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文化 - 芜湖奇瑞的秘密在哪儿

芜湖奇瑞的秘密在哪儿

  一、“奇瑞现象”在政策夹缝和艰苦创业中诞生

  在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围起了8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1997年3月“951秘密” 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省头号工程)在这里开工了,这就是由安徽省内的安徽国投、荣事达、江淮汽车等五家投资商以国有资产划拨的形式投资建设的汽车制造厂。一直到1997年10月厂房基本建设完毕、1998年3月四大工艺——冲压、焊装、喷涂、总装车间设备全面安装到位,这项安徽头号工程也没拉下神秘的面纱。这种在夹缝里求生存、甘冒风险的抉择让奇瑞人受了多少委曲。在随后的岁月里被业内人士称为的“奇瑞现象”就在这里诞生。

  让我们看看以下的记录:1997年3月18日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破土动工;1998年3月28日,轿车厂四大工艺厂房动工;1999年5月18日,首台SQR480发动机下线;1999年12月18日,首台奇瑞轿车下线;2001年1月3日,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1年3月,奇瑞轿车上国家目录;2001年6月18日,第1万辆奇瑞车下线;2001年12月18日,奇瑞年产销量突破3万辆。至2003年3月,已全部完成一期至二期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30多万平方米,现已经形成年产40万台发动机和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前两期工程都拥有各自的轿车生产四大工艺,即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此外还包括两个发动机厂、一个变速箱厂。2003年4月1日,奇瑞公司三期工程也正式破土动工,四期、五期工程也在紧张地规划之中。奇瑞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四种车型。2001年3月,奇瑞(风云)轿车成功推向市场,短短两年时间,一款风云轿车使奇瑞迅速成长为国内主流轿车企业,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于2003年6月份推出的奇瑞QQ系列轿车和奇瑞东方之子系列轿车再一次体现了奇瑞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QQ以时尚的外形、宽大的空间、强劲的动力、精致的内饰引领中国微型轿车的新潮流 ;“东方之子”则成为进军公商务用车市场的利器,与当年风云轿车一样,它的上市,成为2003年汽车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同年8月份,奇瑞又推出了奇瑞旗云系列轿车。也在当月,奇瑞月产销突破一万辆,成功完成产品线布置,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04年4月15日奇瑞第二十万辆轿车下线,预示着这个汽车业的新锐成长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成为中国主流轿车企业之一。作为一个后来者,奇瑞神奇的推进速度和巨大的成功被业内人士称为“奇瑞现象”。

   “奇瑞现象”诞生于政策的夹缝中。为了上轿车目录,通过安徽上海两地政府撮合,甚至包括在上海工作的安徽籍老领导不断从中游说,上汽才勉为其难,允诺合作。奇瑞汽车的代价是时值3.5亿元人民币的20%股权划拨上汽集团,换回来一纸汽车目录,并从此更名为上汽奇瑞。上汽与奇瑞的约定是四不原则: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债务、不分红。关于从上汽那里得到汽车目录,外界甚至形容“上汽很有气度,给了奇瑞充分的发展空间,并为其申报了轿车目录,奇瑞由此获得在中国市场销售轿车的资格。”但事实上,上汽既不看好奇瑞也不是出于气度。

  “奇瑞现象”诞生于奇瑞人的艰苦奋斗与拼搏中。让我们看看什么是奇瑞的创业精神:

  谋于陋室,成于荒滩 ;

  小草房精神,曾经的艰辛,我们永远铭记 ;

  壮志饥餐凉盒饭,笑谈渴饮白开水,向奇瑞的开拓者们致意;

  披星戴月,天上的星星多么美丽,因为有了你,我们才会创造奇迹;

  烈日当空,工地日当午,汗滴桩下土。

  奇瑞人以鸡犬相闻的荒郊旷野为邻,以盒饭伴三餐,披星戴月,没日没夜的勤奋工作,艰苦的条件不言苦,勤奋工作不说累,无怨无悔。奇瑞人知道,芜湖的汽车制造业起步太晚,项目的启动资金实在太有限,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没有了退路,只有去拼。公司原董事长詹夏来宣布:不管将来奇瑞做的多么大永远都会发扬小企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精打细算,才有了奇瑞得以在17.52亿元资金的额度里完成了产品开发、技术引进、基础建设和网络开发等全部建设,才有了奇瑞单车7.8万元的低价位销售。此外,同国内几个大汽车跨国公司财务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例约在20%左右相比,奇瑞仅为1.5%,因为奇瑞单车成本只有同行的1/5至1/6,这为奇瑞创造最好的性能价格比作了显而易见的注解。

  二、始终坚持自主开发的道路,真正的民族品牌

  速度、活力、品质、浪漫、成功、在梦幻中激荡现实,在品质中体现卓越、在速度中蕴藏成功,在诱惑中折射不凡……用不足20亿元投资建成30万台发动机、6万辆整车生产线、并在产品投放当年实现利润3个亿、这就是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带给中国汽车界全新竞争力品牌——“奇瑞”轿车。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汽车工业走了二十年合资的道路,比如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东风雪铁龙,等等。我们暂不论走合资道路的历史原因和我们善良和美好的初衷,也不否认合资确实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合资二十年的结果是什么?满街跑的90%是合资车,自己原来品牌、产品开发平台全给放弃了,如老红旗,不要了,嫌技术落后,上海牌轿车不要了。结果自己的产品开发平台完全没有了。没有以后就在做引进的车,然后零部件国产化也是为它服务,这样做了二十年,这样干再过一百年你也不会开发一辆汽车。 汽车产业政策说要培养自主开发,但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单个企业的规模上,企业才有自主开发的资金和能力,通过政府的壁垒认为的追求产业集中度,为了追求规模,限制国内竞争,实行高关税。(笔者曾撰文专门分析轿车产业的产业组织问题)高关税本意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愿望是好的,但结果是事与愿违。由于政策的进入壁垒太高,国内的企业除了定点的,谁都不许进,国外有高关税一挡,所以中国汽车市场就维持一个高价格、高利润。高利润使你的合资模式过得挺舒服,外国企业一进来,必须和中国企业合资,要不然你就进不了中国市场,你要卖产品很难,因为他关税很高。然后要合资,比例有限制,不能超过50%,合资的数量也有限制,一个外国企业不能超过两个合资企业。这样的保护使中国的这几家企业显得挺有优势的,日子好过,就这么一路走下来了。笔者考察了1993----2003年轿车的市场集中度问题,在2001年前都维持着高度寡占的市场结构,而这种结构是人为的进入壁垒造成的,不是市场形成的结果。

  在以上述的情况下,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一直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没有真正的民族汽车工业。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企业的技术进步的贡献大小不仅取决于他们的能力,还要取决与他们的意愿。著名的产业经济学家谢勒早就对类似的现象做出了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大企业一旦形成垄断地位,技术进步的动力和行为就会逐渐消失;(加入WTO前,我国的汽车产业躺在政策的怀抱里继续要保护,动力何在?)其二,大企业所拥有的大规模在技术进步中也会成为劣势,比如决策过程的低效率,技术开发人员之间的相互倾轧,管理层对某些独特的创新活动的忽略和不支持等;(虽然我国企业规模与世界汽车相比很小,可以上的缺点都具备)其三,实践表明,在许多产业里,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奇瑞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分析:稍有中国近现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的革命历程,从康有为到孙中山,寄希望与洋老师来教学生强大,哪一个不是碰得的头破血流?同样,外国的汽车巨头到中国来能培养一个自己的竞争对手?很显然不可能,但历史往往是惊人的相似!!!

  我们原先的设想是三段论:第一是引进先进的产品技术,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第二步走完了,然后第三步达到自主开发。二十年过去以后,我们离自主开发这个目标不是更近了,而是更远了。为什么?因为这个三段论的假设是错的。生产零部件的能力跟汽车的整车开发能力是两回事,且不说所谓的零部件国产化实际上还是大量由合资企业生产的(比如大众来了,它的供应厂商也来了,跟中国企业合资,而中国企业仍然是用现成的图纸来生产),就是零部件你都能生产了,你也开发不出来整车。两者的知识性质是不一样的,技术活动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三段论是个错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从这个过程来看,第一产品开发的能力只能从产品开发的实践来,跟怎么做零部件是两回事,你如果不去产品开发的话,你永远不会,但是我们这个合资企业就差这一步。第二是合资企业能不能搞产品开发呢?实际上是不能,我们的合资模式,自己没有产品技术,从外方引进一个现成的产品,然后在合资企业生产,不管是帕萨特也好,捷达也好,奥迪也好,这个产品的知识产权是外方的。那么这个知识产权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仅表现为谁投资谁就有知识产权,不是这么简单。它在实际过程中表现为一个控制权,为什么?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他这个知识产权都要体现在设计确认权上,就是你开发的流程每一个步骤完成的时候,你都要有一个设计上的确认,这个确认是由产品开发方来确认的,整车实际上有大量的零部件是外购的。但零部件用在整车上必须由整车的开发方确认。确认的同时是承担了一种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你一个螺丝钉都不能改,讲一个大家熟知的故事,上海大众的一个中国工程师发现有一个螺帽图纸画错了,结果后来德方还承认错了,螺帽没错,图纸画错了,但是这个图纸你是不能改的。上海大众也没权改,必须由德国大众来改。为什么?因为设计确认权在他那里,只有他能控制这个。你要改,修改后的设计的产权是谁的,这个问题就出了。所以我们合资企业实际情况,你是连人家螺丝都不能改的。你还学到什么呀?你什么也学不到。外资企业会不会搞产品开发呢?不会搞,你想中方你没有这个能力,产品开发权是对方的。你说现在因为政府的要求,你们50%对50%股权,他为什么要用他比你多得多的知识和技能用到这来跟你一块开发一个产品,开发后的知识产权你立刻就得到50%,这不吝是痴人说梦!!

  要形成自己的品牌、真正的民族汽车工业,必须坚持自主开发。我国轿车中目前有自己品牌的也就是奇瑞、吉利、哈飞、中华和红旗。而奇瑞的诞生的基础是最薄弱的,真正的白手起家。2001年3月,奇瑞(风云)轿车成功推向市场,第二年就成为国产轿车八强,短短的几年里,推出风云、QQ系列、东方之子系列、旗云系列轿车,使奇瑞迅速成长为国内主流轿车企业,最近又要进入SUV领域。 在2003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评审中,奇瑞成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从而验证了奇瑞轿车“成熟的世界品质“有着强大的高新技术支持,奇瑞技术部门负责人说,奇瑞只有几年的发展历史,能如此迅速地挤身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列,完全是企业注重产品品质,努力提升研发能力和引进、利用高新技术的成果。

  创立“自主品牌”谈何容易?曾有外国专家为中国研发自主品牌汽车开出过一张清单:必须要有年产20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1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8000至10000人的研发队伍,30至40个实验室,才可能实现。仅这张清单就可以让许多厂家望而生畏。两年前,北汽的一个领导就说,要搞自主开发,必须以规模为前提,他说如果只有十万辆规模只能小打小闹,搞象样的开发至少得五十万辆的规模。两年过后的今年,要求自主品牌的呼声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呼声,今年两会期间一汽的领导说,要耐得住寂寞二十年,规模要不到六百万辆你是没法开发的。我们知道世界第二的丰田去年才过六百万辆,也就是说这世界上除了通用,别人都不能搞自主开发?丰田从来没跟人合过资,从来就是自主开发,从他几万辆、十几万辆时就是自主开发的。奇瑞的成功创造了一个神话,为他们的论断提供了反面有力的注脚。奇瑞老总尹同耀豪情万丈的表示,我们要有信心,不要无谓地将“自主品牌”神化,也不要制造“血统论”。汽车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只要和国外若干技术部门合作,用极小的代价、灵活的方式买断专利,为我所用,把自己变成外国人的老板,就可以大大缩短技术开发过程。

  三、面对着奇瑞的崛起,引来了许多摩擦和质疑。

  其一:由于为上海大众配套的数百家零部件企业中有部分零部件企业也在为奇瑞公司提供零部件,这使得奇瑞轿车的一些零部件可以用桑塔纳的零部件更换,德国大众为此非常恼火,曾有意将奇瑞告上法庭,上汽集团曾为此左右斡旋,非常伤神。而奇瑞轿车当时以低于桑塔纳的价格迅速赢得市场,抢占了桑塔纳一些市场份额也让德国大众很不开心。

   其二:其中争论最多的莫过于奇瑞的QQ和“东方之子”的知识产权问题,奇瑞新车QQ的这款车型还未上市就备受争议,业界传言QQ涉嫌抄袭通用汽车的产品,一款原韩国大宇的微型车MATIZ。QQ与雪佛兰SPARK争端还未结束,又传出奇瑞第二款车型再次侵犯了通用车型专利权,通用汽车就奇瑞轿车“东方之子”是否模仿了通用大宇美男爵Magnus轿车展开调查,通用汽车方面称他们注意到两者在外观设计方面有相似之处。这让通用汽车对奇瑞极为不满。所谓零部件事件和QQ抄袭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国际汽车巨头真实意图是遏制奇瑞过快的发展势头,因为奇瑞不只是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而且已经开始批量出口,奇瑞快速发展已经影响到竞争对手。

   我们就第二个问题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分析:

  第一:我们暂不论QQ与SPARK,东方之子与Magnus有多少相似之处,首先我们分析模仿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我们还是回顾一下研究创新理论的权威大师的理论吧!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这部传世名篇中将技术进步定义为产业的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

  发明----构思对人类生活或生产活动有用的新产品或新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也就是相当于研究开发吧!

  创新----是指发明第一次应用并导致一种新产品或新的生产方法的出现。

  模仿---或者说扩散与技术转移,是指新产品或新的生产方法的广泛应用。

  很显然模仿是技术进步的表现形式之一。

  第二: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我们看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说法,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认为,根据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通用公司通过收购韩国大宇的一家公司,掌握了QQ设计之前的一种外观的设计。我们通过检索发现大宇的外观设计在中国并没有申请专利。通用公司又不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奇瑞公司以非正当手段获取其车型外观设计资料,侵权何在??奇瑞被最终裁定并不侵权。

   第三:模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模仿之后的创新,它既是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是反模仿保护伞,在这方面丰田是个好例子。从很多方面来看,丰田从不把模仿竞争对手的成功举措当作羞耻:丰田在日本市场仿造了本田的一系列车型,对应本田的时韵(STREAM),丰田推出了更富竞争力的威雪(WISH),本田的步威(STEP WAGON)则被丰田模仿生产出了沃克西(V0XY)和诺亚(NOAH);本田的微型车(FIT)则变成了丰田的威资(VITZ)。所有模仿中的创新都使得新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正当人们对于QQ的态度游离在赞叹与怀疑之间的时候,奇瑞东方之子似乎更让人们惊叹中国汽车厂商在短时间内所聚集的爆发力。“那东方之子很有点大奔的味道”,不少汽车爱好者不由自主地说。的确,在中国汽车制造商造出真正的奔驰圾轿车之前,最起码要能够把模仿水平提高到一定境界。学都学不象,那才是真正的问题,模仿是技术进步的表现形式之一。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进程,就是在模仿与被模仿的斗争中前行。日韩汽车工业都是以模仿起步。看老“上海”牌轿车,仿造奔驰1953年款,生产了31年,一直到停产也没达到原车水平。

  “奇瑞,是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这是科技部徐冠华部长对奇瑞的评价!

  四、坚持最优的性价比,造老百姓用得起的轿车

  奇瑞公司全力“打造中国消费者买得起的具有世界品质的轿车”,通过全方位控制成本,让出空间来上高档配置,把最终的实惠留给用户,实现产品高品质、低价位,奇瑞轿车的“高性价比”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市场检验出来的。奇瑞人认为,别的企业降低成本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而奇瑞则将其扩展到建厂设备采购、零部件采购、产品制造和销售的整个流程之中,使奇瑞轿车以最优的性价比遥遥领先于国内同类车型。2001年奇瑞轿车开始进入市场,奇瑞公司就着手把售后服务打造成奇瑞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历年来,随着服务市场的竞争及我们的发展速度,先后提出“服务无边、满意有度、诚信为本、终生朋友”的服务宗旨、“主动、快捷、有效、满意”的执行准则和“真心、真情、真行动”的服务方针,逐步构建出“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系,不断朝打造一个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服务品牌的方向迈进。

   自主——成本控制的基础

  作为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汽车生产企业,奇瑞坚持以“打造中国消费者买得起的具有世界品质的轿车”为己任。既充分利用自主的特点,行事灵活机动,又坚持严格的成本控制体系和质量管理标准,确保了产品的成熟品质。

  在产品开发上,奇瑞在强调整车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资本调动技术”,使国际、国内的高水平汽车研究单位的成熟技术都可为我所用,采用“交钥匙工程”的办法,自主选择,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开发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奇瑞轿车打造世界一流品质提供了可能,并使奇瑞轿车的产品改进速度明显优于竞争对手,中国人拥有奇瑞的知识产权,就省去了引进费、专利费和产品开发费,不用给外国人交“租”,成本的一大块就降下来了。

  在工艺设计上,奇瑞公司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确保设备质量和工艺需要的前提下,设备的采购做到随产量的增加有序增加,实行这种滚动投资的方式,既节约了一次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又节约了设备空运行的费用和折旧损耗等。

  在物资采购上,不搞自成体系的“小而全”配套,面向国内外大市场。坚持“货比三家,选优采购”的原则,公司从项目建设之初,便制定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成立由技术、法律、财务、审计及采购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常设成员的招投标小组,所有零部件配套都实行公开招标,既可保证配套产品的质量,又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采购成本低于国内其它中级轿车5%—10%,有的甚至低20%;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工程”,采购人员必须与客户签订“阳光协议”,实行“廉洁采购”,不得有任何损公肥私的行为,因此确保了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主机厂的“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在零部件的配套上,采取AB制供货原则;在付款上,按照实际完成的质量、进度和技术要求,对照合同要求,经招标小组成员依次审核签字后,方可支付,避免了暗箱操作;配套款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时间用现金支付,从不采用抵车、承兑贴现扣点等方式支付货款,所有应付货款按合同办事到期电汇,使配套厂无须派人每月上门催收,节约了一大笔差旅费,大大密切了主机厂与配套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与奇瑞配套的厂家均须具备已通过国际产品质量标准认证的资格,加上奇瑞对零部件供应厂商近乎苛求的新产品开发和质量要求,使产品和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这种灵活的选配机制和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了奇瑞轿车从整车到配件都具有无可挑剔的品质和相对较低的成本。

  在奇瑞的经营理念中,对内加强成本控制,对外强调优质服务,不断打造奇瑞服务的品牌优势,使销售和服务网点不断完善,服务点半径不断缩小,品牌服务不断加强,各网点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标识和服务流程。2002年2月,奇瑞公司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将非运营车辆索赔期从一年或十万公里改为两年或六万公里,灵活的延长了用户轿车的保修时间。而迎春服务大行动、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五•一”“十•一”黄金周等形式灵活的服务活动也成为奇瑞的经典服务项目,有效增加了奇瑞轿车值得信赖的品质保障。奇瑞“风云”确实可以说是“震撼上市”。这是一款造型大方的三厢轿车,配有1.6升的发动机,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老三样”属同一档次,但价格却低1/3,在市场一亮相就反响热烈。2001年全年,奇瑞轿车销售2.8万辆车,销售额达20多亿元。2002年,奇瑞轿车销售5万辆,销售额40多亿元。

  奇瑞在成功的运用了总成本领先战略,带给中国消费者最优的性价比。

  现代企业战略大师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广泛研究不同企业成败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种通用的战略:一是成本领先;二是差别化;三是集中于一点。奇瑞公司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内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独步一时,而且也逐步获得了国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完全得力于它的战略。

   1997年至2001年,奇瑞在我国汽车工业处于上升和相对成熟的时期顺利介入了中档轿车。善于抓住“入世”前的行业机遇,以适宜的价格在恰当的时候推出1.6L性能价格比极优的奇瑞SQR7160轿车。就奇瑞进入轿车制造行业当时的情况来对中国轿车市场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轿车市场正处于启动阶段,行业发展空间很大,轿车在美国欧洲已相当普及、百户拥有率达60辆左右,日本、韩国在30—40辆左右,而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率不到1辆,由于中国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我国汽车工业尚为完全开放,国内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状态,价格总体较高;奇瑞的坚持自主开发,将降低成本扩展到建厂设备采购、零部件采购、产品制造和销售的整个过程之中。

  奇瑞轿车一进入该行业,相对于国内现有的国有及合资企业,8.8万元的相对成本优势、典型的三厢五门、圆润流畅的车型、宽大的驾乘舱、1.6L电子喷射CAC发动机和百公里耗油仅7升等等指标,令奇瑞一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便注定了将成为业界“黑马”。风云,奇瑞历史上最杰出的车型之一,也是中国家庭轿车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款轿车,它伴随着中国家庭轿车的兴起,并在其中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2001年3月风云正式全国上市,5月,黑马之名不胫而走。奇瑞风云撼动了长久以来家庭轿车“老三样”的局面,令人赏心悦目的外型,极具冲击力的价格, 稳定的质量给中国家轿带来“全新主流轿车”的新面貌。当年累计销量2.8万辆。奇瑞被评为当年最“黑”的黑马,进入国产轿车八强,成为各大报章报道的焦点。奇瑞也因此拥有了另一个别名:奇迹。2001年、奇瑞轿车成为中国轿车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为了获得这样的地位、奇瑞的确下了非常大的功夫。首先是靠引进最先进的生产线、确保产品品质一流,同时建立稳固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确保顾客咨询、购买、维修方便。最后辅以宣传促销、引导消费者认识奇端轿车及其独特的性能和价格优势、奇瑞很快进入市场成长期。与此同时,奇瑞努力寻求规模以获得更大的成本领先。截至2001年底奇瑞产销达2.78万辆.创造了中国轿车企业成长的奇迹。2001年9月开始.由于“风云”车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所以奇瑞迅速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而奇瑞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利用了已经在国内为引进车型国产化而发展起来的配套体系。媒体上的一些传闻说,由于奇瑞“套用”了大众的零部件供应体系,惹怒了大众。这个说法不准确。实际上被大众抓住把柄的原因是在早期的奇瑞轿车上曾经出现过印有大众标记的零部件。这并非是奇瑞有意侵犯大众的知识产权,只能说是在初出茅庐之时配套体系管理尚未完善。

  在2002年5月,奇瑞成为中国首例侧面碰撞试验的成功者;9月,奇瑞成为中国首家通过ISO/TS16949国际标准的整车制造企业;10月,经过近一年精心准备的ERP项目正式上线。奇瑞拥有据说是世界最先进的5条涂装线之一,投资7亿元人民币从德国最著名的专业厂家杜尔(DURR)公司引进。据说与此相同的生产线全世界仅有5条,3条分布在欧洲:其中大众两条,宝马1条;两条分布在亚洲:上海大众1条,第二条便落户在奇瑞。

  而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事件是2003年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型,即QQ、东方之子和旗云。

  “奇瑞QQ”,“为年轻一代打造梦想”——COOL且个性着、比古典的更流行、比流行的更智慧、比智慧的更悦目、比悦目的更赏心、狠狠地,全面开发生活创意、BE MYSELF!自下线以来,有关它的报道层出不穷。它成为 “最喜爱的十大车型”榜首,并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准确的定位为它赢得了市场。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取名——“奇瑞QQ”,这个名字对年轻的网络一代一定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旗云——名门引擎带来新生活。动力师出名门的tritec发动机赋予旗云“世界名门动力”。旗云为追求新生活动力的人士量身打造。

  正式上市的东方之子创造了同级轿车“提前越级享受”的概念,在东方之子消息发布的第一天,通过各种渠道反馈至奇瑞公司表示赞赏的信息达一千条,新浪网上连续跟贴上万,东方之子创造了中高级轿车价格新基准。东方之子目前有2.0L和2.4L两种排量可以选择。从一开始奇瑞公司就将这款车定义了高品质的产品风格,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运作,东方之子获得了高度的市场认可。2004年,时机成熟的东方之子把营销重点放在对公务车市场的开拓上,从2004年3月开始的一系列赞助活动使东方之子以不逊于任何同级别轿车的品质和外形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许多心仪东方之子或者已经购买了东方之子的人更多自豪的理由。现在,东方之子已经成为政府和公务车市场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为止,已获得168笔来自全国的五千余份订单,已成功进入军、警、司法等多个领域,并赢得全国政协、全国海关总署、中石油等重要政府部门及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用车的订单,私人用车也由此被逐渐带动起来。

  在价格方面,奇瑞的进入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我国轿车一直以来的虚高定价,真正给老百姓于实惠,以轿车普及为己任。从上市的第一天起,价格的定位一直贴近百姓。而2004年9月15日起,奇瑞东方之子2.4AT系列、2.0AT系列、最高降幅高达15.70%,这是2004年以来中高档轿车降幅最大的一次。此次降价之后,车身长度为4785mm的东方之子2.4AT舒适型天窗版售价由17.19万元降至14.49万元,降价2.7万元;舒适型由16.66万元降至14.16万元,降价2.5万元;东方之子2.0AT舒适型天窗版和舒适型均降价2万元。同时宣布降价的还有手动档双色旗云,豪华型和舒适型同时降价1.5万元,基本型售价也跌进了10万元以内。仅就价格而言,这是目前车身大小近似的同级别轿车中降价幅度最大的车型。风云和QQ的价格会一直保持稳定。风云现在的最低售价是6.98万元,QQ的最低售价是3.98万元。这两个价位在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而且,奇瑞公司目前的所有产品包括东方之子、旗云、风云和QQ的定价策略基本都是一步到位,将绝大多数利润都让利给消费者。奇瑞的产品序列将逐渐清晰:以微型车QQ扩大市场覆盖率;以风云系列作为市场主打,提高在中级车市场的竞争力;以东方之子进入高端市场,获取更多利益。

   五、走向世界,迈向国际化,打造新梦想

  奇瑞居然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出口汽车整装厂的记录。从2001年7月起,经过对方9次实地考察,奇瑞公司与伊朗SKT公司在2001年年底双方确立合作关系。SKT公司是伊朗两家汽车制造厂的主要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家,近年来逐渐向整车业发展。经过一年多的报批、审核,此项目于2002年年底获得伊朗政府的生产销售许可证,也是近20年来伊朗政府第一个批准建设的整车项目。此后,奇瑞与SKT公司于2003年2月签约,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省为SKT公司建立一个汽车整装厂,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一期工程设计产能为3万辆。2003年11月26日,奇瑞与SKT公司又在芜湖正式签署了设备及CKD件采购协议。根据协议,预计到2004年6月,奇瑞公司将批量出口CKD件到伊朗进行组装,主要生产奇瑞A11车型(即风云系列)以及后续改进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这个整装厂以中国国产设备为主。继在伊朗合作建厂的项目成功实施后,奇瑞还将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以CKD方式合作建厂。为什么出生没几年的奇瑞比那些长期受国家保护的“大集团”、“大型骨干企业”更加敢于利用国际资源、出口更多的整车甚至出口汽车整装厂和CKD散件?就是因为奇瑞是自主开发。这是区别两种命运的惟一变量。

  由于赞助的大型会议或活动基本都是国际性或跨国界的大型活动,东方之子在海外的市场也被迅速开发,现已出口到11个国家和地区,总出口量已超过五百台。7个月后就批量出口中东地区,打破了长期以来国产轿车出口几乎是零的纪录。

合肥工业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 刘志迎 博士            
合肥工业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 丰志培            

共同整理            
2004年10月28日            







欢迎您就此文发表观点,与作者和更多的读者交流,请将您的观点写入本页评论处。
本站文章来源标注“本站原创”或“首发原创”字样均为本站作者原创文章,任何网站或媒体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果您希望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谢绝转载。

企业文化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文化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