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人力资源 - 不想当末位?那就淘汰——明基在绩效考核中的主管文化应用

不想当末位?那就淘汰——明基在绩效考核中的主管文化应用

  2001年黄仁宏来到明基集团HR总监的岗位上时,感到压力最大的事情之一是每年两次的绩效考核,因为绩效考核的结果除了奖优,就是每次10%的人员淘汰率。虽然已经实施了3年多,每年的4月和10月仍然是黄仁宏所带领的HR团队最忙碌的时候。

  笔者在苏州明基营销中心总部见到黄仁宏时,2003年的第二次绩效考核已经接近尾声,黄仁宏欣慰地说,“明基的绩效考核经过三年多的经验积累,不断修正完善,制度实施越来越有感觉。”

  焦点是主管问题

  明基1993年开始在苏州建厂,正式实施末位淘汰是从1997年,那时就把权力放给主管,到2000年全公司开始实行每年4月、10月两次绩效考核。10%的末位淘汰率,数字看起来简单,但如何让这10%凸现出来?明基在实施末位淘汰之初有两个难点。

  困难之一是主管的目标管理不够充分。末位淘汰的难度与部门的特性有关,但与部门主管个人管理的风格和方式的关系更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很多主管来讲,做末位淘汰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主管因为忙、面子、没有压力等原因不愿意做,不会给下面的员工指出不对的地方,只会说他们做什么都好。说白了就是好人主义很普遍。

  工作过程中有无目标管理往往决定了解决主管困难的压力大小。黄仁宏发现,如果主管在日常工作中,给员工设立目标,有明确的规划,那就容易实行目标淘汰制。实行末位淘汰的开始几次,淘汰工作开展困难的主管除个人因素外,没有对员工针对目标完成情况讨论清楚——当然这种清楚是相对的,但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那么要去淘汰下属的时候,就难以说出让下属信服的一二三来。因为平时定的标准不明确,很多工作没有跟下属交代清楚,下属有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也不知道自己很差,到最后直接说要把他淘汰,这往往令人难以接受。

  明基的研发部门中有一名员工,在今年4月的绩效考核中,主管认为其绩效表现不好跟他谈话,员工的反应非常强烈,倒不是主管没有把目标讲清楚,之所以没有达成目标,是因为还有其它很多因素,主管认为这些因素和困难他应该克服。但员工认为不公平,因为其他人没有碰到这些问题,就有抱怨,产生了纠纷。

  后来,人力资源部与主管一起去跟员工沟通。HR认为,除非是影响力非常大的外力因素,如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等原造成达不成目标还有情可原,而事实不是这样,是员工自己没有与主管沟通,没有想办法去消除困难,结果目标没有达成,所以问题还是在员工本身。通过这些沟通,员工最后承认自己在完成目标上确实出现了问题。

  困难之二是人情关。因为直线经理、部门主管与员工天天相处,工作中的感情因素在执行政策时是避免不了的,所以主管们一般不愿意做淘汰,即使一名下属表现不是很好,但还是会给他一个机会;或者干脆认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没有到淘汰程度。把末位淘汰的权力直接放给主管,各部门还会跨部门比较,于是有主管说,我的部门比他的部门好,我的10%与他的10%有一定差异。而从公司定位来说,既然要淘汰,一定可以找到可以淘汰的人,这就跟考试一样,不可能全部都是优等。因为感情的因素会左右考核,所以HR在绩效考核系统上向主管讲明,10%的末位比率一定要评出来。如果离10%有一定距离,会让主管重新打分,部门太小就放在一起打分。

  除了上述问题,明基的管理层还注意到,末位淘汰的权力下放到主管,公司不必逼迫主管进行末位淘汰,只要业绩有压力,部门就会有末位淘汰。但涉及两个问题,有时需要淘汰的人,并不能在短期绩效考核中表现出来(而主管一般看短期绩效),明基半年一次绩效考核,主管不会把部门绩效不佳的原因归结于该不该淘汰人上;还有就是公司控制人力的时候,很难做得细,虽然有绩效评比,但有的部门不是利润中心,没有办法控制用多少人。打个比方,有时人力预算是多出来的,10个人还是12个人?部门主管有一定的谈判空间,10个人是优秀的,但是招了11或12个人,其中一两个是差的,但不一定把这一两个人给淘汰,因为整个部门的绩效是好的,多了的两个人其实没有发挥功效。所以还需要强迫主管末位淘汰。这样主管在选择的时候,会选择相对较差的员工,末位淘汰的目的就达到了。

  直接淘汰好不好?

  每年10%的末位淘汰其实是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5%左右的被绝对淘汰,另外5%要做调整——调换部门或者辅导培训,如果调整后三个月内表现合格,就不会被淘汰。

  第一种,如果主管认为表现不佳的原因在于工作本身与他专长不符,就给他调换部门,但这种救济情况有一个条件,即员工从来没有调整过,如果之前调整过一次,那么就不会有机会了;

  第二种情况是刚进公司,在绩效考核时成绩并不理想,但认为有潜力做好工作,做半个月的辅导期,然后做绩效考核,在后半年的时间里再做一次绩效考核,两次考核的成绩不能在后十名之内,否则就会被淘汰;

  第三种情况,如果主管认为通过辅导也不会起作用或者培训会浪费公司很大资源,就直接淘汰。目前在明基,真实的直接淘汰率为10%的末位排名者的三分之一多,三分之一留在部门辅导,不到三分之一的进行轮岗。

  因为每个部门的具体情况还不一样。轮岗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需要另外一个主管同意是最大的障碍——除非说服主管,说某个人潜力非常大;如果让员工去另外一个部门实行轮岗,让人感觉硬塞过来的,会有逆反心理,即使愿意接受,有时候也是基于人情,这样整个制度的流向就不对,因为主管一般不会想“这名员工可能还不错,可以到我的部门来试试”,而是会认为“你们认为不好的人,让他到我这边来,会对我部门的绩效有坏的影响”。

  这样,原来部门的主管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让他留下,另外一个就是淘汰掉。做每一个选择对主管都是一种考验,都有压力,这样主管就会反复权衡利弊。刚开始实行末位淘汰的时候,很多主管都选择让员工留在本部门进行辅导,但这样问题就出来了,第二年的绩效考评还是不好,就只能淘汰,而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推给其他的部门是不可能了),如果为了让这名员工留在明基,那就意味着本部门的另外一名员工要离开,这是一种不公平的处理方式,会让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出现问题。如此一两次后,主管会对自己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要留一个麻烦砸自己的脚?要做辅导计划,还要做很多相关的工作,然后明年的考核还继续排在末位。与其将问题留到明年,不如今年就直接淘汰——除非很有把握明年将他拉上去。”

  “定终身”和职位递补

  “定终身”和职位递补,这是末位淘汰的事前和善后工作。

  如何让淘汰的人和留下的人都感觉到淘汰是公平的?指标的制定和主管的考核两者相辅相成。考核指标分部门来做,部门自己做具体考核项目,HR部门做指导性的工作,如考核要分两大类,一大类是职能类的考核,一大类是业绩类的考核。然后订出大项目,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工作质量状况等。具体题目如何设计由部门做,HR不会参与具体的工作,只是审核。这样就把权力充分放给主管。

  绩效体系本身无法做到公平,但绩效体系会让主管在压力状态下努力做到公平。有时争执很大,会让HR部门出来调解,一般HR部门会认同主管做出的决定。如果主管把优秀的人淘汰掉了,会影响到部门的经营业绩,所以主管不得不在淘汰时考虑到这一层面。

  员工在末位时如何能心服口服?能量化和客观、明确的指标是定好终身的首要因素;二是主管在考核过程中,必须收集员工成长的资料,这样给员工考核时有充足的理由,不管员工离开或者换岗都可以接受,这需要主管平日多做细致的工作。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多角度考核。如销售人员的考核,有督导他销售的主管人员,还有一个督导产品的主管,同时还会找跨部门的主管参与考核,这一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主管一个人定员工“终身”,也可以避免淘汰公司想留下来的员工。

  末位人员淘汰出局,这并不意味考核工作的完成。除了全年都在进行的常规招聘,明基公司一直主动训练员工不止做一方面的工作,人人都要成为多面手,这样当部门淘汰员工时,主管应该能马上找人来补上这个空缺。所以主管需要对部门工作进行协调,不能出现部门内一项工作只有一个人可以做的情况。

  主管在安排流程作业时,有没有办法让员工同时去做另外一项工作?这是一个难点。这样的工作对于某些资源性部门的难度尤其高,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分工比较细,人员调整对工作影响较大,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让员工兼任其他工作,或者教给员工工作的方式方法。而在工厂、销售等部门,由于共性较多,所以还是容易取代。黄仁宏看到很多大公司的招聘人员都是按照客户划分工作范围,从招聘、面试都是一个人负责,相互之间接手也比较快速,明基也想朝这个方向发展。

  不只做“坏人”的HR

  黄仁宏说HR在末位淘汰中扮演的是“坏人”角色。淘汰的权力在部门主管,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末位淘汰的主管连一半都不到。HR不能直接淘汰员工,仅是制度推动者,如果部门绩效考核结束没有末位淘汰,就会去跟主管讨论,找出需要淘汰的人或者让主管解释为什么没有人被淘汰;需要与员工解除合同、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时,HR也要参与进去。HR推动末位淘汰制依赖于高层的支持,特别是有部门不淘汰人时,HR部门提醒他们一定要淘汰人,最后可能要反馈到高层主管那边。“除非这个部门表现非常好,否则高层90%会让部门主管按照规定淘汰,因为再好的部门也有不好的人。”黄仁宏对于自己的说法用微笑表示了信心。

  一个公司末位淘汰到底淘汰5%、10%还是20%,很难有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明基的10%淘汰率是参考GE公司和英特尔公司。他们对10%实行一刀切,而明基认为自己与那些公司在公司规模、管理基础等方面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一下子淘汰10%会有很大的压力,就采取渐进式的,然后不断总结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确定比例。如果5%的淘汰率还留有不合格的人,会再调整。黄仁宏认为,公司在留人才时,如果流程,公司分配、主管能力跟不上,那么5%、10%的淘汰就不会起多大作用。

  “实行末位淘汰的公司需要员工个人附加价值比较高;公司给予的待遇好,工作有挑战性,工作环境好,考核体系明确,这样就会吸引很多的人,不会因为末位淘汰使公司人才流动性加大。当然,人才升级,公司是否有发展、有新的业务让员工去做也是关键的因素。如果我们达到这样一个标准:公司淘汰的人到外面找工作都是中等人才,那我们公司就成功了。”黄仁宏最后给自己的工作设定了一个目标。 



人力资源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人力资源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