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商机”为何成“危机”

“商机”为何成“危机”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大型跨国采购洽谈会上,有意一掷数亿美元的“伊拉克重建采购团”和美国“新奥尔良重建采购团”成了大买家,吸引近千家中国企业蜂拥而至。
    
     然而,对国际商业规则的无知加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却让众多中国供货商乘兴而来空手而归。专家指出,“跨采会”上的“商机”,恰恰凸显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危机”。
    
     危机蕴商机
    
     中国制造受青睐
    
     3月30日在上海世贸商城落幕、为期三天的“伊拉克、新奥尔良重建跨国采购洽谈会”由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有限公司主办,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个以“重建”为主题的“跨采会”。
    
    
     据介绍,主办方分别邀请了由伊拉克商会、伊拉克石油部、工业部、水利部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组成的采购团和美国新奥尔良州重建委员会的两名代表。举办此次“跨采会”的目的是帮助遭受战争、飓风袭击的国家(地区)在中国招贤选秀,寻找优秀的制造企业,为其灾后重建提供商品物资保障。
    
     “到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来采购,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萨法尔说。当记者问为什么选择中国时,他笑眯眯地说:“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世界工厂”不晓国际规则
    
     商机反酿危机
    
     尽管上海“跨采会”开得轰轰烈烈,伊拉克采购团的新闻也在报纸、电视、网络上被大肆渲染,掀起热潮。然而,据上海跨国采购中心介绍,最终成交的合同数额与“跨采会”原先的预测形成了较大落差。
    
     当来去匆匆的中东、美国客商登上返程飞机时,跨采中心的唐顾问连连叹息:“中国企业在‘跨采会’上的表现太让人尴尬。”
    
     原来,一家美国客商经唐先生介绍看中了一家位于南京的家具生产企业。外方了解了产品质量、价格后比较满意,希望进一步与中方进行商业谈判。没想到的是,急于成交的中国企业,竟然马上亮出了4.2折的优惠价格。然而,美方得知优惠情况后却“大跌眼镜”,甚至怀疑到这家企业的诚信,于是很快做出了放弃合作的决定。一场原本美满的“跨采配对”就此流产。
    
     “一些国内中小企业在‘跨采会’上的表现,是在往‘世界工厂’脸上抹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据了解,在跨国采购洽谈交易过程中,国内中小企业显示出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企业之间无序竞争,定价随意,争相降价;二是不遵守国际惯例,对国际商业规则相当无知,企业运作极不规范。正是这两大“硬伤”,让中国企业在外商眼中的形象、信誉扫地,把商机酿成了危机。
    
     中国企业走出去
    
     “要练基本功”
    
     “别人把订单都带到了你家门口,这样的机会你都不能抓住,何谈走出国门去参与国际竞争?”对中国企业在“跨采会”上暴露出的问题,长期从事国际商务谈判咨询服务的上海邦智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潘黎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指出,对于中国外贸而言,现在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一方面,“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称号,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来华采购。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大,都可能使我国原本的优势产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主动学习国际商业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对中国企业就尤显重要。”
    
     不过,要走向国际市场,首先就要学习遵守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塑造国际化的企业形象。“激烈的全球贸易竞争中,谁首先完成国际化的过程,谁能最先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谁就能掌握国际市场。”
    
     来源:东方财富网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