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处世哲学 - 怎样控制无益的情感

怎样控制无益的情感

 人人都友好,天天都快乐。这是每个同学的愿望,也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可是,有些同学经常处于悔恨、苦恼、忧虑之中,这些无益的情感程度不同地影响了他们的进步,也影响了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

  请看几个例子:王芳同学对老师有意见,认为老师不喜欢她,总是找她的茬儿,为此她经常处于忧虑之中,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她觉得考大学没希望了,愈发悲观起来。这是因为和老师有矛盾,进而对前途担忧而产生的无益情感。

  孙玉山同学小时候患小儿麻痹造成右腿肌肉萎缩。有的同学叫他小瘸子,他也看不起自己,常常疏远别人。特别是看到同学们跑步、打球时,他更加忧伤。这是因为身残引起的无益情感。

  田兰兰同学初一是三好学生,初二期末评选三好学生时,由于有几个同学没投她的票而落选。她对那几个同学耿耿于怀,关系紧张,并从此一蹶不振,结果初三也未被评上三好学生。这是因为失掉荣誉、对同学有意见而萌发的无益情感。

  还有的同学仅仅因为买了一件东西不称心,或者听到别人的一句闲话,或者受到别人的一句批评,就好几天心里不痛快,甚至向无关的人发泄情绪。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这些无益的情感都是同学们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心理反映,都有人际关系上的诱因。客观事物纷纭繁杂,给人带来喜怒哀乐是不可避免的。但做为一个人来说,控制无益情感使之一瞬即逝,是可以做到的。

  以下几种控制无益情感的方法可供同学们选择:第一,把现时放在首位。每当遇到产生无益情感的诱因时,头脑要冷静,可以自我暗示说:“过去的事情不可挽回,过去的生活不会重返,懊悔、苦恼、忧虑都无济于事,与其让无益情感纠缠自己,不如振作精神,从头开始。”

  文学家席勒说过:“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董必武为《中学生》杂志题词:“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可见,最重要的是现时,现时是不能回避的,一切希望都在现时之中。珍惜现时,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面对现时,生活才能快乐,成功才有希望。试想,如果王芳同学不因老师找茬儿(假如这是真的)而忧愁,而是奋发自强,怎见得不能取得优异成绩?不能考上大学呢?

  第二,不要埋怨别人。自己情绪不好,固然有外界的诱因,但如果能正确处理,就会使无益情感转变为有益情感。田兰兰同学如果不把自己未当上三好生的责任推给别人,而是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用行动博得同学们的好评,初三还会被评上三好学生。再如听到别人说闲话而生气的人,并非只有生气或争吵这两种选择。如果没有第三者把闲话转告他,他是不会生气的。

  可见是否一定要生气全在于自己。如果听到别人的闲话,不反击不报复,而是一笑置之,或有则改之,既不会影响和同学的关系,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然,这需要心胸开阔,有度量。

  第三,学会主宰自己的命运。一是要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不事事依赖别人。凡事都依赖别人的人,他的情感最容易波动。二是要热爱自己。那怕自己相貌不佳,个儿不高,身有残疾,但它是属于自己的,是可爱的。那位右腿萎缩的同学应该爱自己的右腿,锻炼它,使用它,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生活。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我感到逐渐虚弱,所以我趁着我还能觉出心中的烈火,趁着我的脑子还清楚,我就赶快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死亡在守候着我,这就更加强了我对生活的渴望。我不是一小时的英雄。我战胜了自己生活的一切悲惨遭遇:瞎眼、不能动、剧烈的疼痛,尽管这个样子,我仍然是非常幸福的人。”任何因自己的不幸悲哀的人,向这位钢铁战士学习,都可以成为一个坚强的乐观的人。

  第四,培养广泛的生活兴趣。有些同学缺少爱好,生活不充实,无益情感就会趁虚而入。拿严冬来说,有的同学诅咒它,有的同学却破冰冬泳,冬泳给他带来的是生活的乐趣。如果你有广泛的生活爱好,读书、看电影、打球、听音乐等都有兴趣,那么即使烦恼找上头来,你也可以用生活的乐趣挤掉它。一个人要学会自己找乐,比如买东西排长队很烦人,有的人就骂骂咧咧,还会为此与人争吵。可如果你利用这段时间背几个外语单词,或者观察人的表情,构思一篇短文,岂不是一件乐事。

  第五,把产生无益情感的原因、结果记在本上,看看这些无益情感对你对搞好人际关系有什么好处,这样你就会看到与其让无益情感压抑着你,不如记取教训,再遇到无益情感的诱因时,想办法转忧为喜。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没有评上三好学生,考试的成绩不佳,犯错误挨批评……,都不必背包袱,更不要向别人发泄不满,只要总结经验教训,坚定信心,抖擞精神,迎来的将是人们的笑脸和光明。

  健康、乐观的情感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给同学们带来无穷的快乐。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健康、乐观的情感取代无益的情感,天天都过快乐的生活。
[网络]
处世哲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处世哲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