的开阔。培训时间有限,我们并不想教给这些企业家某种具体的技能和知识,而是着眼于启发他们从战略层面去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站在一种更高的起点上建立一种大局观念。可以说,授课既重视调动他们的实践经验,又注意从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层面跳出来。
    
     目前,民营企业家“三多三少”的问题很突出:经验决策多,科学决策少;日常管理多,战略规划少;传统管理多,现代管理少。这次培训,就是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清华对于国际上企业的管理规范和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都有着深入的了解,我们的课程设置也是为浙江民营企业家们量身定做的,应该能够“解渴”。
    
     还有,这次来的都是优秀的企业家,集中学习有助于企业之间建立相互联系,这也将成为培训的一份宝贵的收获。(来源:人民日报)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