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故事 - 葛朗台:“守财奴”的理财哲学

葛朗台:“守财奴”的理财哲学

葛朗台是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以其贪婪、专横、吝啬、爱财如命、不近人情的性格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由于节选自名著《欧也妮·葛朗台》的《守财奴》作为课文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所以葛朗台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这个名字也差不多成了“守财奴”、“吝啬鬼”的代名词。  像葛朗台抢梳妆匣的场景——“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葛朗台临终前想把神甫的镀金的十字架抓在手里的一幕,以及给女儿的遗言“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些行为描写和性格刻画,即使多年以后,都让人记忆犹新。  以往,我们在看这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时候,总认为该小说“通过描写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当然,这种看法是没错的。即使在西方社会,金钱关系也仅是众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而非全部。通过夸张的描写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正是巴尔扎克的写作目的之一。  如今,重温这部经典著作,我们希望以一种辨证的、一分为二的视角对葛朗台这个文学形象进行重新解读,不光看到他身上丑的一面,而且要沙里淘金,试图总结出他成长为千万富翁的原因。他的理财经验、消费习惯、谈判技巧等,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中国目前的中产家庭而言,有什么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不要成为葛朗台式的守财奴,但可以学习他的财务知识和投资策略。  学会适度的“吝啬”  葛朗台的吝啬(或者说抠门),是众人皆知的;并且,其吝啬的程度基本上无人能及。当然,有的人吝啬是因为贫寒,迫不得已;但葛朗台的吝啬,却是腰缠万贯基础上的吝啬,将消费开支尽量压缩到低得不能再低的程度,这种吝啬是对他自己,也是对别人(包括家人、女佣等)。  大到家里的财务大权,小到日常消费品的支配权,都牢牢掌控在葛朗台手中。他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锁在密室里,就连他的妻子都一点也不清楚家庭财务状况。他把粮食、黄油、木柴、蜡烛等都锁起来,每天早晨由他来分发。  葛朗台的侄子查尔从巴黎来到他家后,女佣为了招待客人,在早晨领取食物时与葛朗台有这样一段对话:  “昨天的面包还有剩的吗?”葛朗台问娜农(女佣)。     “一丁点儿都没剩,老爷。”     葛朗台从一只安茹地方的居民用来做面包的平底篮里,拿出一只撒满干面的大圆面包,正要动手切,娜农说道:“咱们今天有五口人,老爷。”     “知道,”葛朗台回答说,“这只面包足有六磅重,准吃不了。况且,巴黎的年轻人,你等着瞧吧,他们根本不吃面包。”     ……     他斤斤计较地订好几道家常菜之后,关上伙食库,正要朝水果房走去,娜农拦住说:“老爷,给我一些面粉、黄油吧。我给两个孩子摊张薄饼。”     “为了我的侄儿,你想叫我倾家荡产吗?”     “我不光想到您的侄儿,也没有为您的狗少费心,更不见得比您还费心。瞧,这不是吗?我要八块糖,您才给我六块。”     “啊!娜农,你反了?我还从来没见过你这样呢。你脑子出什么毛病吧?你是东家吗?糖,我只给六块。”     “那么,侄少爷喝咖啡放不放糖?”     “放两块,我就免了。”     “您这把年纪,喝咖啡不放糖!我掏钱给您买几块吧。” “这事跟你不相干,少管闲事。” 尽管糖价下跌,在老箍桶匠的心目中,糖始终是最金贵的殖民地产品,仍要六法郎一磅。帝政时期节约用糖的义务已经成为他最不可动摇的习惯。  从上面看到的是,葛朗台以自己的吝啬标准来要求其他人,根本不考虑什么待客礼数;反过来,为了精简两块糖,最后竟吝啬到自己的头上,决定自己的咖啡不放糖。这就是一个吝啬鬼的消费计划。  更过分的是,“只有到11月1日,葛朗台才允许客厅里生火,一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他根本不考虑春寒和秋凉”。至于晚上照明,“一支蜡烛就足够全家人一晚的照明。女佣睡在过道尽头一间小黑屋里,只有墙洞漏进一点光线。”而女儿想替母亲绣一条挑花领子,“也只能利用自己的睡眠时间,而且还得设法骗取父亲的蜡烛。”       葛朗台的吝啬,可以说到了极点。外边的简朴,与密室中金银财宝的殷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从理财的角度考虑,这种吝啬、极低水平的消费,对财富的蓄积又确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因消费开支无计划,过度消费,生活奢靡,最后陷入财务危机的例子俯首皆拾。近的有中了彩票后,消费不加节制,财富如过眼烟云,最后又回归以前状态的例子;远的有富家子吃包子只吃陷,而把面皮统统丢掉,后来家败,饥肠辘辘,被一老太太用馒头相救,最后告诉他,这些馒头正是捡他当年丢的面皮做的。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很多。  一个崇尚节约、适当控制开支的消费计划,应当说是家庭理财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这里所说的“节约”应当有一个度,应当能够保证常规的消费,而不一定非得像葛朗台那样进入另一个极端。  过犹不及,是制定消费计划时应记住的一条原则。  擅发政治财  在中国,提起“红顶商人”,人们马上想到的是胡雪岩;而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也算一位不折不扣的法国的“红顶商人”。  葛朗台原本是一位箍桶匠。他用自己的积蓄、妻子的陪嫁,再加上岳父给的钱,从共和政府官员手里廉价买下了县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按收成交租的分种地。由于葛朗台是共和党人,很快就当上了县里的行政委员,后又当上了市长。  在任期间,葛朗台承包供应共和军1000、2000桶白葡萄酒,从而得到更多的地产。后来,拿破仑称帝时,他因有“红帽子”嫌疑而被免职。那时他已是地方上的“暴发户”,并只需缴纳“微薄的税金”。  紧接着,他得到了岳母、太太的外公和自己外婆的3笔遗产,从取得了“新贵”头衔,并成为县里“纳税最多”的人。他经营的葡萄园总共有70公顷,遇上好年景,可以生产700、800桶好酒。他还有13处按年成交租的分种地和1座老修道院,以及80、90公顷的草场。  显然,在葛朗台的发迹史当中,同政府做生意,充分利用自己的官商身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葛朗台擅发政治财的故事,其实告诉投资者的是,一定要掌握与政府、政治环境相关的各种信息,切实把握住这里面存在的市场机会。  瞅准交易时机  说到理财的本领,“葛朗台先生像猛虎,像大蟒。他懂得躺着、蹲着,耐着性子打量猎物,然后猛扑上去,打开血盆大口的钱袋,把成堆的金币往里倒,接着又安静地躺下,像填饱肚子的蛇,不动声色地、冷静地,按部就班地消化吞下的食物。他从谁跟前走过,谁不感到由衷的钦佩?对他既抱几分敬重,又怀几分恐惧。在索缪城里谁没有尝过他利爪的滋味?抓一下让你疼得入骨三分。”  这是巴尔扎克对葛朗台的理财能力的形象描述,主要是说葛朗台能“耐住性子”,自控能力非常强,善于捕捉交易时机。  他从来不曾打错算盘,每逢酒桶的市价比酒价还高的时候,他总有酒桶出售,并设法把自己的葡萄酒藏进地窖,等酒价涨到200法郎一桶他再抛出,而一般小地主早在5路易一桶时,就把酒售空了。所以格朗台先生博得大家的敬重。1811年的收成是臭名远扬的,那年他明智地紧收慢放,把货一点一点卖出去,一次收成就给他赚了24万法郎。  后文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老婆,”他不打磕巴,流利地说道,“我把他们全蒙了。咱们的酒脱手了!荷兰客人和比利时客人今天上午要走,我就在他们住的客栈前面的广场上溜达来溜达去,装得百无聊赖的样子。你认识的那家伙过来找我了。出产好葡萄的园主们都压着货想等好价钱,我不劝他们脱手。那个比利时人慌了。我早看在眼里。结果二百法郎一桶成交,他买下了咱们的货,一半付现钱。现钱是金币。字据都开好了,这是归你的六路易。三个月之后,酒价准跌。”  老谋深算的葛朗台用的是欲擒故纵的方法,先不露声色,慢慢诱人上钩,最后成功地把货卖了出去。  结巴的秘密  葛朗台有一个非常“高明”的谈判技巧,那就是在关键时候装结巴。他与克罗旭兜圈子,决定由商事裁判所出面阻止巴黎弟弟的破产事件,使事情不了了之,用的正是这一招。  文中交代了他装结巴的原因——“虽然他如此精明,从前却上过犹太人的当。那个犹太人在谈生意的时候,把手在耳朵边弯成喇叭形,假装听觉不灵,又结结巴巴地像要寻找合适的措辞,表示口才太差。格朗台动了恻隐之心,觉得自己有责任替那个狡猾的犹太人找出他假装找不着的字眼儿和想法,代犹太人补全表达欠佳的理由,结果他的话成了该死的犹太人要说的话,最终他成了那个犹太人而不是格朗台自己了。那次古怪的交锋所达成的生意,是老箍桶匠的商业生涯中唯一吃了亏的交易,但经济上吃了亏,精神上却赚到得益匪浅的教训。所以葛朗台后来感激犹太人教会他这一手,磕磕巴巴地让商业对手着急,忙于替他表达思想,从而忘掉自己的观点。”  装结巴的目的,首先,他不愿对自己的主张承担责任;其次,他又愿意说话主动,让人摸不透他的真正意图。  当然,我们在商业谈判中不一定非得像葛朗台那样去装结巴,但对人的启示在于,不过早暴露自己的谈判意图,尽量把对手引向自己的立场,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  在谈判中,对手往往自以为没有露出半点口风,而其实已经给他摸清底细,他却回答说:“这事我得跟内人商量商量,现在不能作出决定。”他的妻子早已给他压迫得成了百依百顺的奴隶,在生意上却是他最合适的挡箭牌。  了解机会成本 调整投资策略  葛朗台在理财方面还有一个过人之处,他不光看一个项目的成本收益,而且要看它的机会成本,通过权衡比较,做出投资策略的调整。  葛朗台拥有的一块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白杨,最后他发现种树是不划算的。一棵白杨占用了32尺土地,900棵白杨相当于1000堆干草,1000堆干草大约值600法郎,一年割两茬,是1200法郎,40年下来再加上利息,大约有6万法郎。而2000棵40年的白杨还卖不到5万法郎。显然,种白杨的机会成本太高了。  于是,葛朗台把所有的白杨树苗都种在了卢瓦河边,而河边的树木主要是靠政府出钱施肥浇水的。  对我们今天的投资者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做一项投资时,还要去看一下这笔资金用于其他投资项目的收益,通过比较,最后决定到底投资什么项目。  扩大投资组合  按道理讲,葛朗台在当时投资的项目已经不少,如地产、葡萄园等。但当他听银行家说买公债,收益率高,且不用纳税的时候,就决定去投资公债。  他从1300、1400公顷的森林齐根砍下的林木,给了他60万法郎的进益;再加上白杨树的卖价,上一年度和这一年度的收入,以及最近成交的那笔20万法郎的买卖,总数足有90来万法郎。公债一股70法郎,短期内就可以赚到20%的利息,这笔钱引得他跃跃欲试。他就在刊登他兄弟死讯的那张报纸上,将一笔笔数目进行推算,侄儿的呻吟他充耳不闻。娜农上楼来敲敲密室外的墙壁,请主人下楼,晚饭已经摆好。在过厅,跨下最后一级楼梯时,葛朗台仍在心中盘算:“既然能赚到8厘的红利,这桩买卖就非做不可。“两年之内,我可以从巴黎取回150万法郎的金洋。”  葛浪台扩大了自己的投资组合,新的投资品种的加入,增加了获利的机会,但同时也分散了市场风险。看来“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原则,也已被葛朗台所掌握。  如何扩大投资组合,选择好的投资品种,也是今天的投资者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创业故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故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