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文化 - 增强集聚效应,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增强集聚效应,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系 上海 200062)

     [摘要] 中小企业集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与贸易的全球化,他们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集聚存在的现状与问题,指出像政府、行业以及企业本身等相关机构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以增加集聚效应,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Abstract: Cluste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owever, they will face great pressure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 of the cluste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oint out what kinds of roles should the organizations related play, such as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so on, by which, cluster effect will be strengthen, and the world competitive powe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will be enhanced.

     [关键词] 中小企业集聚; 集聚效应; 全球价值链; 对策

     中小企业集聚近年来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工业化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随着中国贸易与投资环境的进一步自由化,国际流动资本在寻求全球价值链有利地位的过程中,必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而中国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历程各不相同,且大多数起点较低,虽然集聚能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优势,但将面临着国外的巨大竞争压力,如何充分利用集聚效应,拓展中小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利用外部资源,增强我们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是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  中小企业集聚的现状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为中小企业集聚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我国中小企业集聚的形成,根据产权划分,可分成四种模式:即以私有民营的家族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温州模式;以集体乡镇企业为主体的苏南模式;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东北模式;以三资企业为主体的珠江模式。以温州为代表的浙江模式是中小企业集聚的典范,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它的形成源于浙江本地靠近沿海,信息流畅,各个区域的农民大都是从做小买卖起家,逐渐地兴办小型工厂,以邻帮邻、亲帮亲的方式,使小型工厂在数量上越来越多。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全,如塑料制品,服装,低压电器等,从而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区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并以低成本的优势逐渐的走向国际,形成自发的全球化。

     在市场竞争还不是太激烈的时候,这些集聚区的小企业凭借地理优势和成本优势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并逐渐成长起来。但是随着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提高,大量海外资本将逐步涌向中国以寻求更广的利润增长空间,使中国的微利时代悄悄提前来临,因此中国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由于根植于本地的生产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石,数量众多的集聚区的中小企业将是中国经济增长强大的生力军,因此,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使本地化与全球化恰当结合将是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 中小企业的集聚的定义和集聚效应

     中小企业集聚指的是地理相近的规模中等或较小的企业和机构由于经济的相关或互补性,在一定的区域内集聚。中小企业集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国际和国内研究的重点。波特(2000)指出,处于国际竞争中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的优势更多的要依靠立足于本土的中小企业,而不仅是依靠国际性的大企业。因为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培育。

     而处于一定内的经济主体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可以产生并释放出集聚效应(cluster effect)。集聚效应可以为集聚区的企业带来以下好处:

     1、由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

     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互临近,或者同时处于生产链的某一个环节而分工不同,从而降低了成本,如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交易成本;由于共同的交易市场与采购中心降低原材料成本与销售成本;集群企业的临近使得信息的搜寻与获得更加迅速,从而降低了信息成本;由于企业的集聚带来劳动力的集聚,从而减少了劳动力的搜寻成本。同时由于地理上的相互临近内生的信誉机制,减少了风险并增加了服务;最重要的是由于知识的外溢效应,核心技术与知识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产品的创新等。

     2、促进分工与合作。新的贸易理论认为,市场与分工交互作用产生的内生的绝对优势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竞争最终的结果将主要取决于资源使用的效率。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能够更好的发现各个企业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纵向与横向的协作,促进规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享有区域与品牌优势。由于一个区域在某一或某些方面或品牌做的比较出色,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知名度和提升了整体的企业形象,商品需求者就会自动来此地区购买商品,同时由于地区集聚的诸多便利条件,也会吸引投资商前来投资。中小企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三个特点:产业相关性、相邻区域及集聚的企业形成网状组织。集聚区集聚效应的发挥依赖于企业间的网络的健全及其密度。

     三、我国中小企业集聚存在的问题

     我国集聚区域中的中小企业大多依赖低成本优势出口,创新能力差,一直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地位。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是指当前散布于全球的、为实现商品价值而连接生产和销售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到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包括所有生产者和生产活动的组织及其利润分配。由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我国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很小。

     下面以温州为例,对我国的集聚区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从温州模式可以看出:

     1、中小企业投资规模较小,其资金大都是在商品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

     由于设备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性强,因而产品质量的差距不大,产品的销售凭借低成本优势,难免存在竞争或出口中互相压价,这也是温州“打火机”遭遇反倾销的主要原因。产品创新能力差,大多是仿制,存在着生产的短期行为。

     2、集聚效应的发挥差异很大,规模效应不明显,企业分工和协作明显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集聚所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其效应发挥作用的形式和结果也不一样。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及竞争的混乱,导致集聚效应发挥不足,并且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视与国际和外地的联系而忽视与本地企业的联系。而有的地区集聚是由外资和大企业带动起来的,对外国和大企业过分依赖,如果忽视与本地的联系,很难发挥集聚效应的有效作用。规模“小而全”,而不是专门从事各个企业所占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的生产,资源利用率与生产效率不高。大多数企业各自管理各自的生产,每一个企业自身负责自身的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专业分工程度低,尽管集聚了很多企业,但是对集聚效应利用程度不足,对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的提升也不足。

     3、集聚企业的领导对战略与管理的认识不足,企业家文化素质不高。

     首先,由于这些企业的成长所靠的主要是企业家的创业与冒险精神,管理知识有有限,因此企业一直处于粗放型的管理阶段。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及竞争环境改变后,对于如何“二次创业”,如何在国际环境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处于迷茫状态。其次,由于人才缺乏,企业员工大多是生产员工,对于管理、财务、营销等人才不足,而生产员工本身的素质不高,学历程度偏低,因而机械的按照“老板”的指示完成定额或定时生产,对于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意义不大。

     4、集聚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不健全与社会网络并不健全。一方面服务于企业的基础设施与公共物品,如供水、供电、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硬件投资不足;另一方面为集聚企业服务的软件投资也不足,行业组织也不健全。

     四、发挥集聚效应,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贸易的自由化与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资本将在国际范围内寻找更有利的利润增长空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入住中国,这将给刚刚加入WTO不久的中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如何利用全球化与本地化的优势,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有利的均衡点,将是这些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重视价值链从起点到终点的任何可能发挥集聚效应的关键点,疏通和顺滑集聚企业从产品的研发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在整体上发挥集聚效应,才是提高整体的竞争优势与区域优势,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的重要途径。当然这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一)增强集聚效应的企业对策

     下面这个图将对以波特业务单元之间的共享的模型为基础进行改进,从而有效说明集聚企业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利用。



集聚企业价值链的联结与相关的组织和机构的作用

     我们从上面这个图可以得出很多启发,图中的两个企业是约数,代表集聚区的集聚企业。集聚企业相类似业务的价值活动的关联形成结点。在波特价值链模型中九种价值活动的四项辅助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不足够的,对企业的长短期规划应包含在企业管理中间,所以应增加战略管理。迈克尔•波特认为价值链的联结可用于一个企业的两个相关的业务单元,同样,价值链的联结可用集聚企业的任何可以获得优势的可关联部分。当然,并不是说每个节点都关联才能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当市场交易成本大于内部交易成本时,可以对企业进行有益的拆分,形成独立的业务单元;当市场交易成本小于内部交易成本时,企业可以以一体化或购并的方式进行联合。集聚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各自构建的基础架构与资源在更广的范围内共享,可选择有益的结点(如形成战略联盟与技术联盟等),加强彼此之间的网络联系,有意识地维护集聚区的形象,对外用一种声音说话,而不是互相搞恶性竞争。

     2、根植于本地生产,在本地化与全球化之间选择一个有效的平衡点,这对当地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集聚效应有正循环与负循环之分,正循环效应可以使集聚变成良性,负循环会恶化集聚效应,过度依赖外资,可能会威胁集群的长期存在与磨灭当地企业创新能力。自觉的维护区域创新环境是每一个企业应该做到的。

     3、加强产品的通路建设与培育品牌优势。二十一世纪是物流时代,谁掌握了通路,谁就掌握了市场,集聚企业应当联合起来帮助供应商与销售商打造国际化的通路建设。当然,通路虽然做的很好,没有几个好的品牌带动也不行,培育几个有实力的品牌来提升区域形象也是集聚企业应该迫切考虑的问题。

     (二)增强集聚效应的政府对策

     1、完善基础设施,这包括交通、电讯等的网络建设,通畅硬件流通渠道;场地建设,比如大型交易中心,大型原材料采购基地等。 

     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这包括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当地的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建设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渠道;出台健全的环境保护政策,不能因为只发展经济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如果集聚区处于跨区域地带,相关的政府之间就做好通融。

     3、出资给高校与企业等为本地的人员建立定期的免费培训与讲座,以提高当地人员的素质,并做好当地社会保障工作。

     4、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意识地、有步骤地培育工业园区。

     (三)增强集聚效应的行业组织对策

     1、为企业出口产品寻求有利的融资途径、营销途径与市场动态;举办定期的产品博览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负责当地企业的形象与声誉的宣传与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在行业部门中成立一个法律部门,应对反倾销、反补贴、反技术壁垒等相关的贸易壁垒。

     2、充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人,定期举办企业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交流等。建议本地企业有效形式的联盟与合作,以更好的实现专业化分工或实现规模经济等;促进集聚企业的技术开发与投资咨询与科研单位或高校的联网,实现产品创新与市场的对接。

     3、做好区域的宣传工作,培养当地企业文化上的认同感以及发展本区的使命感。

     小结:

     集聚区的中小企业,还要与集聚区内的其它中小企业形成互动学习的关系,与集聚区内的政府、行业、其它相关的组织与机构联合,积极国际与外部资源与本地生产系统的有效结合,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共同致力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产品创新等增强群体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

     无论企业之间的战略结盟也好,政府与行业所做的主要努力也好,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政府的制度变迁与技术创新的能力。我国的企业大多以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的,一直处价值链的低端,如何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将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瓶颈。当资本流动进一步国际化,大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进驻我国,我国中小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消失,而创新则是永葆企业活力的法宝。中小企业应加形成互动的技术创新网络,并力求与国际上保持信息与能量的交换,积极的参与国际市场并利用空间与产业上的集聚在本地化的基础之上加强与国际上大公司的联系,增加产品的出的“质”与“量”,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上渐渐登攀。

     参考文献 :

[1][美]迈克尔•波特著,2002,《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
[2]Michael E.Poter,2000 ,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 in a Global Economy,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Vol.14.
[3]陈继海:《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模式比较研究》,《经济纵横》2003年第6期。
[4]杨圣明:《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市场》,《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
[5]王缉慈:《关于地方产业研究的几点建议》 chinacluster.org/df.php
[6]周松兰:《世界工业园区建设的内在机理及成功经验借鉴》,《市场经济研究》 2003年第4期
[7]Michael J. Enright, Regional Cluster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Research Agenda, 1996
[8]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2: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02/2003. Overview. “Competing through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作者李娜,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企业文化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文化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