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综合管理 - 理财教你几招防“上钩”

理财教你几招防“上钩”



    文前提要:精妙的文字游戏如今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上屡见不鲜,我们权且把它称为理财产品“钓鱼术”。种种“钓鱼术”尽管经过了精心的包装,目的仍然只有一个,遮掩产品的某些缺陷和风险来诱你上钩。而“鱼饵”的背后,可能是大大缩小的实际收益,甚至可能是潜伏着的巨大风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双“慧眼”,才能抵制住“噱头”的诱惑,看清楚理财产品的本来面目。

    人类文字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同一个事实,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示,而不同语言所起到的效果,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精妙的文字游戏如今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上屡见不鲜。它看上去绝对诱人,总是收益很高,业绩显赫,让你感到“很有赚头”,然而当你掏出钱后才会发现,其实“赚头”很少或者根本没得可赚,但此时毫无疑问的是,你已经“上钩”了,没有回头路好走。

    我们权且把这种手法称为理财产品的“钓鱼术”。它似乎比以往那种将保险当作储蓄卖给市民的陷阱(本刊第116期封面文章曾做过报道)更高级些,而且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甚至会非常“严谨”地在一个根本不起眼的地方“提醒”你,该产品有风险或者宣传资料中的案例非实例。种种“钓鱼术”尽管经过了精心的包装,目的仍然只有一个,遮掩产品的某些缺陷和风险来诱你上钩。

    “障眼”花样不断翻新

    理财“钓鱼术”在最近几年里花样不断翻新,可用的“鱼饵”有很多,而高收益率,无疑是他们手中永远最有效的。比如说某储蓄类保险可以让你获得足足16万元的高收益,或者是美元理财的年收益率可以高达14%,再或者累计净值增长率高达29.74%的开放式基金,任何一个“噱头”都大到让你心动。然而如果你仔细地研究一番后,事实的情况却是——保险的实际收益率只有2.38%,而且资金被长期套牢无法流动;14%的美元理财收益率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号称7个月达到了29.74%的收益率的股票型基金也在成立1年零8个月后,累计收益率只有20%。

    画个最高收益的“饼”是银行外汇理财营销中通用的“伎俩”。其心思很容易猜到,为销售增加点卖点而已。在美元升息的背景下,各类外汇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且同质性强,很难有什么独特的竞争力,于是银行开始在收益率上动足功夫。如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投资者在产品宣传资料上看到的收益率,永远是排除各种风险之后所能达到的最佳收益率,而诸如最高、最好之类的字眼也开始频频冲击我们的大脑,类似“名义收益率”之类的新名词也随之出现。他们通行的做法是在收益率之上蒙一层面纱,而要想得到最实际的投资效果,就要看你的辨别能力以及你的运气了。

    而把过往的业绩亮点“浓墨重彩”,却对自己的收益滑坡“忽略不计”,则是基金公司宣传折页上常见的内容。保险公司在推销投资储蓄类的保险时,做法却更为聪明,它给你一个“西瓜”大的收益想象,又给你一个“芝麻”大的实际收益。无论是在它的宣传单页上,还是在保险代理人的口述中,都是把投资多少万以后得到多少万作为吸引人的最大诱饵,而投资和收益之间的巨大差异也的确成为许多人购买此类保险的理由。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投资人都没有弄明白,金钱是具备时间价值的,40年后的10万元能与今天的10万元互相比较吗?而如果算上这种时间价值,这些投资储蓄类的保险也就只有银行定期储蓄的收益,有的甚至还根本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风险。

    时下流行的个人信托产品和个人委托理财则完全是拿高收益来进行诱惑。高收益诱惑的背后是隐藏着的高风险,然而从产品销售者那里,投资者往往得不到提示,而只有在自己投资失败时才恍然大悟。

    如何慧眼识“噱头”

    障眼“鱼饵”的背后,可能是大大缩小的实际收益,甚至可能是潜伏着的巨大风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双“慧眼”,才能抵制住“鱼饵”的诱惑,看清楚一个理财产品的本来面目。

    不要盲目看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是越高越好,投资还要适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一些预期收益率较高同时风险也较大的理财产品,比较适合那些资金实力较强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大的投资者;而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普通投资者,应该倾向于一些相对稳健的投资产品;同时对于那些无法承受本金损失或者资金有特定用途的投资者,应该选择那些保本、收益稳定的准储蓄类产品。

    投资前做好功课。“鱼饵”之所以有效,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大多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的现状。如保险都经过复杂的精算设计,其实际收益率也就隐藏其中,普通投资者很难领会其中的门道,当然就也无从计算实际收益;而外汇理财中也大多涉及汇率、利率,并与近期行情密切相关,这些专业领域的知识普通投资者并不关心也不具备,因此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也就显得茫然。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投资者在选择一个理财产品之前,做好功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自己积极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对专业人士的咨询也很有帮助。很显然,如果你了解了美元兑加元历年来的波动幅度,你肯定会对其能否达到14%的美元收益率也有一个判断,同样,你了解了什么是期权并了解欧元兑美元的大致走势,你也就不会对其名义收益率打动了。

    对待关联条款要有耐心。很多隐藏的条款是为维护产品设计者自身利益而设计的,他们在销售产品时自然一笔带过不着力解释,而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复杂的产品合同,有的甚至没有对相关条款通读一遍就匆忙签字,直到被忽略的条款发生效力时才如梦方醒,这都极不可取。这种现象发生在保险上往往是忽略保单的现金价值,发生在信托产品上则是忽略信托计划里的关联关系从而为风险埋下伏笔,而在外汇理财产品上,则是银行是否有提前终止的权利或者是展期的权利,这些都是影响投资者收益的重要条款。

    教你几招防“上钩”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能在“噱头”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仔细分析了保险理财、银行理财、信托理财、基金理财、委托理财等领域可能出现的“鱼饵”,并通过一系列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就是希望能帮助你在面临此类诱惑时,更加理智而清醒地面对。

    我们希望能告诉你的三个基本要点:一是高收益的背后必然是高风险,“噱头”永远是诱惑你接近高风险的工具;二是投资尽量挑选自己熟悉的领域,等到自己对投资项目有所认识的时候再出手更为稳妥;三是在有风险预期的前提下,力图在投资之前明白自己的风险在哪里,如果不明白,宁愿选择不投资。

    同时对于各类理财产品,我们也将根据操作实例,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投资者能够在各种产品建立一个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投资,避免盲目带来的投资失败。

    例如保险,我们的观点是,它最本质的功能是保障,很难在投资方面有所建树。分红类险种的实际分红很少向社会公众公布,缺乏透明性,而一些储蓄类险种,收益率也只在2%~3%左右徘徊,和定期储蓄的收益水平差不多,并不算是“胜人一筹”的投资工具;对于外汇理财,我们的提醒是,在一个相对竞争比较完全、开放的市场上,大家面临同样的国际市场,机会和风险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人民币产品还是外汇理财产品,各家银行的收益率也应该趋同,很难有大的差异。如果哪一家的产品有相当惹眼的收益率,那倒是提醒你要仔细研究一番了。而对于基金而言,过往业绩固然重要,但它也只是过去一个团队在过去的投资组合下取得的收益,而新的团队和投资组合是否能维持过去的业绩仍然需要时间验证;个人信托和委托理财永远只是适合富人的游戏,它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本金不保,而在信息不透明的前提下,投资者通常是最后一个获知风险的人。



综合管理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综合管理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