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哈佛大学的宁夏才女

哈佛大学的宁夏才女


    
    
     坐在对面的蒋鑫华,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是一个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人。她在北京大学读完研究生后,依靠优异成绩取得的12万美金的奖学金,用8年时间攻读美国哈佛大学双博士学位,成为走进哈佛大学的唯一宁夏人。同时,她的丈夫任教于英国牛津大学。今年8月初,蒋鑫华带着儿子回到银川的父母家,记者有幸与这位哈佛大学的宁夏才女面对面交谈。
    
     哈佛大学里的唯一宁夏人
    
     1979年,蒋鑫华出生在宁夏灵武磁窑堡镇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的父母、大姐蒋丽婷、哥哥蒋留山都是宁煤集团的工人,二姐蒋彦红在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上班。1995年蒋鑫华考入西安医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一名医生。虽然一踏入社会就有了一份稳定的职业,但好学的她没有停止求学的步伐。通过艰辛的努力,她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仅这一步就让许多人佩服不已。但她自己都没想到,世界名校哈佛大学会在几年后向她敞开双臂。
    
     蒋鑫华的父亲说:“我们从来没想过她会出国,只想她有个饭碗就行了,家里收入不多,仅够日常开支,我们根本无法供她在美国读书。”但蒋鑫华却说,父母一生吃了不少苦,也许是上天想为他们这个家带来好运,自己才有了想都想不到的机遇。她说,不管自己身在何处,最感谢的是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教导过她的老师。
    
     在蒋鑫华眼里,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好,生病住院不用自己掏钱,新生婴儿都有奶费补贴,但她出国的理由不是为了这些,更多的是让自己多一种生活的选择而已。蒋鑫华告诉记者,虽然学校里有很多国内的留学生,但是宁夏人只有她一个,没有老乡陪她说家乡话,她觉得挺孤独。
    
     付出努力改变人生
    
     “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蒋鑫华说自己之所以读研读博,是因为除此之外,她没有发现另一条求得贤达的途径。
    
     在她的记忆里,最苦的是那段边上班边考研的日子。为了节省时间,她在医院附近租了间平房,每天早上5点听英语磁带,6点读英语,7点去上班,晚上看书至凌晨3点才睡,有时上班时真想在医院放杂物的床上睡一会儿,哪怕只睡几分钟。在那段日子里,她吃的是从家里带的咸菜和饼子,9个月下来体重降到了不足45公斤。她甚至放弃了恋爱、节日等与考研无关的一切事。2000年,她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
     在北大读研的3年里,不管冬夏,每天早上她都去学校顶楼大声念英语,每周末步行1个小时去新东方学校学英语。毕业那年,她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gre满分2400分,她考了2223分;托福满分650分,她考了610分。在漫漫求学路上,她就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坚韧不拔地行进在朝圣的路途上。有一天,当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实验室,她拿着信封不敢拆,后来的事她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份大洋彼岸的录取通知书让她落泪了。
    
     放弃儿子的英国国籍
    
     学业有成时,蒋鑫华的爱情也悄悄到来。2002年,她与在北大医学部同一实验室的江苏小伙马建波相识。两年后,他们在北京结婚。2004年9月,马建波受聘牛津大学任教,月薪200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4万元。一个月后,蒋鑫华踏上了去哈佛的征途。平日里两人的笔记本电脑都随身携带,不管丈夫工作多忙,每天都会给她写一封电子邮件,每个月都要从英国飞过去看她,给她买一堆零食,带她去吃大餐。
    
     今年7月5日,他们的儿子在英国出生,儿子跟她姓蒋,名叫david(戴维)。让她心里很委屈的是孩子出生的时候,丈夫还在实验室做实验;孩子出生后不久,丈夫又去巴黎开会。他们准备放弃儿子的英国国籍,要让儿子在国内长大,因为国外的基础教育和自己小时候根本无法相比,其次他们要让孩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看着襁褓中的儿子,初为人母的蒋鑫华说:“现在孩子就是我的全部,每天都看着他哭、看着他笑,这是最幸福的事。”
    
     哈佛的生活让她想家
    
     青青的草地、茂盛的树木、别致的红砖楼房、活泼的小松鼠在草丛自由地走来走去,各种肤色的留学生一群又一群,拥有100个图书馆和各种一流的实验室、教学设施……这就是她眼中的哈佛大学校园。她一个人住在学校的单身公寓,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白天在实验室面对一些瓶瓶罐罐,帮被她称为“美国老板”的导师做科研项目,晚上回公寓休息,偶尔会在周末参加华人俱乐部的活动。
    
     虽然有12万美金的奖学金,但她的生活很节俭。因为学校餐厅的饭菜太贵了,每天早上她在公寓做好一天的饭,然后拿到实验室用微波炉热一热。每次感到孤寂的时候,她都会拿出以前的照片,看看最亲最爱的人;每次觉得辛苦难过的时候,她都会幻想着日后回国的欢乐,以及见到父母时的喜悦。蒋鑫华说读博士的日子里,最辛苦的不是身体上的疲劳,而是夜深人静时对家乡的思念。
    
     妈妈和姐姐眼中的国外生活
    
     今年6月底,蒋鑫华的妈妈和姐姐去美国看她,然后一起去了英国。说起几十天的国外生活,蒋鑫华的大姐说,到了国外不会英语就是聋子和瞎子,她对美国的印象不是很好,因为当她们坐了15个小时的飞机到了美国,一下飞机,就发现机场里只有第5个通道是华人和黑人的“专用”通道,机场的美国警察样子“都凶巴巴的”。而走在纽约的大街上,她们身后不远处就发生一起枪杀事件,枪声过后一人倒在地上……
    
     最适应不了的是饮食,美国人喜欢喝加冰的凉水,吃汉堡包加生肉、生菜,买东西还很贵,一个卷心菜居然要2美元。在她们的记忆中,英国是个适合居住的国度,公交车上提供免费的水果、饮料、小食物、餐巾纸,每个座位上都有提示下车的按钮,而且英国人和蔼,路上遇见牵着小狗的老太太,对陌生人总会微笑着点头示意。
    
     蒋鑫华说,当她孑然一身行走在铺满橡树叶的校园小径,内心深处经常会生出一丝淡淡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无奈与孤寂。
    
     (来源:宁夏网☆现代生活报)
    精彩推荐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