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SOHO创业 - 微型小说十问十答--东瑞与刘海涛的对话(下)

微型小说十问十答--东瑞与刘海涛的对话(下)

    东  瑞:香港《青果》编辑总编辑,著名香港作家,出版家。

    刘海涛:广东湛江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微型小说理论家。
    东  瑞:香港的微型小说创作不太发达和繁荣,可是二三十年来,较有影响的合集和选集,只有《香港小小说选》和《香港作家小小说选》两种,这是一群朋友组成“华文微型小说学会”和举办“第一届全港微型小说创作大赛”的最大原因,为在推动。组织成立,出了《做脸》;而比赛主要先在学界举行,分初中组、高中组、大专组。个人选集,目前以获益出得较多。您一定读过不少香港较知名作家写的微型小说,而这次担任了比赛的终审,至少也读了三十九届学生作品,整体印象如何,得失怎样?可否弹谈一下,并认为应改善什么?努力方向?顺便给些勉励的话吧!

    刘海涛:首先谢谢东瑞先生,是您赠送了我较多的香港微型小说书籍。过去我掌握的香港微型小说资料太少,所以一直不敢对香港的微型小说发表意见。这次在您的支持下,我可以说是拥有了大部分的十分宝贵的香港微型小说创作资料,再加上这次做“全港微型小说创作大赛”的终审评委,初步了解了香港青年一代的微型小说创作。这将是我和我的学生开展香港微型小说评鉴工作的基础。99级学生中已有同学选定了刘以鬯、东瑞、兰心、秀实以及香港体现女权意识的微型小说等5个课题做研究。总的感觉,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香港微型小说的现代意识比较突出。现代生活的新观念、新方式、新人物,在香港的微型小说里有迅捷的反映;新生活与旧传统、新方式与旧观念的矛盾也经常成为香港微型小说作家关注的热点。在艺术手法上香港微型小说作家的创新意识比较强,各种新手法、新样式都有成功的试验;特别是这次“全港微型小说大赛”的获奖作品,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用它们崭新的小说体式让我们这些搞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人都颇为费神,因为现有的微型小说理论已无法涵盖和解释那些从内容到形式都焕然一新的作品。这点感受我曾在获奖作品述评《传统的写实和现代的写意》中作过表述。说到将来的努力方向,我个人觉得香港的微型小说从产量上说已经不少了,都不在东南亚各国的名后,可以说微型小说出大家、出精品的时机正逐渐成熟。如果香港的微型小说能够出一批进教材的微型小说精品、能诞生若干个微型小说大家,那香港的微型小说就能对世界华文文学做出巨大的贡献。

    东  瑞:香港的这次比赛,得到教育界大力支持,合作举办的“伯裘教育机构”在财力人力上大力支持,协办者无数个,大家识认为《文学必须走进学校》,还认为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应“三位一体”,热心人有着把微型小说放入教材中的计划,(目前,香港高等考试,已把刘以鬯的《打错了》[微型]作为其中一个考题),您认为可行性如何?该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有何好建议?

    刘海涛:香港的文学界同仁提出“文学走进学校”,“文学界、教育界、出版界应三位一体”,这是一个非常富有创意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有前途、有作为的事业。在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的氛围中,文学、教育、出版都面临着需要“突围”的现状。文学要通过走进学校来培育、拓展自己的市场,实现文学真正的审美育人的功能;教育要依托文学、特别是小说中的微型小说来真正孕育现代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真正实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出版则要成为教育与文学真正“联姻”的桥梁,通过为教育服务,为文学服务、特别是为教育与文学相结合的服务来创立自己的辉煌,树立自己的品牌。坦率地说,大陆以及台湾和东南亚各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并能有条件做到这“三位一体”的人还寥寥无几。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这一点上,东瑞先生及您的朋友们正在做着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您的出版社十几年来所做的一切工作为大陆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提供了一个可研究、可效仿的案例。可以通过微型小说来“整合”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的力量,大家互相支持、相得益彰,共同突围,实现“三赢”。具体说到建议,我觉得可以考虑在中学开设文学性的研究型课程,出版界为他们出版校本教材和师生们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目前就可以利用微型小说现有的成果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在香港有您和您的教师朋友、作家朋友的长年累月的努力,“三位一体”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东  瑞:我们香港的“微型小说征文比赛”只有两个。一是香港大学和中文大学学生会联办(已30届)的“青年文学奖”中有这么一个组别;另一个单项的就是您任终审评委的这个“创作大赛”(以后会增设公开组)。比赛是推动的方式之一。但稿件中,常看到武侠微型、科幻微型,还有把童话、寓言也放入。以前一些比赛,科幻小说设的专门组别,童话也有专组。评判颇为难,在文体上似乎混誵了,不易取舍。您的看法如何?是否也算?区别只在字数?目前未有共识,暂时,大家较接受的是:散文化、诗化、新文化,故事新编等类的。

    刘海涛:给微型小说的文体样式做一种理论上的规范,现在还不是时机。微型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适合现代生活发展的文学样式目前正处在一个发育、生长的自由阶段,正象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一样,目前正是“身体疯长”的时候,过多的限制可能不太有利于它的生态。因此,我们现在是否对微型小说尽可能宽容一些。你这样写是微型小说,我换一种方法那样写也是微型小说,眼下,大陆有一本《小小说选刊》,它的选文标准相对来说宽泛很多,《杂文报》上的有些杂文,它当作微型小说选了;散文刊物上的一些散文,它也当作微型小说选了;一些童话、寓言,它也当做微型小说选了……虽然微型小说是有自己的本体规范,许多搞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人也一直想努力寻求和构建它的本体规范,但文学创作具有最多的例外,有时它不按你的本体规范去做却偏偏写出了优秀的、甚至是获奖的微型小说来。让你这些搞理论的人显得非常尴尬。微型小说理论应该鼓励这种创新。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比较赞同“微型小说是杂交的文体,是模糊的文体”。现阶段让微型小说充分、自由地生长吧,它长成了什么模样,到时再来品头论足。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补充:微型小说的方法已有相当大的生命力,有人用微型小说的方法来写散文,写杂文,写童话,写寓言;特别是将微型小说的方法“引进”到儿童文学创作中,这可能会出现许多文学新景观。大家都说要提高儿童文学的可读性,儿童文学中的许多故事、寓言、童话、科幻……等究竟怎样通过艺术手段强化对特定读者的吸引力?借鉴和运用微型小说的方法就是一个举措,就是一个可供研究的课题。当然这样做的话,文学文类的界线可能更模糊。

    东  瑞:刘教授,读了您的那本“自述”,十分感动。您的研究道路并不平坦,可说十分艰难。从发表,出书……尤其是您身处的并非全国重点、名牌院校,有种种不便之处。但终于给您创出了一条“血路”以致有今天令人敬仰和钦佩的成就。我想这跟您个人性格、信念努力等等有关。可否就这方面谈谈。我觉得今天的香港年青人都可从您的道路学到东西,随便说说您的体验。

    刘海涛:我还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高校教师,如果像您所说我有些成功的经历需要清理的话,那我可以讲一点我个人的体会——成功并不是高不可攀,成功人人可以为之。这里面的奥妙在于美国人讲的“生活聚焦原则”的运用。我们每一个人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时候,不可能一次定位——不可能在一个岗位、职业做一生。我们很可能是先就业,再择业,最后才是创业。当我们选定了我们能做什么事的时候,我们要调动生命的全部潜能,集中我们的全部智慧,长年累月,执着地去做好这一件事。当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时,那他离成功就不远了。一个人一生不可能做很多的事,特别是在高科技的时代,必须是一个团队合作做一件事。您一定听说了美国和印度合作开发软件的经典故事。当在西半球的美国人工作了一天到了下班的时候,东半球的印度人便开始上班了,于是美国人就把工作通过互连网交给印度人去接着做。当印度人干了一天到了下班的时候,美国人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于是印度人就将干了一天的工作通过互连网又交回给美国人接着去做……这件事对我们大家都有深刻的启示——在现代长年不懈、锲而不舍地去做一件事,无论他是经商、从政,还是办企业、做学问,他一定能登上成功的高峰。人们又说:“人与人的不同在于工余的另外8小时。”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专业,在8小时上班的时间里,他全力以赴、十分投入地去做;到了8小时以外的休闲时间,他忍不住,可能还在继续着他心爱的工作和心爱的事业。这就是说,8小时内他做着这一件事,8小时外他也做着同一件事,这是典型的“生活聚焦”、“工作聚焦”,如果这样的人不成功,不能创立一个事业的品牌,那就是怪事了。

    东  瑞:中国大陆地大人多,读者也多,与微型有关的刊物、书相结来说,比香港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在香港搞微型的出版,艰难得多了。有些名家的个人微型集也要销好几年。这跟社会环境有关。未知您有什么好建议,令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都能“双赢”?由于情况不乐观,常有些中国大陆的学者、作家望我们出大陆名家作品,甚至稿酬也不要,但我们太了解香港情况(像本人就从至这一行已三十年),再是这样书出版容易,销售则不易。完全和名气、素质无关,也常因些得罪人。而您很谅解这情况。推动微型,有什么可做的?

    刘海涛:您说的这个情况是确实的,在香港可能比大陆更艰难。我能想到的是:香港的微型小说作家,要关注教育、要关注校园,争取将微型小说改造为青少年语文课外阅读的书籍;争取将“微型小说的鉴赏”列入中学的研究型课程(或叫选修课、活动课);香港的出版家可以为香港的微型小说作家的上述努力提供支持;通过三方努力,让微型小说来打造新时代的阅读时尚,让微型小说来参与新时代人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育;这样长期坚持十年、数十年,香港的微型小说创作可能会有变化。

    东  瑞:刘教授,您尚年轻,成就不可限量。香港青少年娱乐多,有些无心向学,但有不少也很有希望。学校中学老师很关心、热爱学生。他们的热爱文学创作,全靠大家引导关心。您具多重身份,算是成功人物了,可否送几句话给香港的青少年?这些话包含了:您最喜欢的、您的成功都与之有关。

    刘海涛:我们今天的话题基本上没有离开微型小说,在微型小说里,我非常期望能实现下列的境界:审美型阅读;研究式学习;创造性写作。这三句话也是我筹建微型小说专题学习网站的口号。看同学们自己挑选出来的微型小说精品,我们师生共享,阅读那些审美韵味较强、立意深远、艺术感染力强的微型小说,那可真是一种审美的快乐阅读哇;把这些微型小说精品做研究的案例,可以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去研究它的内容,也可以从文艺学、写作学的角度去研究它的艺术形式和写作技巧,这就进入探究式或说是研究式的学习境界了;把我们的研究结果用理论语言表述出来,这就是一种带原创性质的写作了。这三句话是我目前工作方式、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种概括。这三句话贯穿了我的整个教学、科研和生活。我也为实现这三句话的境界而努力。

    东  瑞:《青果》一直在蚀,出了四年二十余期,一直无法设稿酬,只送样书。我们屡次想停刊,却又不忍,毕竟学校老师、学生都需要。您认为值得办下去吗?有什么好建议?

    刘海涛:《青果》非常不容易,这种儿童文学刊物如果办在大陆,它的发行量可以做到万册以上,在目前语文课程改革和作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个人感觉,《青果》可以办成师生语文课外阅读的书刊,和师生们创新写作的园地。一方面有“文摘性选刊”的内容,精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或其它文体)的佳作,并附上老师的讲解、评点;让刊物非常好看;另一方面有“原创性作品”的内容,专发学生的习作和老师的创作。如果再配上一些与学生考试(在大陆叫中考、高考)的作文辅导讲座(这些讲座内容可约香港的老师撰写),让《青果》成为香港中学生的优秀课外读物。这样尽可能多地争取读者。我没有办过刊物,这方面是外行,您仅做“纸上谈兵”的意见吧。
谢谢东瑞先生为我创造了这么机会与香港的朋友尽情交流!




SOHO创业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SOHO创业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