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营销 - 柳传志:整合风险是可控的

柳传志:整合风险是可控的

  “联想是主动出击,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实际上收购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成功或失败)的选择,而是有不及格、及格、良好到优秀等多种选择。在不及格的状况到来前会有一些症状表现出来,那时候就得认真研究应对措施。”说此番话的柳传志,其心中的忧思与怀想无人理解。   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第二天,其母公司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办公室接受了专访。   记者:三年前IBM与你们接触时,你们认为收购IBM是天方夜谭,而三年之后联想为什么能将这样的天方夜谭变成现实?   柳传志:我当时的意思是在没有想清楚之前,我们不会轻易做决策。我们考虑清楚了就不是天方夜谭。考虑清楚包括自己有什么东西,收购的对象是什么,收购完之后能做什么,然后才能做决定。三年来,我们将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联想国际化,将企业做大做强一直是联想的愿景,我们只是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做一个合适的决定。   记者:外电评价说,此次收购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与中国政府的合作,你对此问题如何看?   柳传志:海外一些媒体说我们是政府的企业,这不是真相。我以前在美国说过,联想的营收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消费电脑。与联想相反,美国的企业许多营收来自于政府和一些大的企业。消费类产品面对的是一般消费者,政府无需控制。拿此轮收购来说,联想的贷款全部来自于外资银行,如果政府支持,会是这样的吗?   事实上,一个美国公司和一个中国政府控制的公司是无法结合的,由于体制的原因,那样结合不好。   记者:但联想最大的股东还是中科院?   柳传志:虽然说联想控股由中科院控制57%的股份,员工持股43%。而且科学院委托我和董事全权代理,企业管理方式不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国有企业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企业领导人的任命是由政府任命的,大型国有企业老总由国务院任命,副手由组织部任命或由地方组织部任命,比如在金融、石油这样的行业。联想不是这样,我做董事长,是由董事会任命的。   另外联想的激励方式也跟国有企业不一样,我们的激励方式是跟业绩挂钩,是典型的股份制企业的做法。我们代表的是中国的普通民营企业,与IBM合作,是想把联想做大做强。   记者:此次谈判中,中国政府有没有出面?   柳传志:完全没有。我作为董事长向大股东中科院的路甬祥院长做过两次汇报,最后审批的时候报发改委,然后寄到国务院,由相关负责人(包括总理)签字,这些都是正常的程序。   记者:但海外媒体还是以“中科院下属企业接管IBM”为由认为,IBM做为计算机产业的鼻祖,有很多专利迁移到了中国。   柳传志:他们确实曾经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是社会就业,二是技术迁移。但这两个问题都不存在,新联想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在全球都将招聘本地化的人才,在美国,联想仍保留其本土全部的2000多名员工。技术迁移问题也不存在,联想主要是将收购过来的专利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收购完成之后,联想确实把跟PC相关,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的专利全都拿过来了,交叉性的专利比如既是笔记本的专利又是服务器的专利,则是有条件使用的。不仅专利过来了,技术员工也全部过来了,比如IBM在日本大和的笔记本研发基地。我们将用这些专利与技术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使联想在全球获得认知,做大做强。   整合风险是可控的   记者:有没有想过整合失败,失败之后有没有退路?   柳传志:我做这件事之前,就是认为风险是可控的。实际上收购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成功或失败)的选择,而是有不及格、及格、良好到优秀等多种选择。在不及格的状况到来前会有一些症状表现出来,那时候就得认真研究应对措施。   如果没有这套预警体制,真到了不及格的情况,那就不好收拾了。现在联想控股只占有46%的席位,而不像过去那样占有57%的席位,如果再加上国际上的独董意见不一致,就更难做了。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记者:三年前,你认为在购并后业务整合、员工磨合、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存在风险和困难,现在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信心来自哪里呢?   柳传志:四年前,IBM的高级副总裁John.R.Joye跟元庆谈到将IBMPC业务卖给联想,元庆跟我说,我当即就否决了,因为觉得这根本不可能,这差得太远了。随后的三年来,联想发生了很多事情,就是多元化走得不好,这样就逼着我们往国际化的道路上去多想。期间开始了与IBM的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把风险分拆开来,深入思考,将风险考虑得越来越细。   风险分拆来后就想得清楚,很多风险乱成一团的时候,谈不上控制不控制。如果分得很细,逐个击破,就能想出对策。以我自己的心态来说,我就经历了最初的反对,到担心,再到现在有了许多信心。   比如员工问题,开始我很紧张,但后来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真并不是很在乎在哪个牌子的公司里工作,他们需要有一个好的空间和平台,他们对联想的国际战略认同,愿意过来。另外就是产品整合的问题,IBM欧洲的市场总监给我们讲,说客户不在乎产品的股东是谁,而在乎产品的质量。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们的心里开始有了底。   记者:对于新联想及元庆本人,您有什么样的期望?   柳传志:元庆作为新联想的董事长,我觉得他是学习型的人,这几年的表现有几点突出的进步:一是听取意见,过去在指挥PC方面,由于对行业了解得十分透,他能斩钉截铁地下决定。但当公司进入到特别宽泛的经营范围的时候,他吃了一些亏。现在他在做决策的时候,都有一个顾问班子,包括高级副总、咨询公司来替他考虑,凡事想清楚了再去谈。以这次兼并为例,如果没有成熟的思考,就不会有这么成功的并购。   第二,元庆以前比较倔强,沟通起来很困难,现在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次他向员工也说了,沟通三原则是尊重、坦诚、妥协,他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因为元庆以前是一个不妥协的人,联想分拆以前,我把他批评哭了就是因为他不妥协。在性格修炼方面,他有了很重大的进步,稳重多了。   新联想的对手是谁   记者:联想以前在国内市场遇到了天花板,收购IBM是不是一下子就突破了?   柳传志:当然,这是很大的突破。原来的中国市场整体盘子就100亿-200亿美元的市场,而现在是全球市场,有2000多亿美元的市场。元庆进入全球市场是有相当进攻性的,不会满足于现在的。他们会在更大的市场里,利用IBM与联想在全球的资源,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更高的市场利润。   联想做出国际化的选择不是偶然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深思熟虑的。比如成为奥运TOP赞助商,在此之前,就在想跟IBM谈成了如何,谈不成如何。IBM的品牌能用18个月,18个月之后会如何呢?而且五年之后可能全部变成联想品牌,怎么让全球用户都认同联想呢?   而四年之后刚好是奥运会,利用奥运作宣传会让许多用户都明白,IBM的PC的老板是联想,联想是TOP赞助商。这是策划是一气呵成的,如果收购完成之后再去做奥运TOP赞助商,再去进行全球换标,那肯定就来不及了。临时换标会导致成本上升。   记者:有分析认为联想是迫不得已才到国外去发展,因为国内市场受到戴尔等对手的挤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柳传志:联想是主动出击,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加入WTO之前,我们有很多屏障与保护。但是加入WTO之后,将是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将是全球化的竞争。联想原来的战略是多元化地发展,现在联想在每一个业务领域都有一个全球最强的竞争对手,战线太长,不利于集中优势兵力作战。   另外,现在的产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联想为什么能形成今天的领先位置,一是入市前的市场环境,有保护,二是1990年代中国PC产业有非常高速的增长,联想抓住了这样的产业发展机会。而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环境与行业了。   同时,联想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确实触摸到了自己的天花板,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进军国际化。去年年中,联想决定进行战略调整,由多元化转向国际化,把联想PC这项核心业务国际化,这样就突破了联想增长的瓶颈。   记者:联想收购IBM之后一个希望就是在海外推广PC,那么在海外市场,PC的竞争对手会是谁?   柳传志:联想整合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供应链的整合,第二步是销售渠道的整合,第三才是在海外发展新业务,这是三年之后才考虑的事情。在前两个阶段,联想会不断地放出试探气球,了解各个地方的市场情况。   记者:联想下一步会不会进行其他并购?   柳传志:不会的。我们现在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并购。如果再进行并购,那真有可能发生消化不良的问题。
 

企业营销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营销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