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心理健康 -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什么含义?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什么含义?

 作者:厉艳萍
文章来源:《中国中学生报》

  老师:

  听说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同学们要自主学习,有的老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它包含哪些内容?这样行吗?

  河北三河市第一中学 董 珏

  学习活动本来就是同学自己的事,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这么做,往往是课堂上“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影响了全面素质的提高。2001年,教育部制定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近,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会上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明确规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包括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是判断课堂教学的主要指标。这也就是说,老师要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气氛并取得较好效果。有的老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使同学们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样行吗?一开始我也有些疑虑:同学能积极参与吗?他们有那个水平吗?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同学中蕴藏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期我讲了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其中在《乌鸦的故事》中,伊索认为这则故事是讽刺虚伪的;钱钟书却觉得,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被拔掉,显了原形,恼羞成怒,提议大家索性把自己的羽毛也拔个干净,都光着身子,使孔雀、天鹅没有什么区别。钱先生矛头指向社会的不良风气,即自己得不到的好处,千方百计叫人家也得不到。

  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发言踊跃,有的说:虚伪的人不会有好下场,事情终会真相大白;有的说:伪装自己的人惹起众怒,下场悲惨。还有的说:乌鸦真聪明,要丑大家丑,谁比谁也美不到哪去;也有的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乌鸦想使自己漂亮也无可厚非;更有的说:乌鸦有上进心,想做禽类的王,并且知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值得学习。可喜的是有些同学对钱钟书先生的观点也提出异议,大家说得有根有据、有理有节,很有见地。谁说我们同学缺乏想象力?谁说中学生较少创造性?他们完全可以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完全可以把课堂还给他们!当然,这样并不妨碍同学对老师的尊重,更不妨碍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你说是不是?


 


[网络]

心理健康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心理健康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