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中国纺织品换“马甲”出关

中国纺织品换“马甲”出关


     在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大棒下,把中国纺织品运往欧盟和美国“曲线”救市的方法越来越多。
    
     “卡关”产品绕道第三国
    
     早在8月份,美国对华设限7种纺织品的配额就已经使用殆尽,中国为数不少的输美纺织品在美国海关“卡关”,由于输送回国内还将缴纳进口关税,所以多数企业只能在港口按兵不动。
    
     深谙对外贸易规则的某贸易公司经理刘涛认为有机可图,于是今年10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专门协助那些“卡关”产品退运到第三国进行中转后再次出口,顺利清关。实际上,刘涛并不是第一个意识到这种“商机”的人,目前在深圳就已经有几十家外贸公司在和刘涛一起争抢帮助纺织企业“清关”的生意了。
    
     这些外贸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将纺织产品运至第三国后,把第三国重新标注为该产品的产地,然后以非中国纺织品的名义“换汤不换药”地重新发往美国,并且顺利清关。“这相当于转口贸易。”刘涛还向记者透露,公司仅成立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先后接了“三个项目”,他们分别是上海、广东和厦门的纺织企业,每家都有近万件产品压在美国的港口。
    
     记者在刘涛为企业客户出示的“策划”中看到,公司会视不同的货品情况予以不同地区的转口接洽。
    
     “输美国的服装柜货(集装箱装货),我公司建议经马来西亚中转,为产品换上马来西亚工厂生产证明和工厂出具的整套生产流程文件资料,这样在美国海关可正常清关。”
    
     “输美国的服装散货,我公司建议经中国台湾中转,用中国台湾工厂申请的出产证明和工厂出具的资料文件,可在美国海关正常清关。或以中国台湾委托加工模式,从中国港口直接出口,也可在美国海关正常清关。”
    
     “用中国台湾委托加工模式,还适用于所有输欧美设限服装”。
    
     据了解,这些外贸公司几乎都是在欧美纺织品贸易设限后“一夜之间”成长起来的,他们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源的不同还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主要集中“借道”朝鲜和蒙古,而南派的目的地多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无论南北,主要在于贸易公司所掌握的资源,是否能够拿到当地工厂的生产证明。”
    
     配额大棒促企业“出逃”
    
     早前商务部公布了2006年输欧纺织品配额的价格,在那场集体竞标之后,浙江一家制衣厂的厂长楼明良收到了一些“神秘电话”,对方声称拥有2006年出口欧盟的纺织品配额,并以高出商务部公布的价格出卖。“现在出卖配额的确是最佳时机,因为现在多数企业正在制定明年的生产规划,”从业近20年的楼明良认为明年“配额”的价格走势很难预测,“过去国内曾经有过私人倒手配额,价格从0.2美元/每千克至11美元/每千克的历史,这对于生产企业来讲,现在如果同样付出这么高的配额成本,企业的生存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
    
     为了躲避配额的限制,楼明良已经把一些欧美企业的订单转发至越南生产。而那些借“配额大限”投机的贸易公司则直接“明码标价”,帮助企业转口贸易,逃避配额的大限。
    
    
    
    
    
    
     一家专门帮助纺织企业进行转口贸易的外贸公司经理向记者透露:“那些缺少欧盟配额的企业,我们公司可以做孟加拉配额,这样去欧盟还可以免关税,且价格也不是很高,客人也能接受。我们的外贸公司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
     而想越过土耳其对中国的设限,对方表示:“一般转口马来西亚,此外还需要土耳其大使馆加签。只是收钱就麻烦点儿,只能进中国香港或马来西亚公司账户。”
    
     此外,可供选择的地区还包括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一些主要的手续由当地的生产商去办理。”
    
     一位计划通过转口的方式把产品运至欧盟的服装企业老板告诉记者,通过这些贸易商转口贸易的帮助,成本要比购买配额节约一半。
    
     纺企还应具备长远规划
    
     虽然贸易商们已经把这种转口贸易的方式堂而皇之地推上了台前,“但是,这只能是企业‘紧急避险’的短期行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欧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张海森博士认为,“长期发展我国的纺织业需要一个稳定的贸易窗口。”
    
     据悉,目前我国尚未有相关法律和政策对贸易商们转口贸易、逃避设限的此种做法进行裁决,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即使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但是由于牵扯到第三国的法律,可实施性也较差,此种贸易公司的做法实际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
    
     而早前,曾有香港的一些贸易企业由于帮助广东的纺织工厂逃避设限而风光一时。但是欧美马上意识到中国香港的潜在“威胁”,并采取了限定中国香港纺织品贸易的做法,并派驻了专门机构进行检查。“这说明欧美对转口贸易已经相当敏感了。”张海森说道,“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就是去海外办厂。”
    
     近一段时间,商务部的官员们更是大声疾呼,中国纺织企业应该“走出去”。
    
     浙江制衣厂老板楼明良做出了缩小国内制衣厂产量的决定,“土地和工人成本的上升,标志着江浙的纺织繁荣已经大势已去。”据悉,近日浙江已经正式公布强制企业为职工支付养老保险的管理办法,“这标志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同时,楼明良正计划动身前往越南和朝鲜进行办厂考察,“越南的工人工资是60美元/月,而朝鲜的工人公司更是只有30美元/月。”
    
     据悉,江浙一带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大型纺织企业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
    
     小资料:今年中国与欧美纺织品争端回顾
    
     由于从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被正式取消,致使中国纺织产品出口激增,大量涌入欧美市场。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定执行委员会□cita□宣布,启动针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保障程序。目前,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谈判已经进行至第七轮,至今尚未达成协议。
    
     今年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实施“特保”措施的方针,致使8700万件中国纺织品积压港口,后经中欧协商决定,对2006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10类纺织品进行配额管理,以化解双方矛盾。在2006年首轮输欧纺织品配额竞标中,有5284家企业参与了投标,其中3385家企业在首轮招标中胜出。(来源:《中国经营报》)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