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与学历无关成长的第N种方式

与学历无关成长的第N种方式

学历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标签,不论找工作还是交朋友,它无疑都影响着别人对你能力、经历等多方面的判断。
    
     但这次的两个主人公将颠覆你的固有想法。郑亚旗,从小学毕业就被父亲郑渊洁接回家学习再也没走进过校门,步入社会后工作得如鱼得水,充满自信;萧盈盈,打小就是“考第一”的好学生一路读到博士,她美丽开朗、爱好广泛,会彻底打消你头脑中对“女博士”的古怪设想。
    
     初看起来处于“两极”的他们,成长经历和观点看法都有很多不同,但最终却殊途同归。或许学历能证明一些东西,但它绝对不是全部的评价标准,走出校门之外,在职场和社会之中,同样都有广阔的天地。其实,是否选择在学校学习并不重要,获得学历也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成长并非只有某一种方式,还有第二种、第n种……
    
    
     萧盈盈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26岁 学历:博士
    
     对我来说文凭不是最重要的,选择读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可以更多地接触自己喜欢的、新鲜的东西。
    
     郑亚旗 大灰狼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皮皮鲁画报》主编 23岁 学历:小学
    
     学习应该是持续性的,新的情况不断出现,知识就应该不断更新。很多人觉得拿到大学文凭就完成任务了,其实人的毕业证书只有一个,就是死亡证。
    
     在广阔的天地中学习
    
     一个从小独自呆在家里学习,一个至今仍在象牙塔里埋头读书,似乎他们的生活都很闭塞和枯燥。但事实恰恰相反。
    
     刚拍完照片坐下来,萧盈盈就乐着说看了郑亚旗的经历,还以为他是个在家里被宠坏了的人,没想到这么好相处。“不算自闭是吧?”郑亚旗自己打趣,可能他对各种猜测见得太多了。“我也以为博士会吓着我呢。”
    
     萧盈盈虽然从小就属于那种“考97分都不好意思回家”的好学生,但她可不是书呆子。钢琴八级,古筝弹得也很好,小时候还出过磁带、拍过电视剧……“这些都是家里培养的,但我从来没有觉得抵触,自己也很有兴趣。”
    
     在她看来,学校里更强调的是秩序化、集体意识、权威。这种教育最大的弊病是互动少,对自学能力不看重,更注重传道、授业,对解惑和创造比较忽视,有时候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为代价。但是同时,学校可以打下一个相对广泛的知识基础,现在社会越来越宽泛的知识体系是单一的家庭教育很难涵盖的。“学校像是一个‘场’,有很多因素综合成一种合力,推动一个人的成长。比如同学之间的影响,不同老师的教诲,或者在图书馆看书、听听学术讲座、排演个话剧……生活会比家里更丰富一点儿。”
    
     不过一旁的郑亚旗反而觉得回到家里世界变得更丰富了。“只要学习压力不那么大,就会有更多精力接触更多的东西。”即使在当初上学期间,他也经常和郑渊洁策划“罢课”,就是逃学,让自己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东西:网球、保龄球……1994年,郑亚旗第一次看到了电脑,“我一看就特别喜欢,比游戏机好玩儿。”当时电脑都是攒的,但售价高到一万五左右,郑渊洁第二天就给他买了一台。
    
     “有了网络,视野就不会受到限制。”作为国内第一批网民,郑亚旗当初认识了很多“忘年交”。“那时候上网的最年轻的也是大学生,多数都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了。我和他们聊天、交朋友,学到很多东西,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接触得也很早。”但他也不完全主张小孩都像他一样不去上学,“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有更多经验、经历肯定都是更好的。打台球还能打成世界冠军呢,应该让小孩接触到更多的东西。”
    
    
    
    
    
    
    
    因材施教才能成才
    
     对郑亚旗和萧盈盈来说,最幸运的可能就是他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受教育方式。所以虽然在别人看来他们有些特殊,但自己却一直很快乐地成长。
    
     专心读了20多年书的萧盈盈现在仍然很享受这种状态。“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系,我很喜欢安静,学校相对单纯的生活比外面喧嚣、纷繁复杂的社会更适合我。”
    
     “我认识好几个这样的人。”郑亚旗竟然对此表示理解。至于自己的不同选择,他的分析是“因为遇到的老师不好。”
    
     刚步入小学时的郑亚旗经常会在学校发现,班里的老师经常因为学生很小的错误就很严厉地批评,甚至恶毒攻击,虽然说的不是他,但也经常觉得很害怕。郑渊洁的教育是要与人为善,“到底谁说的对呀?”他特别疑惑,“小孩儿其实并不傻,都说‘老糊涂’,没有说小糊涂的。”“我不喜欢这样上学,学习的过程不应该那么痛苦。我觉得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终于,小学毕业后,郑亚旗开始了父亲专为他定制的学习生涯。
    
     “看起来他在家也教育得挺好的,感觉很独立、自信,也很可爱。但要冒很大的风险,这种选择很勇敢。”萧盈盈也会在学校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她的想法是——当作一种体验,“你觉得考试很压抑、痛苦,可是在走入社会的时候将面对的各种考核可能比学校考试更加严峻,在学校就是一个提前适应社会的过程。”
    
     郑亚旗倒不认为自己回家学习是一种逃避,“国外一直很流行家庭教育,我不是为了逃避考试,只是不喜欢这种学习环境、老师的教育方式。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来因材施教,比如日本首相小泉就是从小学就被发现有政治天赋培养起来的。”
    
     而萧盈盈,可能正好是适合学校教育方式的人。“用父母的话说是‘会读书’。我经常发现,学校的考试啊、作业啊,做起来并不难,甚至得到很多肯定,在这种熏陶之下自己就变得很有信心” 。“因为你是第一名嘛,但是你后面还有很多人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其实他们也并不是不行,只不过是在别的方面有能力。”郑亚旗对此颇有感触。
    
     “确实,学校就是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只要学习好就什么都可以得到,三好生、班干部、保送……我小学三到五年级的时候,老师甚至同意只要能保持全班前五名,下午不用上课。”听到萧盈盈如此令人瞠目的待遇,郑亚旗忍不住连声问了好几遍她读的是哪所学校。
    
     旁人想象郑亚旗悠游快活的“私塾”生涯,其实也没那么轻松。“在家里学习是很累的。学校里一天上八节课可能有四节课是在走神,但家里老师只对着一个学生,他说的每句话都必须听着,上半天课就能累死。”不过这种“人盯人”的教育还是很有效果,到现在,郑亚旗讲话时还经常引用郑渊洁课本里的内容。
    
     赢得社会课堂的大证书
    
     不论是郑亚旗还是萧盈盈,从温暖的家里和单纯的校园进入社会,都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没有家长的指点、老师的教诲,他们同样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林林总总的事。
    
     说到接触社会,郑亚旗的谈兴格外浓。“我从12岁上网可以说就接触社会上的各种人了,所以比同龄人都早熟。”但真正步入社会第一次找工作,只有小学学历的郑亚旗还是遇到了麻烦。他到超市扛过鸡蛋,后来凭着电脑技术的真功夫以500元工资的低姿态进入了一家报社的技术部。半年后就被任命为技术总监,一年后升为技术部主任,手底下管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大学生。
    
     现在,郑亚旗已经将全部精力转到郑渊洁童话的商业运作上。他公司的业务涵盖影视改编、动漫、周边产品等,目标是要做成“中国的迪士尼”。接受采访时,郑亚旗刚从国际动漫节和长春长影乐园出差回来,谈起经营俨然一幅管理者的姿态。“我现在就是尽快上手。以前也接触过影视制作的人,这次去动漫节又认识了很多这方面的朋友,还去参观了动漫公司。”他丝毫没有感觉到转向开公司有什么不适应或者专业知识上的障碍,“原来在报社也和别人谈事情、签合同。管理型人才应该有能力很快找准要点,我的主要任务是考虑怎么去运作,至于太专业的东西,还有下面实际办事的人。”
    
     相比郑亚旗开公司,萧盈盈的社会经验似乎还有点儿小打小闹。“因为没毕业,我父母不是很鼓励我兼职。不过我还是会去电视台做节目,在学校教本科生、成人班的课等工作。”这些对萧盈盈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与人交往的经验,“我觉得在学校里教书比较适合自己,有时候准备两节课会用三天甚至一周时间。但是只要认真准备了,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如果得到学生的认可,我会发自内心觉得很幸福,很有成就感。”
    
    
    
    
    
    
    
    到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萧盈盈会接触更多的人——导演、制片、灯光……“和学校里与老师、同学相处的区别很大,确实会觉得人际关系有些难以沟通,我确实达不到指挥上百人的剧组那种状态。每到这时候,总觉得在学校始终是一个避风的港湾,我可以退到书斋里做研究。”
    
     虽然说自己很喜欢和陌生人接触,但郑亚旗也承认自己的处世方式还是比较纯的。“我和手下从来都很平等,以前在报社每年开总结会,我都是自费请大家吃一顿饭;有人请假就是我去顶班,而不会安排别人。”现在的自己公司有十几个人,郑亚旗有意识地管理得严了一点,“但也差不多,我觉得人和最重要,如果公司里的人来回打,肯定做不好事。郑渊洁的教育是:除了技术性要求特别高的工种,员工只要敬业、人是善良的就能干好,很油、吃里爬外的就不行了。我现在的这个影视公司最初合作方国外国内谈了不下十家,和长影合作就是因为看到共同语言很多,想法一样,两个合作伙伴如果心不往一处想肯定不行。”
    
     快乐比挣钱重要
    
     郑亚旗16岁的时候就挣到了第一桶金。因为那时候好多网友是炒股的大户,第一次挣钱是炒股。跟郑渊洁借了十万,一个月就还了还付了利息。然后继续用剩下的一点儿钱炒,“我在这上特别保守,借了钱就老想着赶快还,即使剩下用的没有那么多,但是心里也觉得踏实了。”他都是短线操作,赚钱最快的时候经常是今天买了明天10%涨停就抛了,“算是挣了大钱”,但这第一桶金,郑亚旗一直都没动。
    
     郑亚旗现在已经彻底经济独立。“郑渊洁(他对父亲从来都直呼其名)早就跟我说,18岁之前要什么给什么,但18岁之后就不会给了,还得给家里交水电费、房租,还得给他钱。”“他真的做到了吗?”萧盈盈似乎不相信有这么“狠心”的父亲。“做到了。我这样教育出来的人特别独立,其实反而使一直在上学的人会觉得自己是个孩子,有依赖性。”郑亚旗对此颇为自豪。
    
     确实,从本科开始萧盈盈的父母就不支持她打工,认为“家里又不缺这点儿钱”。她最大的一笔收入是大二在学校代理人艺小剧场的戏票,孟京辉的一场戏卖了几百张,她自己挣了一千多块钱。虽然工作经验没有郑亚旗丰富,但萧盈盈还是坚信自己的学习经历对进入社会还是有很多好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起点高了一些,不是指学历,有些东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此外,人际资源也不像别人想象的那么单一,比如在电视圈里,同学中有主持人、摄影、录音师、导演……几个同学攒个电视剧,做个公司都有可能。上了博士接触学术圈以后,同学中很多是来自全国各个高校的老师或者学者,以及电视精英,这个氛围对我影响很深。”不过她读这么高的学历倒不是为了抬高身价,“收入多少我并不太在意,只要做得开心、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行。”如果为了多挣钱,我本科毕业的同学很多现在已经开公司、做制片人了。而我今后如果教书可能也就几千块钱的工资。
    
     小小年纪就很有经济头脑的郑亚旗也很赞同萧盈盈的观点,“我对挣钱肯定有向往。但是每个月挣一千块钱的时候花500块买一件衣服就会很开心了,但是每个月挣十万块钱的时候花五万可能都没有原来开心。活着只要开心就行,快乐第一,挣钱第二。”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