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SOHO创业 - 什么会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

什么会制约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良好,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是一条坦途。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05年会上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实际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必须妥善处理好这些隐性或显性的问题,才能确保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ad_dst = 0;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第一,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在未来15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是资源消费高峰。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将会更大。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供求缺口日益凸现。矿产资源的国内供给率将进一步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用水竞争加剧,水质恶化又制约水资源可供量的增加。非农用地挤占农业用地的势头十分强劲,土地资源将持续紧张。中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原本就十分脆弱,粗放型经济高速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又过于高昂。如果不能进一步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整体环境质量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按照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经验,随着高速工业化阶段的结束,中国经济对资源的需求将会回落。

  第二,经济体制不完善制约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导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偏低。集中表现在,投资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投资范围界定不清,对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介入过宽,行政干预过多,忽视投资的经济效益。对民间投资还存在过多的准入壁垒和审批。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金融市场发育不足,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低下,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财政税收体制不规范,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投入过多,而公共服务开支仍然不足。土地、环境等资源管理不规范,价格失真,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成本高昂。

  第三,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区域间发展差距、城乡差距、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如果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调整,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舆情沟通渠道不畅通,社会领域各种常规性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势必干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第四,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经济环境,未来15年国际环境对中国有利有弊,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不利因素对中国发展负面影响不可小视。中国进入了贸易摩擦高发期,针对中国的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措施有增无减。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市场上能源、粮食和矿产品价格的波动势将对国内市场价格、企业成本和供求关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而会使国内经济运行出现异常波动。参与全球化将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风险,而中国适应开放型经济要求的宏观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日益严峻资源、环境问题。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从1980年到2002年22年间,按照不变价格计算,中国单位GDP能耗标煤从14.34吨下降到4.76吨,下降66.8%;单位GDP电耗从7200度下降到5200度,下降22.7%。从1971年到1999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8%,而同期世界平均下降27.7%,欧洲国家平均下降11.2%,亚洲国家平均下降32.3%。从国际范围来看,中国的进步是明显的。但是,目前中国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仍然明显高于发达国家。2000年,中国单位产品实物消耗指标国内先进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火电耗煤为24.1%,钢耗煤为20.9%,水泥综合能耗为44%,乙烯能耗为69.7%。中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普遍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这说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分必要,同时节约资源的潜力也十分巨大。

  中国在资源严重约束下推进现代化建设,惟一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未来15年,中国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依靠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全国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发展节约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为此,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形成创建节能型社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并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体系。二是尽快改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调整战略重点,在继续推进工业节能的同时,加强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生活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将继续实行扩大开放政策,通过国际交换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扩大资源进口的同时,注重引进外部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特别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轻工业化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而且,中国将积极开展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延伸阅读:中国股市:警世明言还是危言耸听?   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

中国人,越勤劳越贫穷?    青岛与温州模式 谁是中国未来选择   经济头脑惹的祸

编辑:彭颖


SOHO创业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SOHO创业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