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低利率政策扭曲了中国经济?

低利率政策扭曲了中国经济?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到1%以下,经济学家一定会出来告诉民众,经济中出现了通货紧缩,政府应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调低银行利率水平,以便激励企业大力增加投资,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增长不至于放缓。
    
     但是,当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gdp快速增长、经济一片繁荣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降到1%以下时,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种现象仅是用一般的经济学原理就能够解释的吗?
    
     在市场体系中,各生产要素的投资回报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如土地的租金、劳动力的工资、资金的利息及企业的利润等。而在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下,这些用不同方式表示的投资回报率应该是平均的,否则,由于要素的代替性,就会让资源由一个要素市场流向另一个要素市场。
    
    
     目前我国却存在着矛盾现象:一方面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与繁荣,一些企业、一些行业取得高利润与高回报(甚至暴利),另一方面一些要素的价格却压低到难以想像的水平,如不少行业劳动力工资与银行利率等。
    
     这种不同投资回报率的严重不均衡,是市场使然,还是人为结果?笔者认为是前者。
    
     国内银行利率水平为什么低?因为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严格的政府管制下,其价格无法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如目前国内的银行体系内,一方面流动性泛滥,优质企业成了“二银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一方面在正规的银行体系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扣税后1.8%),另一方面民间信贷市场利率达12%以上的水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利率水平均与gdp增长成正比,但国内银行的利率水平则基本上与gdp成长相背离,并且中国利率水平下降时就与国际市场看齐,但在国际利率水平上升时,国内利率则不随之变化等。
    
     这种低利率政策是目前国内各种经济行为扭曲的关键因素,由此所导致的经济风险会越来越严重。首先,会导致投资过热。我国经过几次宏观调控,效果为什么不显著?主要在于国内的低利率政策,不仅使资金使用效率低,而且也表明资金使用成本低;不仅制造出巨大的寻租空间,而且谁获得谁获益。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过热也十分自然。
    
     同时,由于资金成本低,资本替代效应就容易发生。比如,资本对劳动力替代。因为,在资金价格严重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资本而不是劳动。比如,从1994年以来,国内资本替代劳动的速度全面上升(主要表现为资本增长速度快于劳动力就业增长速度达6倍),对促进就业极为不利。
    
     还有,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也是一种制度化的财富转移机制。财政转移支付与税收政策等,这些财富转移是通过明示的方式进行的,但政府的利率管制是以暗示的方式来转移社会财富。如目前银行体系内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扣税后1.8%),而民间信贷市场上利率达12%以上的水平,相差6倍多。对于目前国内15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如果以市场化民间信贷市场利率来计算,那么一年财富转移就达1.5万多亿元。如果不以这种市场化利率来计算,储蓄存款利率若上升3个百分点,那么一年的转移财富就达4500亿元。而这种社会财富制度化转移,不仅使得社会财富迅速地向少数使用这些资金密集产业转移(如房地产),也使居民财富迅速减少,消费力不断下降。
    
     总之,国内采取的低利率政策,严重扭曲了市场利益关系。如果中国经济对现行的低利率政策不加警觉并及时调整,重蹈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之路也就不远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