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心理健康 - 陪孩子走出青春期风暴---老师可以做什么?

陪孩子走出青春期风暴---老师可以做什么?

文章来源:康健网(台湾) 
作者:林芝安

 
 心理学家发现,成人的言语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早熟的孩子尤其敏锐,把小孩子正向成长的父母可以做什么?学校老师又该注意什么?
国小老师工作量大,杂事多,整天和30多个学生奋战下来,精疲力竭,没有太多力气对学生谈正规教育之外的生理健康,只能多善用零碎时间。
曾学护理的国小老师曾妙惠经常利用早自修时间,对五年级学生说些像是「器官的长大不应该是丢脸的事」,她认为现在的学生愈来愈早熟,也愈来愈「精」,要及早打预防针,灌输正确的生理知识及两性相处。
教育不是给讯息就好了,更要注重教法。有些国小会安排健康中心对全校播放录像带(老师却忙别的事去了),有些则请校护对高年级女生上生理课,或允许卫生棉公司的讲师来校宣导,然而对象只集中在五、六年级,中低年级早熟的学生无法受惠,在班上变得较为「奇特」,容易出现自我接纳不良或人际相处等问题。
许多国小老师有相同的观察,国小四下开始,学生突然不一样了,尤其女学生,体重、身高或心理状态发生剧烈变化。这也说明了,以往针对高年级女生的卫生教育宣导,应该要提早进行。
**不同年级给不同的内容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两性平等委员会委员林燕卿教授主张「生活教育即性教育,」愈早开始愈好,不同年级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
?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应着重身体的清洁、身体自主权,以及生活仪节。
身体的清洁包括性器官,让孩子知道如何冲洗生殖部位,就像刷牙、洗脸般自然。懂得洁净自己才会爱惜身体,启发孩子对身体自主权的意识,当别人想侵犯,孩子较懂得拒绝,「不让别人弄脏身体,是建立孩子身体自主权的第一步」林燕卿强调。
注重生活礼节,多说请、谢谢之类的话,这样以后两性交往时,孩子自然而然习惯先「告知」,比如过马路时,会先问「我可以牵?的手吗?」让孩子习惯在先被告知的情况下让人触摸,这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同时也打下正确的两性相处模式。
刚从美国密西根医学中心进修回国的李慧玟观摩当地小学,其实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教如何尊重男女生、认识身体等social skill(人际往来)课程。通常第一阶段男女分开上,接着男女生一起互动、讨论,「以免变成都是老师拚命讲,学生毫无感觉。」
?小学中年级:多关心,多沟通。
这阶段的孩子就像豆子开始长芽,拚命想探出头来张望复杂的成人世界,渴望被注意,需要更多的关心。
研究也发现,处在这年龄层的学生如果较内向、缺乏良好人际关系,经常被忽略、少被关心,较容易出现自慰行为。事实上,「性早熟的孩子也有性需求,」李钟祥医师直言,需要师长更多关心。
有些学生这时已出现第二性征,甚至初经来潮,如果是小学三年级,大多数学生仍懵懵懂懂时,老师可以教学生认识身体,两性的差异。「除非是小女生来月经,弄脏裙子引起同学惊呼,才需要对全班学生讲解什么是月经,月经的功能,」晏涵文教授认为。
如果是小学四年级,老师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性教育,因为这年纪的孩子懂的东西比大人想象还多。李慧玟医师在一场小学4~6年级学生的演讲中发现,学生们问的问题很深入,例如「为什么精子和卵子两条线一画,就会有娃娃?」
学生们从学校卫教宣导提供的简易图表,知道什么是精子卵子,可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碰在一起,「因为老师们不教实际上发生了什么,」李慧玟告诉学生们,「爸爸妈妈很相爱的时候,爸爸会很温柔的将性器官放进妈妈的身体里面,这是很正常的性行为,当精子和卵子结合,就会有娃娃。」
?小学高年级:教更实际的知识。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在月经来之后才教,仅能消除学生一半的焦虑,如果在没来月经之前教,学生的情绪与态度反而自然,也比较能认同有月经。
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小学高年级的女生通常已经发育,多数人有月经,这时,老师要教实际生活用得到的知识,比如弄脏衣服时避免用热水清洗,经期间保持清洁、饮食作息要正常、平时多运动减缓经痛、有月经表示已具有生育能力,要保护自己,如果有男同学追求,要避免被随意碰触,有人侵犯身体时,要拒绝。
同时老师可以多灌输学生较理性的性观念与性知识,比如「性爱是夫妻之间表达爱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喜欢别人就可以随意模仿,需要两人成熟到愿意共同承诺,彼此对对方负责才能发生的亲密行为,慢慢建立孩子正确的两性交往模式。
**不要低着头教
老师上课的态度很重要,无形中影响学生对知识的价值判断。由于大多数教师是在十几、二十甚而三十年前比较羞涩不安的环境中接受健康教育课程的,为人师表后不见得能放得开,「经常有老师头低低的教,」一位小学生说。
「传递与性有关的知识时,老师的态度、言行要自然,这也是性教育的一部份,」担任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长的林燕卿加重语气提醒,否则,那些早熟女孩子的背会愈来愈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甚至不喜欢自己的身体。
**多利用辅导室和健康中心资源
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多少与生理变化有关,难免有不适应感、情绪焦躁或同学相处出现障碍,这些心理上的问题父母不见得完全清楚,学校老师一整天和学生相处,比较能掌握。
多采取「亦师亦友」的态度是不错方法。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林吟玲老师通常先摆出老师的权威,把学生叫过来,等学生说出问题后,再换成像朋友般聊天,「角色的转换很重要,学生比较愿意说出真心话。」
她发现有的小学高年级女生很叛逆,被妈妈念几句就离家出走,爱钻牛角尖又爱面子,「老师这时候可以充当桥梁,和家长合作扮白脸,追回孩子。」
级任老师通常教学的负担重,如果实在无力个别辅导,仍要密切观察,尤其是经常受同学作弄或内向退缩的学生,再利用学校辅导室资源或健康中心的驻校护士,协助辅导。
家庭教育像钢柱,需要父母打下扎实基础,再由学校教育注入厚实水泥,给孩子更明晰的知识观念,如此,年轻孩子们得以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茁壮成熟。

 


[网络]

心理健康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心理健康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