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文化 - 方正能变成什么?

方正能变成什么?

  方正已非当年的那个方正。就像中国经济5年来快速增长转型一样,方正这个中国第一校企已变得结构复杂、体系庞大,任何想用老眼光审视方正的人都感到困惑茫然。一边硬性重塑企业文化,一边按部就班资本运作,尽管外界对方正的多元化微词不断,但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却笃定要走“IT为主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扩张之路”,他要带领方正冲杀出一条“血路”,做大做强。多元化浸淫,方正是否本色依旧?方正还会是那个高科技属性的方正吗?尤其是最近两年,方正在证券、信托、地方银行、钢铁、原料药等领域连续收购,让那些习惯于以中关村标准来判断方正的人莫名惊诧!方正到底会变成什么?更有价值的,是方正能变成什么? 

  为什么要走多元化的扩张之路?

  在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看来,专业化公司有两类。一类是安于现状,不求扩张。这对于方正肯定是不够的。另一类是扩张性的。但如果按照一个扩张性的专业化公司来发展,方正就要采取新的策略,就是在若干个行业里,方正要选择一些行业做核心技术,另外一些行业虽然没有核心技术,但是要在管理、销售等方面做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行业里名列前茅。这样,每个行业都是专业的,而总体上看又是多元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方正很多业务发展空间已经有限,内部挖潜空间不大。方正要想做大规模,GE的多元化扩张模式值得借鉴。

  走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的扩张之路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认为,方正未来要产业与资本两个轮子一起转,走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的扩张之路。董事会对选择进入的领域定下了三个基本条件:一、必须是市场领域相对较宽,并处于上升期的行业;二、必须具有专有的经营管理或技术优势,不受制于人;三、必须有该领域的专业化人才。从而逐步形成在每个领域里保持专业化,整体上多元化的战略格局。资源性、牌照性的产业都是两年前圈定的方向。 他着重指出,王选教授在董事会讨论期间特意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赞成集团走“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道路;我同意“专业的事情应当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化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而不是由那些IT班底去管理钢铁或者证券。体现在方正集团的人事任命上,则是来自凯地的李友、来自光大银行的邓世敏等相继成为集团的执行总裁、副总裁。魏新对方正多元化模式的表述是:“坚持以IT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结合金融资本,有选择地介入一些传统行业。”转变为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利用直接或间接融资市场,在高技术产业之外投资收购一些传统产业。 

  IT精英的缺失?  

  PC及数码产品制造、多层电路板构筑了方正科技未来三年的核心业务,30-35亿元的销售额、15%的利润率,这是珠海多层带来的财务收益。但这仍不是方正IT制造技术的全部。后王选时代的方正技术路线似乎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然而在中关村乃至中国范围的IT峰会上,却日益缺乏方正阵营的企业领袖人物。方正并不缺乏IT技术方面的研发人才。自王选之后,肖建国(彩色排版印刷)、邹维(信息网络安全)、汤炽(e-BOOK)、周争峰(图像)、李平立(日文照排)、杨斌(RIP)等北大背景或校外的技术专家依然活跃,但遗憾的是,这些人都不是长于市场运作的经营者。  

  方正2.3亿并购寻求PC突围 

  方正发言人称,公司为选择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已考察了较长的时间,新近并购的珠海多层其产品毛利率在30%左右,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可能成为方正继电脑之后的另一项主营业务。扩大规模优势方正仍然不会放弃PC业务,虽然利润率在逐渐下滑。方正科技认为,PC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低,规模经营是PC行业的一道门槛。PC企业的主要生产成本为零部件的采购,而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又取决于采购的批量。与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联想相比,由于采购量的差距,方正的采购价格较联想略高。方正此次配股募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投向就是扩大生产规模。方正拟将1.5亿元用于对其控股子公司——东莞市方正科技电脑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其中1.2亿元增补流动资金。随着东莞方正新生产线的建成和投产,其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台。与此同时,方正已在管理水平和成本控制方面下功夫。中报显示,该公司200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25.4%,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57.65%。

方正能变成什么? 

  PC市场总体上在渐渐回暖,方正科技可以获得意外的收获?

  方正科技执行总裁祁东风说,“商用PC市场已进入综合的立体化竞争状态。”虽然市场充满变数,但只要摩尔定律起作用,任何一个厂商在做深行业市场后都会发现机会无处不在。祁东风认为:PC市场总体上在渐渐回暖,首先,在教育行业所蕴含的市场总量是相当惊人的,这部分市场远未饱和;此外还有中小企业市场,虽然单个规模较小,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个市场每年诞生的商用PC销售数量依然非常可观;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真正实现计算机较高级应用的企业在全国的1000多万中小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方正科技期待2004年在这些行业市场取得更大的成绩。政府对电子政务不遗余力地推动,对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拉力,各级电子政务工程不断走向深入等等都可能给商用PC市场带来潜力无限的商机。方正深信深耕区域市场也将会带来意外的收获。可是方正集团只持方正科技7.02%股权,算上方正系其他成员所持方正科技股权,总数也仅为11.86%,对方正系的业绩贡献有限。在收购众多规模不等、互不关联的公司之后,方正将如何消化?在扩张中的亏损以及亏损中的扩张之间,如何求得最佳解?分析人士认为,以今日方正系规模之大和业务之驳杂,整合的成功与否尚要业绩来证明,而非打包和业务归集那么简单。

  商业文化可以战胜校园文化吗?

  方正已不是那个书生意气的方正,资格最老的肖建国也认可这个变化。虽然他担任过方正电子总裁,现在是集团副董事长,但下级和秘书们仍然习惯于称呼他“肖老师”。“老师”这个称呼在方正有着复杂的意义,一方面是对于来自高校技术研发人员的尊敬,一方面又暗示了某种商业运作中的师源关系。这种潜在的关系让很多职业经理人在方正感到压抑。体制问题不是方正的根本问题?

  在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方正看来,目前而言体制问题不是方正的根本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认为原因有,股权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单一股东的干涉,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方正,因为北大很开明,不会那么做;但是由于产权和人事制度上的模糊不清,北大方正无法获得变革的动力源和制度支持,从而使这家“产品或技术导向”的公司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很难获得战略思想与组织变革方向的统一。而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是北大方正的董事会、公司管理层到今天也没有在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比如用什么来凝聚员工思想?用什么安排持续增长的业务线?用什么驱动组织竞争?什么才是公司持续增长的动力源?)上,获得最基本的“组织性”认同。

  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长盛不衰,而一些公司却昙花一现?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公司之间持续发展上的差别? 姜汝祥认为,一个公司要做好,必须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但一个企业要持续,却依赖于它的制度和文化的创新。反观北大方正,却一直在产品层面和如何变现“北大招牌”上徘徊。这方面的努力也许能够帮助方正获得暂时的利益,但却会积累优势背后“外在资源”与“内在能力(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矛盾: “北大招牌”优势背后是学校董事会、公司管理层与市场趋势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推算,这些矛盾基本上无解,因为如果没有明确的企业远景和核心价值观,没有基于市场和竞争态势的战略安排,没有基于公司组织能力去构筑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某个人的技术权威优势,产品技术上的优势与品牌上的优势,甚至政府支持上的优势,都一钱不值。

  北大方正必须面对的问题?

  首先是公司定位问题。北大方正至今也没有真正定义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盲目地扩张对北大方正核心竞争力毫无作用!

  第二是业务战略与相关的管理控制体系问题。方正曾经表示过不追联想,想做GE,要将高科技市场的高利润高风险,与传统行业的稳定结合起来,依靠传统行业来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问题是,GE的多元化是与其战略的超业务性(全球化、服务、六西格玛、电子商务),与其卓越的业务管理系统相联系的。北大方正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一个以产品技术导向为主的公司,这种公司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去做多元化,前景让人担忧。

企业文化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文化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