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快讯 - 来吧-让我们荡起创业的双桨

来吧-让我们荡起创业的双桨

  本期话题:全民创业,是富民之基、兴赣之道、崛起之途。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全民创业”的号召,鼓励“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连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一股全民创业的热潮。7月23日,本报邀请四位来自基层的创业者走进“江报直播室”,向网友、读者真情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和创业人生。

  创业,不论身份

  主持人:在当老板之前,四位嘉宾是干什么的呢?请各位嘉宾作自我介绍。

  张绪华:我11岁开始学京剧,后来当过农民,当过工人,45岁时从南昌肉联厂下岗,之后回到家乡武宁养猪、办山庄。

  金林生:我是上饶市婺源县新田村人,1969年,13岁的我读了初一就辍学在家,放了3年牛,16岁开始学徒打铁,19岁开铁匠铺。1982年承包了60亩茶园,开始做茶老板。

  胡衡芝:从读书到南昌化纤厂当工人,一直平平淡淡,1991年从化纤厂退休后,52岁开小百货批发店。2001年转行研制生产香辣酱。

  徐全龙:1993年从资溪水泥厂下岗后,然后外出打工,帮别人拉大板车送面包。1995年自立门户开小饼房。2002年回资溪办艺术蛋糕培训中心。

  主持人:张董事长,你从一个京剧演员怎么会想到要去养猪呢?在你眼里,唱戏、养猪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张绪华:12年前,我当时在南昌肉联厂上班,武宁有老乡拉了一车猪到厂里来卖,但是厂里的人说:“武宁县的猪种60年代就已淘汰了。”最后猪的价格上不去。因为我是武宁人,当时就萌发出改良家乡猪种的想法。所以45岁下岗后,我就回到武宁养猪。

  养猪与唱戏不同,唱戏是一个艺术舞台,养猪是一个创业的舞台。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人生的大舞台,养猪、唱戏都是我的事业,都是我人生的追求。

  主持人:金董事长,打铁是体力活,做茶是精细活,你怎么想到从打铁改行去做茶呢,这可是两个不搭界的行当。

  金林生:婺源是全国知名的茶乡,改革开放的大潮,鼓励我也启发了我,当时我就觉得种茶叶的含金量一定要比打铁高。

  【主持人感言:听了四位嘉宾的介绍,我们可以这样说:创业没有身份的界限。无论你是农民、下岗工人,还是知识分子,无论你是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在创业的路程上,尽管起点不一样,但创业的过程都充满着挑战与机遇。而这时,坚持在艰难中守望、在创业中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激情是最重要的。】

  创业,不分年龄

  主持人:古语说,三十而立。我们也经常听到许多人说: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混日子吧。难道创业就是年轻人的事吗?胡总经理,请你谈谈退休后二次创业的经历。

  胡衡芝:退休以后,我52岁了,工资不低,家里条件也不错,但闲不住,总想充实一下自己。我从小爱好烹饪,总想在剩下的时光与生命里,凭借自己的能耐研制出属于自己的食品。于是,1991年在南昌市万寿宫开起了小百货批发店。2001年转行研制生产香辣酱,办了胡老太食品厂。现在我研制的香辣酱产品,进入了南昌市十几个大中型超市,荣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并被评为江西省名优特色产品。

  主持人:胡总经理创业的想法非常简单,非常朴实,就是闲不住。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没有想法是办不成事的。徐全龙,你创业时年龄多大?

  徐全龙:1993年下岗后,我出去打工时是23岁,因为家里穷,心情非常糟糕,连找媳妇的想法和勇气都没有了。在杭州打工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拉大板车送面包,跑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26岁时,我开设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饼房。饼房跟随市场的节奏不断地完善技术,慢慢做大。到2002年,我32岁,我在杭州已有6家面包房了。但是,我看到资溪面包行业的发展趋势,很多资溪人想从事面包行业,但苦于没有技术。2002年,按照资溪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回家乡创办了蛋糕培训中心,传授技术,引导更多的人走出去创业。

  【主持人感言:创业,没有年龄的界限。金林生16岁离开小山村,开始自己的打铁生涯,掘“第一桶金”;张绪华45岁只身一人回到武宁养猪;徐全龙23岁出外打工拉板车,开始自己的“面包生涯”;胡衡芝52岁开始创业。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创业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创业没有年龄的界限,关键是要立志。江西的发展,需要大批人立志创业,这样,江西才能快速崛起。】

  创业,不言成败

  主持人:张董事长,你说过一句话:早知道创业这么艰难的话,我就没有勇气去创业了。你在创业时有三次大哭的经历,能和大家说说吗?

  张绪华:创业难,女人创业更难。第一次哭是刚到武宁的第一个晚上,那时我一个人在荒山野岭、野草丛生的地方守建房的木材,四周一片漆黑,我自己唱京剧壮胆,但山上没有回音,特别恐惧、孤独,后悔发什么神经跑到这里来养猪。特别委屈,就大哭起来。

  三年后,我养殖的猪卖进了香港,尝到成功的喜悦。当我回到南昌,三岁的孙子给我开门,却说不认识我,孙子指着挂在墙上的照片说,那才是我的奶奶。一下子,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事业的坐标,却失去了亲情。非常伤心,大哭。

  第三次哭是我的第二次创业。2003年,看了电视剧《刘老根》之后,我突发奇想,能否自己当一回“张老根”。在武宁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我和养猪厂的六名员工,在原始丛林里苦战几十天后,山庄在2003年5月1日开张,但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因素,使开业第二天没有一个客人,几十个员工没事干。我跑到山后的一块大石头上,对着大山又一阵大哭。

  主持人:金董事长,从打铁转行到做茶,当时有多辛苦?

  金林生:当时白天要管茶场,晚上要做茶,刚开始的六天,我只有中午才休息两个小时,到了第六天晚上,我站着做茶,一下子没有知觉地就倒在地上了。家里人骂我说打铁好好的,手艺不错,生意也不错,一年赚得也不少,为什么要这样呢。我告诉他们,我看好茶叶,婺源的茶叶全国有名,既然做了,遇到困难也一定得坚持下来。

  主持人:胡总经理52岁创业时,遭不少人骂,包括你的家人,说你掉到钱眼里去了,为了办食品厂,你瞒着家人把洪城大市场的十个铺面卖了。请谈谈你创业的难处与感受。

  胡衡芝:在做节目前,我就觉得我们这些创业人有一个共同点:胆子大,只管冲上去,不管回头路。我办这个食品厂,开始也摸不着头脑,因为缺少技术、师傅,工艺配方都是靠自己反复研究、摸索。我经常掉眼泪。从52岁到今年66岁,我每天只睡两到三个小时,我不是缺钱,就是为了干点事情。我一个老人,经常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跑业务,回家后又要安置生产。我是这样想的,做人嘛要勤奋,遇到困难,我也总是这样自己宽自己的心。

  主持人:现在经营情况如何,投下去的钱赚回来没有?

  胡衡芝:我的食品厂开了三四年,今年才有回报。困难是暂时的,成功是永恒的。我经常对子女说,我就是目前有点困难,只要我勤奋,只要我身体好,我就能把投出的钱赚回来。

  【主持人感言:创业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得与失是一对孪生姐妹,而坚持到底、不言放弃是最大的成功,在实践中成长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和精神财富。四位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一个人只要努力了,拼搏了,奋斗了,这就是人生的一种成功。】

  创业,不分地区

  主持人:很多人常说,江西人创业激情不够。但我们也知道,江西人也能走天下,创大业。余江有两万多人在外销售眼镜,广昌有三万多司机在全国跑物流,安义几万人在全国经销铝合金。徐主任,你能谈谈资溪人这段传奇而又艰难的创业故事?

  徐全龙:资溪是一个不到12万人口的小县,然而勤劳、智慧、诚实守信的36000多资溪人把1万多家面包店开到全国1000多个地区,每年面包产业创值27亿元。在中国烘焙业中有句行话,中国烘焙业少了资溪人,那么中国烘焙业才刚刚起步。资溪人走天下的例子说明创业就能富民。

  主持人:请你把自己走天下、回乡创业的经历给大家说说。

  徐全龙:以前我在跟老板打工的时候,非常辛苦,工资也少。后来老板告诉我,卖面包一天有500—600元的营业额,其中有200—300元的利润,非常丰厚诱人。想一下,老板一天的利润我要干上一个月,这激发了我自己干、自立门户的决心。后来我开了小饼房了,但是开始的时候,因为技术、工艺不是很高,面包干涩、难看,生意清淡。后来经常到别人的面包房透过玻璃窗偷学别人的手法,然后赶紧回来练习。为了学到技术,我还用了一个小计谋,用自行车故意撞一位面包师傅,然后非常诚心地送师傅到医院,博得对方的好感,最后与之成了朋友,用诚心学到了技术。点子是歪,但心是诚的。技术水平提高之后,生意非常不错。但是资溪面包总体技术水平偏低,2001年,资溪县政府组织成立面包协会,引导大家把技术水平提上去。

  【主持人感言:创业,不分城市和乡村,不分天南与地北。创业,没有地区的界限,但愿有更多的江西人行走天下创大业。】

  创业,不分大小

  主持人:张绪华是从养40头猪起家的,徐全龙从一个送面包的打工仔做起,金林生从打铁开始起步,胡衡芝在南昌万寿宫开小百货店。这些创业者,都是从小事做起,慢慢壮大的。但是现在有很多想创业的人想一下当上大老板。创业谁都想,老板都想当,不少观众、网友对四位嘉宾有很多他们关心、感兴趣的问题,下面请观众、网友提问。

  熊涛(大学生):金董事长,我听说你在赚钱的第一年,就给40位员工每人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你认为一个企业怎样发挥它的团队作用?

  金林生:企业是大家的,不是个人的,要靠大家出谋划策才能做得更好。既然企业是大家的,就要给大家一个家的感觉,当时我就是想使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

  张雯静(留法大学生):胡总经理,52岁开始创业,你有没有想过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胡衡芝:失败我曾经也想过。退休后,我这样想的,我拿了国家的工资,生活也好,但坐在家里不充实,像我这样的年纪,要多干点事,脑袋要多想事,经常要锻炼自己,这样对晚年有好处,这才想到第一次、第二次创业。作为一个人,只要有信心、有胆量、有决心,总归会有回报的,即使失败了一次、两次,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最终成功的。

  “我是好吃鬼”(网民):徐全龙,资溪面包有那么好吃吗?资溪人怎么就可以走向全国那么多地方?

  徐全龙:技术上,资溪人经过多年拼搏,大家勤奋好学,拜过很多名师。另外,资溪人来自大山,胆子大,特别能吃苦,以点带面,从两个人带动整个县的面包发展。资溪面包很好吃,有“口感细腻,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的特点哦。

  【主持人感言:四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侧面畅谈自己的创业人生与经历。创业,要从小做起,从小生意、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能创多大的家业、企业、事业,也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而且,从江西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涌现更多像四位嘉宾一样的创业者,涌现大量的中小企业,全民创业才算落到实处。】

  主持人:回首自己的创业历程,各位嘉宾有很多的感受,能否向想创业的读者和网友说说自己的建议?

  金林生:第一是要把握机遇。当年我创业,是把握了改革开放的第一轮机遇。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全民创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第二要有信心。开弓没有回头箭,碰到问题不要后悔,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张绪华: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没有人打败你,也只有你自己。你要战胜困难,你要给自己定好一个人生目标,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拼搏。风也罢,雨也罢,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一路都是歌。

  胡衡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民创业”,使我更有信心。

  徐全龙:我是下岗后开始创业的,我经常对自己说一句话:下岗不是结束的句号,下岗是孕育希望的逗号。希望更多的下岗工人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付出终究会有回报。

  【主持人感言:是啊,付出终有回报。创业,需要创业者不断地追求与努力。兴赣需富民,富民需创业。一直记得一位在江西投资的浙江商人说的一句话:江西太需要企业了,江西人都要动起来。今天四位嘉宾的创业故事与创业人生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创业没有身份的界限,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地区的界限;创业,也不言成败,不分大小。广大读者、各位网友,来吧,让我们荡起创业的双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谋求崛起的江西人想创业,敢创业,也能创成业。】
创业快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快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