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处世哲学 - 放弃的成功

放弃的成功

靳玉忠摘自《周末》

  1998年,著名作家毕淑敏成了心理学的研究生。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到了2003年7月,离拿到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她思之再三,最终决定放弃。这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关心的人劝她说:“现在学位很时髦,正如中组部调查时发现的一种倾向:现在一些干部的学位越填越高,年龄越填越小,官职越填越大。你为什么要放弃呢?岂不是可惜了吗?”

  她冷静、客观地回答道:“因为我不能去考外语、写论文。我担心一个几十万字的心理学博士论文写下来,我可能就不会写小说了。因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训练也不一样。考外语,是一个死功夫,我想,生活对我这个年过50的人来说是那么宝贵,不值得拿出半年时间,专门去念外语,去应对考试。”

  毕淑敏放弃了争取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西四环外开设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她认为,这是“助人和自助的工作”,是极有兴趣探索和愿意去做的有价值的事情。

  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很懂得放弃的人。在20世纪50年代,他收到以色列当局的一封信,信中诚恳地请他去担任以色列总统。在一般人看来,爱因斯坦若能当上犹太人的总统,自然是无上光荣的幸事。出乎人们的意料,他竟然非常明确地拒绝了以色列当局的重托与厚望。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胜任总统的才智也缺乏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经验。所以,本人不适合承担如此的高官重任。”假如爱因斯坦当时没有拒绝,那么世界上也许就多了一个不胜任的总统,少了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

  推而广之,一个政治家不可能做好改革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科学家不可能精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一个企业家不可能占领工业的每一个阵地,一个旅游家不可能走遍世界的每一个乡村,一个文学家也不可能写好所有种类的作品……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几只兔子,往往连一只也追不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说明自己在成长;知道自己不能够做些什么,说明自己在成熟。成功不只是要善于抓住机会,而且还要善于放弃诱惑。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每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毅然决然地放弃一切不适合自己的目标、计划和行动。


[网上收集]
处世哲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处世哲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