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文化 - 学习改变突破成长极限 谈企业如何永续活力

学习改变突破成长极限 谈企业如何永续活力

   世界著名的壳牌集团、柯达、杜邦、日本住友等企业的寿命长达两三个世纪依然保持活力,其秘密就在于这些企业具有一种可和谐演化的性格。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了解自己应如何融入这个世界,重视新想法和年轻人才,并且以可支配未来的方式进行节流,这些性格特质可从其行为中展现出来,他们的行为和做法在历经几百年后,仍然使企业保持了旺盛的活力,很值得我们借鉴。

    容忍反对意见获取准确的信息

    据《圣经》记载,所罗门王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二岁,因此他感到非常恐慌,就到教堂去向上帝祈求:“上帝啊,请你赐给我智慧,让我来统治这个国家。”上帝对年轻的所罗门王说:“过去,许多君主即位时,都是向我求福、求寿,你是第一个向我求智慧的人,所以,我不但要给你福,要给你寿,还要给你智慧。”但是,这些显然还不够,不足以统治一个国家,因此,上帝又给了所罗门王一颗宽广的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纵观世界上成功的企业,最优秀的管理者并不是最能干的管理者,而是涵养深厚,心胸最宽广的管理者。他们能够招揽各种人才,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从中获取准确的信息,经过整合,做出科学的决策。他们很清楚,以个人奋斗为荣、独来独往的时代已不复存在。他们乐于广泛吸取合作伙伴、雇员、消费者、供应商、顾问等的意见,借助于这些帮助,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世界大战期间,邱吉尔担心自己富有传奇性的个性会妨碍下属向他传递坏消息,因此他在指挥系统之外设立了一个独立的部门—统计办公室,其主要职能就是向他提供最严酷、最不加修饰的事实。这就像罗勃特。杜瓦尔在《教父》中所说的那样:“我要赶着去机场。教父是一个喜欢立刻听到坏消息的人。”这句话应该打印到每个企业的管理政策单上,并且指定专人负责提出反面意见,这样才能避免像三星集团那样,为进军汽车制造业的决策失误而支付20亿元高昂学费的代价。    

    不被成功所麻痹不冒过度的风险

    对于一个想长寿的企业来说,任何成功都是短暂的,只有生存是永久的。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短暂的成功所麻痹,去冒过度的风险。

    冒过度的风险无疑是游走在悬崖边缘。环球电讯,就是其中一例。他们所犯的主要错误,冒过度的风险,环球电讯曾经借了120亿美元高风险债务。这就迫使管理者采取炮弹策略:必须依次击中目标,错过目标便会陷入破产。

   环球电讯最终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考虑到电信公司全线崩溃的严重程度,你可能会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的确有一些电信公司逃脱了毁灭的厄运,曾经被认为毫无希望的南方贝尔公司,最终向世人展示的则是未受影响的资产。

    “上帝要谁灭亡,必先让他疯狂”,希腊的悲剧诗人欧列比台斯在大约2500年以前这样写道。在这出戏的现代版里,神则让他的牺牲品先享受40年的成功。实际上,这是一个已被证明的事实:一些研究表明,人们在经历较长的成功时期之后,不太可能做出最佳的决定,盲目地向前冲是企业衰败的征兆。NASA、安然、朗讯、世界通信公司在陷入麻烦之前已经到达顶峰,中国的巨人集团的破产也很能说明问题。短暂的成功后,举债建造巨人大厦,大厦还没有完全建成,企业已濒临倒闭。

    不刻意追求完美尝试与众不同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容易陷入一种追求完美的梦幻中,无论在价格、产品、获取方式、经验,还是服务等五大商业环节中,样样追求杰出,以期达到全面卓越的目标。其实市场上深获顾客认同、经营成功的企业,并不是以全面性卓越为目标,而是采取“客户关联”策略,来建立顾客的忠诚度。这个策略就是从前述五项交易要素中,选择一项要素作为企业的优势,然后再辅以另一项要素来凸显产品的差异性,至于其他三项要素,只要达到业界平均标准,为顾客接受即可。

    采取这一策略的理由是:并非每个顾客都对这五项交易要素要求甚高,与其将资金、时间平均投向这五项要求的提升上,不如专攻其中几项。想想看,若麦当劳也全面提供各类鸡肉产品,会是什么样的景况?能为他们带来多少新的客源?而老顾客会因此流失,还是会继续光顾?  当然,对经理人来说,若能随着社会生活形态的变迁,着力致力于某些要素的经营,略微牺牲对其他要素品质的要求,调配出属于公司自己的特色,往往更符合顾客的需求。如戴尔公司120亿美元的销售额来自他的一个灵感,即改变过去那种通过零售渠道销售个人电脑的做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并按定单组织生产。戴尔创造了一种生产和销售个人电脑的全新渠道。与众不同的优势缔造了一个商业帝国。没有一个企业能在五大要素中样样表现杰出,即使可以,也不要尝试,因为那将使你的企业变得没有特色,也无法在市场上产生区别,因此很难成为可以立即满足顾客需求的最佳选择。

    学习改变突破成长极限

    疲弱的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纷纷倒闭或合并。面对局势,我们一定会问:企业是否真有成长的极限?有,也没有。在新经济条件下,局势的好坏只不过是外在因素的表现,在这样高度变动的环境中,企业生存的本质就是学会改变。因此所谓成长的极限,不是员工的多少,规模的大小,也不是技术先进与否,而是经营思维模式的呆板化。企业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习惯的老想法”,由于过去都是这么想的,并且也获得了成功。所以,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失去变革的机会,丧失了改变就必须面对成长的极限。

    经营思维模式永远没有极限,通过创新完全可以带领企业冲破成长瓶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反之,无法随经济形势而调整的企业,注定终结。当企业经营业绩不理想,出现滑坡时,不要寻找用来推脱责任的客观因素,而应该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是否出了问题,经营思路是否僵化。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中,节奏加快,如果我们还保持惰性,封闭自己,一定会失败。怎么变得容易改变,就是学习。不断保持学习的企业,可拥有较大的生存机会,并且能在自身无法控制的世界中演进。特别是因为成功是视企业可随意移动的智慧多寡而定,内部高度的容忍度,为更多的创新与学习创造了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变革,中国的企业也一定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克服重重险阻,突破成长极限,永葆青春活力。

企业文化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文化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