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营销 - 中国白酒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白酒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白酒发展趋势      1、白酒优势品牌发展迅速。   近年来,中国白酒企业在经历了广告战、包装战、促销战、价格战、质量战、品牌战等一系列大战的洗礼之后,全行业的整体局面已经形成。第一集团品牌如四川的“六朵金花”、贵州的“茅台”、湖南的“湘酒鬼”、安徽的“古井贡”、山西的“杏花村”汾酒、山东的“兰陵”和“景芝”、江苏的“洋河”与“双沟”等占有了有利的竞争地位;第二集团品牌如云峰酒业的“小糊涂仙”、河南“仰韶”、山东“泰山特曲”、安徽的“百年皖酒”“迎驾贡酒”、湖北的“稻花香”在区域市场表现强劲;中国白酒的优势品牌已经形成。第一、第二集团品牌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   白酒优势品牌集中原因何在?,一是市场化竞争的优胜劣汰,上述优势品牌始终稳健跻身于前20位效益最佳企业行列;二是优势品牌在内的前20家名优酒厂其经济效益之和已经成为全行业整体效益的中坚;三是品牌竞争摆脱了原来以国家评定名酒的局面,一切以市场的表现为依据。2000年,利税排序前20名白酒优势品牌生产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09.15亿元、利税总额73.80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6.17 亿元,分别占据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额513.25亿元 的40.75%、占利税总额(127.51亿元)的57.88%、占利润总额(43.27亿元)的83.59%。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前20家优势品牌的销售利税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为35.29%和17.30%,分别较全行业平均销售利税率(24.84%)高10.45 个百分点,较平均利润率(8.43%)高出8.87个百分点。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白酒优势品牌正以其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品牌优势、较显著的品牌效益实力,在白酒行业中占据日趋重要的地位,白酒的生产和销售正加快向着区域化和品牌化集中。同时,伴随税制的调整、国家对白酒市场宏观环境的治理,企业的未来分化将更趋明显,众多微利和亏损企业必将更快地被淘汰出局,白酒的行业集中度将会更进一步提升。第一品牌基本上占据了中国白酒消费的高端市场,实现了全国网络的覆盖;第二品牌正逐步扩大区域市场,并成为白酒消费中端市场最强劲的品牌。    2、调整与创新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唯一出路   面对WTO,面对新经济的浪潮,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白酒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答案只有一个:调整和创新。在中国的白酒行业发展中,我们不仅缺乏科学的营销管理,也缺乏系统的品牌管理,更缺乏白酒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面对国际品牌的大量涌入中国,虽然白酒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的结晶,受到的冲击比较小,但是白酒的品牌运作、物流管理、营销管理都停留在十分原始的水平,能否打破管理和观念的瓶颈是白酒产业调整和创新的意义所在。   ●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   从产品结构调整上看,低度化、营养型、纯净化将成为未来产品调整的发展必然方向。在营养型白酒尚不成熟之际,各种配制型营养白酒早已大行其道,及时满足了日益高涨的市场消费需求。譬如湖北的劲酒、海南的鹿龟酒、内蒙古的红茅药酒、内蒙古的“奶酒”以及今年秋季糖酒会新品“九加红”等等。今后市场上营养型白酒将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至于白酒的纯净化,这两年通过众多媒体的广泛讨论和推介,其代表产品——新型白酒已揭开神密面纱,消费者从最初不理解到逐步对它产生好感再到对其酒体成份纯净化的日趋认同,纯净化白酒正占据愈来愈大的市场份额。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创新技术在白酒酿造上的运用是中国白酒企业的薄弱环节,也是白酒产业摆脱传统工艺缺陷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白酒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必须坚持独特传统工艺和新兴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白酒脱离低技术,低门槛的产品形象。高科技和传统的结合也是中国白酒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产业结构的调整   白酒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如下两个重要层次:一是市场结构的调整、企业内部机制的调整;二是传统白酒发酵技术通过调整逐步向现代发酵技术转变,也就是说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从根本上置换传统产业的技术基础。   市场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内部机制调整对于第一集团白酒品牌意义重大。第一集团的品牌必须致力于品牌资产的管理和重组,致力于品牌的国际化管理;在让白酒保持传统民族风格的同时,发扬中国白酒的民族文化内涵;还必须致力于建立适应国际化营销的企业机制,建立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组织,建设有东方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第二集团品牌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必须解决好区域化和整体化的矛盾,致力于普通消费品牌的建设,重视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置换创新。   ●品牌战略的调整和创新   近年来,困扰白酒行业的一个大问题是白酒“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   这种现象首先出现在白酒的香型和口感上。曾经多姿多彩的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凤香、豉香、芝麻香、兼香型争奇斗艳的白酒天下,经过近10余年来市场鏖战之后,而今几乎已经变成浓香型的一统天下了。而浓香型中的纯浓、泸浓和多粮浓的不同口感也因为另外两“浓”的风格渐失而向多粮浓口感方向靠拢。难怪不少酒民抱怨:现在就差天下白酒一个味儿了!     继香型、口感日趋“同质化”之后,白酒的品质、包装也迅速向着“同质化”方向发展。随着白酒现代化酿造、勾调、检测技术的普及与完善,加上新工艺白酒技术的大量应用,白酒的基本质量水准已十分接近。除茅台、五粮液、酒鬼、古井、全兴、剑南春、汾酒等优势品牌的顶级产品因工艺独特尚能保持一定特色及质量优势外,其余大部分白酒产品已基本走向同质化。至于产品的包装水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陶瓶、瓷瓶还是水晶瓶、无论凹板印刷、电脑设计还是镶金镀银,无不随心所欲、手到擒来。于是乎当今酒类市场上各类产品既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却又个个似曾相识、了无新意。   如何寻求一条突破的道路?品牌战略的实施是白酒产业的唯一出路。   首先是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不论是浓香,酱香,还是其他香型,保持白酒独特的产品香型是品牌核心价值体现的第一步。 这是品牌有效与竞争者区分开来的方法——也就是说,除非品牌有差异,否则就不存在品牌个性。核心价值的体现是一个求异的过程,而不是趋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品牌的吸引力——让消费者识别品牌中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质量和属性。   第二是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特征的充分体现。历史价值是通过品牌对文化的表现和演绎表达出来,还体现在品牌的诉求和传播上。很多白酒企业在谈文化,但是对于文化的实质和表现在品牌运作中无法表现,这就是中国白酒和洋酒在品牌战略上的最大差距!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特征是通过对品牌的符号、包装、品牌诉求以及品牌宣传的整合来表达品牌的传承,品牌的主张。   第三,品牌的调整和创新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必须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需要。假如品牌满足的需求是纯本土的,就无法向国际化发展。纯粹的国家品牌或地方品牌永远无法成为国际性品牌。    中国白酒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白酒要走向世界,首先应解决产品的工艺创新问题。我们都在说白酒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品;但是传统工艺是依靠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白酒,对于发酵过程,依靠现有的技术力量是无法检测、监控的,这是中国白酒技术的门槛,也是白酒走向世界的最大阻力。无法检测产品的成分就意味着无法通过各国对食品的严格认证和检查。因此,中国白酒在技术上的瓶颈必须找到突破的办法,才能让中国的白酒摆上世界的餐桌。   其次,白酒企业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品牌管理制度,让老外“习惯”中国的白酒,习惯白酒的口感,习惯白酒传播的中国民族文化。 有人说,白酒出口只是针对国外华人,其他外国人喝不惯,出口市场小。实际上,市场是需要我们培养的,哪里来那么多现成的市场?国外的啤酒在开始进入中国时有市场吗?那时的中国人称啤酒为“马尿”、“泔水”,啤酒就是在这样的“不习惯”中培育出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洋酒也是一样,但是哪一个喝洋酒的不是把其当作奢侈的享受?所以,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必须确立品牌意识,品牌战略。洋酒、啤酒进入中国也曾经经历了引导消费、树立品牌,然后用品牌文化影响消费的阶段,我们的白酒也可以依样画葫芦走向世界!我们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也一样是老外向往的吗?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用茅台招待外宾,不少外国人都赞誉有加。我们的白酒有什么理由不能让老外习惯呢!重要的是,白酒企业的品牌是否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白酒企业的管理是否能够在国际上和竞争对手一争长短。   当然,白酒要开拓国际市场也必须重视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愿望。比如日本、韩国的消费者喜欢较清淡的白酒,如同福建沿海的“烧酒”;清香型酒就适宜开拓日本、韩国市场。东北的高粱酒和“伏特加”有共通之处,我们可以开发出中国特色的“伏特加”推向国际市场。茅台是中国的国酒,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老外上流社会的奢侈品,我们应该思考茅台的国际化品牌形象。总之,面对全球一体化经济格局,我们的白酒企业必须开发出适合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口味需求的各型白酒打入他们的市场中去。   第三,白酒走向世界,需要一大批国际化营销人才、品牌管理专家。白酒企业拥有强势品牌、实力强大还不够,还要有一群出类拔萃的营销人才、品牌管理专家。因此,白酒企业在整合技术、市场、品牌优势的同时还要整合智力资源,要有强大熟悉国际市场的人力资源储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白酒进入世界大市场是大势所趋。我们白酒应该承担起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重任,象当年啤酒、洋酒进军中国市场一样,到世界经济大舞台去展示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国酒文化!
企业营销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营销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