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心理健康 - “问题儿童”的心理世界(三)

“问题儿童”的心理世界(三)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一片空白,少儿出现不良心理倾向也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8月10日,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说,少年儿童不良心理倾向的形成,有着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原因。

  有的是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比如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有的是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

  也有的是教育方法的影响。一种是如有些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还有的是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在少年儿童阶段,是心理问题的形成期,而不是发病期,因此重在预防心理疾病。”宗春山告诉千龙网记者,这一时期,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整,适应社会环境。今年高考前夕,为了帮助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北京团市委连续在密云二中、黄村五中等学校举办了多场“阳光心语减压营”活动,通过系列训练活动,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迎接高考。

  “阳光心语减压营”活动是北京市开展的“阳光心语行动”的一个有效形式。据宗春山介绍,2003年6月,团市委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等针对中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联合启动了“阳光心语行动”,着力研究、重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实践教育,旨在帮助未成年人建立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品质。

  该活动启动以来,共青团北京市委等单位以建立长效机制、增强教育实效为目标,联合专家力量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认真探索,开展了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比如推出“素质拓展进校园”等活动。针对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并推出“素质拓展进校园”、“健康快乐舞进校园”、“阳光体操进校园”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到目前为止,有近10万名学生参与了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

  而对于在少年儿童阶段就已经发病的极少数个别案例,应该如何矫正呢?宗春山认为,“阳光心语行动”是引导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如何朝“阳光少年”发展,人们早期发现个别发病的案例,要及早干预,应交给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学校不是万能的,少数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职业无限扩大化,从而误人子弟。”

 


 



 

 


[网络]

心理健康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心理健康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