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文化 - 方正归来 高层整齐亮相 魏新三层布局

方正归来 高层整齐亮相 魏新三层布局

   方正归来 魏新三层布局

    从几年前的内忧外患,到4月25日所有高层整齐亮相,方正渲染着“强者归来”的情绪。在1月“魏新离职”和3月“人事叛逃”风波中被大肆炒作的方正,这次主动走到媒介前台。集团董事长魏新说:“方正要揭开神秘面纱,让公众了解。”

    之所以有“被了解”的底气,是因为自认布局已成。

    数度并购之后,方正思路显现,即以传统和金融行业的资产和现金流作支撑,辅助“第一主业”高科技的扩展。三层保障机制是,高科技业务本身有了层次分明的布局,其次通过集权管理实现对具体业务和整体布局的掌控,最后以“人事稳定”保证集权的实现。

    搭台是为了唱戏。

    接下来的问题是,支撑高科技产业稳健发展的三层机制会经受怎样的考验?未来几年的多元化整合能否实现?校企改制会有怎样的影响?在魏新的人事布局里,李友这颗星会亮到几度?

    并购思路

    让人看不懂的是方正的并购。就在前一天4月24日,魏新被评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并购人物,名列第二位。因为在这一年,方正集团接连在金融、医药、钢铁三个领域出手,布下三颗棋子。

    魏新在领奖时说:“并购的意义不在于财富的转移,而在于财富在转移中实现了升值。”方正三大并购的“升值”在于:一方面,方正理念的注入使被并购企业本身效益提升;另一方面,被并购企业的稳定运行支撑方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所谓以传统行业“养”高科技。

    第一个效果似乎正顺利显现。

    2003年7月,方正收购苏钢集团90%的国有股权,03年全年苏钢实现销售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42.36%;利税3.75亿元,同比增长4.51倍。

    而至2003年底,重庆西南合成制药公司实现各项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合成股份实现净利润505万元,同比减亏1.58亿元,实现年度扭亏。

    至于金融,方正证券完成增资扩股,资产规模由5亿扩至12亿;同时方正以零并购方式重组武汉正信,以打包旗下所有金融机构。而方正旗下的投行业务盈利已有1亿。

    2002年方正集团业绩约145亿,而2003年上涨55亿达到约200亿,利税总额10亿。

    对于方正,实现并购价值的最终落脚点是在第二方面,即魏新所说的“用传统行业稳定的资产和现金流为高科技主业保驾护航,以降低其高风险。”

    所以被并购企业本身的成败不是方正的成败;在传统业务的支撑下,高科技产业是否有出路才能决定方正的成败。

    如何保障

    王选的激光照排造就了方正,但是方正人自己也承认,激光照排的发展具有偶然性。所以如何降低偶然性,如何保证高科技产业有稳健的发展,成为方正重塑金身的关键。而这需要一套机制。

    目前看得见的第一层机制,是方正集团执行总裁李友所说的“业务布局”,以有“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在IT软件层面,方正拥有三项原创核心技术:1、激光照排技术,2、数字版权保护技术(e-book),3、网络安全技术。

    形势却不乐观。激光照排仅限于中文、日文等方块字市场,没有魏新所要求的“充分国际化空间”;数字版权保护同样基于中文、日文市场,而在这一领域,书生公司已在市场规模上领先;网络安全技术则面临激烈竞争,更没有激光照排的垄断优势。

    在IT硬件层面,方正在向PC上游的核心元器件迈进:1、PC为主的终端产品,量大利薄,带来现金流,净利润率只2%;2、线路板,收购珠海多层线路板厂,量小利高,净利润率15%;3、锗硅芯片,预计2005年投产,净利润率30%-50%。

    在IT硬件业务上,可以看见清晰的由主体业务向种子业务逐层过渡的布局。李友认为,如果运作良好,这可以带来未来三年的稳定增长。

    而另外一颗显眼的棋子,来自方正连宇自主拥有的LAS-CDMA通信技术。虽然数年前在与大唐SCDMA的争锋中落败,LAS并未放弃。有媒体报道,LAS与英国运营商沃达丰有合作意向。同时,魏新表示,关于LAS的重大新闻发布即将到来;李友称,LAS有单独海外上市的可能;而LAS技术发明者李道本更将LAS定位到4G时代。

    业务的背后是管理。具体业务发展壮大的保障来自于一套管理机制的运作。“铁碗”魏新的选择,是“集权”。

    方正的发展战略,从制定到实施,以魏新的“一个原则,五个统一”为基调。一个原则是控制权上移,经营权下放。五个统一就是财务、投资、人事、品牌和内控的统一管理。

    就在介绍四大产业集团的负责人时,李友特意强调,集团总部对各产业集团的职能有直接控制。软件控股和投资控股的董事长由集团总裁张兆东担任,金融控股的董事长则有魏新亲自担任。金融资本担负着为产业供血的职能,这使得魏新的集权掌控思路更加明显。

    人事:最终的定数

    集权的管理可以保障对高科技产业布局的掌控和落实,而对集权管理的保障就涉及到方正最后一层体制保障:人事稳定。

    实际上,25日方正高层能够坐在一起,用同一个声音对媒介说话,已是魏新掌控下人事稳定最好的注脚。不过问题在于,目前的稳定会不会在校企改制之后或者魏新身后发生变化。

    魏新提到,方正改制之后,北大控股将会占到50%以上的股份,方正管理层持股20%-30%,其余股份会有第三方溢价购入。魏的潜台词是,北大拥有绝对控制权,那么作为校方代表的魏新的掌控力度就不会受到削弱,核心不变。

    但疑点在于,改制之后,魏新作为管理层一员而持股,自身身份会由校方代表转化为管理层代表,身份的分离会不会对魏自身造成影响?到时候,魏新在上任之初向校方保证的三条自律恐怕就要有新的考量角度。

    另一个疑点,来自人事更替。魏新曾在年前向记者表示:“我在方正的任务,就是要让方正在没有我以后依然稳定发展。”然后魏新在当时认为,他还不能离开方正。其实魏新的判断标准不外乎两条,其一,方正是否走上了自我发展的轨道;其二,有没有能够替代魏新的新领军人物。

    魏新不足五十,谈退休时日尚早。但假设魏新某一天功成身退,那其现在树立的绝对权威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过渡下来,恐怕是需要尽早考虑的。华为、联想、海尔,教父级企业家的接班始终是一个问题。

    李友是应该被关注的一个。有媒体评论,“李友已是方正的核心人物。”在25日媒体见面会上,集团总裁张兆东主持会议,而由执行总裁李友名正言顺的对集团产业架构和发展思路进行解说。在而后的记者问答中,李友的回答频率和魏新旗鼓相当。一派少壮声势。

    几年来,方正四处并购的战略重点使拥有资本运作背景的李友正有用武之地;而李友强调:“方正会停止并购,未来以资源整合为重。”一方面,李友确乎要主导下一轮的产业整合,另一方面,脱离并购舞台的李友是否能在实业发展上有所建树,想必关乎其在方正真正的前途。

    而“凯地系”的历史背景使其有别于其他在方正打拼多年的“老方正”面孔。一方面,李友自身和魏新都尽量弱化李友的外来背景,魏新就在一次采访中称“凯地系”已烟消云散,李友已是实实在在的方正人。

    而另一方面,有业内观点认为,在校方遗留势力盘根错节的方正,李友的“非方正背景”恰恰成为一大优势,当年魏新初到方正正是赖“中立”立场施行铁碗。

    手记:魏新数年搭建起来的舞台算得上宽广,但横跨四大产业集团的结构的确对整合力和控制力提出特别的要求。否则方正又会落入当年散漫的多元化困境。整合需要实力,控制需要铁碗。这便是对魏新团队的挑战。



企业文化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文化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