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知识管理 - 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知识共享障碍分析(1)

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知识共享障碍分析(1)

摘 要 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瓶颈。本文围绕知识共享实现的困难,分析了知识共享障碍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共享障碍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障碍 学界、企业界对知识管理投以极高的兴趣与热情,但在实际运作中,很多优秀的企业更愿意从知识共享的角度去看待与理解知识管理,或者说,他们不喜欢把知识管理作为自己管理思想与理念的标签,而更愿意称之为知识共享,他们认为这样的表述更妥当、更精确些。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太普遍,却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一种启示: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知识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是知识管理实现的前提与基础,知识共享的充分实现又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瓶颈。 1 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瓶颈 知识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把知识当作一种资源、资本、生产要素加以运营管理,通过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知识、技能、智慧来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简言之,即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识别、积累、获取、学习、交流、创造知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组织运作过程。从内容上看,它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管理;从目的上看,它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从过程上看,它追求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知识共享交流与吸收利用,以达到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够作出最恰当的判断与决策。 可见,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识别、获取、积累、交流、学习、创造来达到知识管理的目标,实现知识的价值,其前提与基础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其核心是知识的交流与学习,其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吸收与创造,从而最终达到充分利用知识获得效益、获得先机、获得竞争优势的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前提是知识的存在,包括知识的质与量。而如何拥有足够量与质的知识在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因为个体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和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一个组织团体的知识是相对无限的,如何使一个组织的所有成员交流共享知识是知识管理达到最佳状态的关键。对于一个组织或者企业来说,创新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而创新本身是一种新知识的创造,这种创造离开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学习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知识共享是发挥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点,是知识管理的优势所在。 然而,知识共享不是轻易能实现的,在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个人往往倾向于乐于获取他人的知识,却不愿向他人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现象,事实上就造成了知识共享的障碍,企业员工的知识难以共享或共享不充分。由此产生了知识共享的悖论:一方面知识共享能够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为组织创造更大的效益与价值,而另一方面知识共享与员工个人利益之间又存在着冲突,现实生活中员工之间不愿意共享知识或者知识共享不充分。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也因此,知识共享成为知识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知识共享的障碍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瓶颈。 2 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障碍成因分析 2.1 知识共享主体——人的分析 首先,人的本性决定了知识共享的难度是较大的。一般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做有利于自己的事,而不愿意做牺牲自己利益而让别人得益的事。在知识共享行为中,人们不太愿意把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知识无偿地送给他人,更不希望在自己的知识被他人获取之后对自己的地位形成一种取代或竞争威胁,因此,人们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谨慎对待知识共享问题:倾向于垄断知识,尽量使知识为个人所有从而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不愿意让自己的知识被共享。更何况,研究与创新知识成果的获得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的,时间精力的,甚至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些成本与付出往往不是用薪水就能补偿的,而复制和利用知识的人则可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利用他人的知识。所以当有关人员无法在知识共享中获得补偿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制知识的传播与共享,通过知识垄断获得利益,以弥补成本并获得一定利润。笔者以为,这是知识共享难以得到实现或者充分实现的最根本的因素。 此外,知识共享是有条件的,从知识共享的主体来看,即使员工愿意共享知识,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知识共享的最佳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学习过程本身受限于共享双方的表达与理解能力以及双方的基础知识经验背景,另一方面,其共享过程本身就是需要代价的,需要时间、脑力等的付出,如果人们在知识交流共享中,知识接收方获得知识所付出的努力大于自己的收获,这种情况下,接收学习者不会去浪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对于知识的提供者而言,付出努力后得不到相应的效果,他也不会乐意去提供自己的知识。 在知识共享主体方面还存在许多其它不利因素,例如:人们习惯于固守自己已有的知识而对来自他人的新知识持怀疑态度,人们可能因为惧怕被认为无知而不愿共享知识,人们也可能为保持权威或自视甚高而不屑于共享知识,人们可能存在“门户之见”而难以共享知识……。总之,主观方面众多的因素使得知识共享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解决这些障碍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问题。 2.2 知识共享客体——知识的分析 第一,知识在新经济条件下成为一种能够带来效益、带来利益的资源,成为一种资产,成为企业、组织、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的拥有者与创造者将知识作为自己的资本与个人财产,这种心理/心态是正常且合理的。因此,作为资本、作为私有财产的知识要充分地共享,需要足够的刺激条件,如名誉的、地位的、金钱的或者其他心理满足感等报酬,才可能使人们乐意去共享知识。 第二,知识的存在形态影响知识共享。知识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以各种论文、著作、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成果形式存在的知识,它通过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手段存储于书籍、计算机数据库等中,有物质载体,可确知,容易被获取、理解与交流。 而隐性知识则存在于人的脑海中,包含了人的价值观、信仰、思维方式、经验经历、视野、技能、能力等方面,含有文化、情感和认知因素,是无形的知识财富,不易被认识,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他人所理解和掌握,隐性知识的这种特点限制了其大规模的积累和传播。可见,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其可共享程度要低得多。 2.3 知识管理实施者——组织的分析 组织层级过多影响知识共享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组织层级过多,会使得知识交流共享渠道不畅、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衰退速度快,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利于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这必然极大地阻碍企业知识共享的有效实现。 组织文化建设不到位影响知识共享。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在组织当中不会自发实现,需要特定企业文化的引导。没有员工对知识共享文化的认同,就不会从行动上主动共享知识,就难以自觉支持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 此外,组织激励机制的设计状况也是影响知识共享的重大因素,如果不能对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绩效给予公正合理的评价并给予恰当的激励,只会挫伤员工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2.4 知识共享的工具手段——知识管理技术的分析 知识管理技术是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共享的物质基础,它为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提供了基本的工具和平台。通过建立知识库,应用搜索引擎、协作过滤、智能代理、专家系统等先进的知识管理技术,通过网络互享互通,可以极大地便利员工进行跨时空的知识交流和共享。 如果企业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缺少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缺乏基本的知识管理技术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往往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一方面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难以明确的被他人观察、了解,难以进行有效的表达、存储、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显性知识被隐藏在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库中,多而杂乱,不利于知识需求者使用。因此,薄弱的技术基础将令企业难以摆脱时间、空间和知识的数量及质量的限制,难以有效地共享与利用知识。
知识管理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知识管理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