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劳务资讯 - “海归”今年低调入“市”

“海归”今年低调入“市”

10月初是英国高校硕士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段,可刚进入11月,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就坐上了回国的飞机,时差还未倒好,就开始忙着制作简历。 因为他们知道,“海归”这顶帽子,已不是名企的敲门砖、高薪的代名词,工作经验欠缺更是巨大的绊脚石。就业压力迫使他们放低身价,卖力地奔走于各招聘会———
      
     理性求职走平民路线
    
     近两年“海归”就业状况不尽如人意,身价一跌再跌。一些去年回国的“海归”因执着于高薪迟迟未能就业。
    
     与这些自视甚高的“前辈”不同的是,今年的新“海归”走起了“平民路线”。他们出国前就见识了“海归”市场的低迷,了解应届“海归”的就业劣势,所以对出国后的学习和回国后的打算考虑得更仔细更全面,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显得很冷静,心态也颇平和。
    
     今年8月从德国回来的林先生在上海某汽车研究所找了一份工作,月薪仅3000余元,甚至比一些本科生还低。但是林先生思考的很理性:“这个工作性质和我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对我的职业生涯发展大有帮助。在工作起步阶段,我不能过多考虑薪水。我现在急需的是工作经验。”
    
     看重长远职业规划
    
     “不再计较公司名气大小和薪水高低”,代表了大部分新“海归”的求职思路,“国外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转化成工作经验和业绩才有说服力”。上海外服新通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海归’更注重岗位背后的东西,他们往往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
    
     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季小姐出国前曾拒绝一份月薪8000元的外企管理工作。3周前才回国的她正在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实习。她的职业规划是进入知名外资律师事务所。不过她十分清楚:即使拥有国际名校文凭,工作经验欠缺,仍然很难敲开理想工作的大门。所以她在尝试投档外资律师事务所的同时,也不放弃进入小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至于与专业“不搭边”的工作,她根本不会考虑。
    
     家庭支持:助“海归”理性就业
    
     季小姐目前月薪仅2000余元,而当初放弃的是月薪8000余元的高薪,再加上20多万元的留学费用,其求学成本甚为可观。好在季小姐家境优越,足以助她完成职业规划。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在其子女归国求职的这段时日里,也能做到尽量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他们深信,在国外独立生活了几年的孩子,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职业道路。这一点,对新“海归”求职回归理性起了很大作用。
    
     上海外服人力资源咨询分公司赵立民先生认为,“单从经济成本考虑,留学这个投资绝对不划算”。他强调,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出于攀比或跟风心理而举债出国,“就业时为尽快收回投资而易产生急躁情绪,这对理性就业是极为不利的”。
    
     专家建议:理性选择留学方向
    
     日立(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几个月前招了一位留学日本的“海归”,日前试用期刚满。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评价说:“‘海归’的留学背景当然有其优势,但并不明显,因为目前国内精通日语的专业人才大有人在。如果在日本就读的是一所不知名高校,那文凭还不如国内北大、复旦等名校来得吃香。”但他也承认,通常一段时间后,“海归”的优势会逐渐体现,“后劲大过本土人才,所以上升空间会大一些”。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资源管理总监范星先生则认为,“海归”的优势还是颇明显的———除了语言和知识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比本土人才更易迅速融入团队、熟悉市场。“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优秀‘海归’人才,我们不在乎他的要价。可如果是应届‘海归’,那工资水平可能还比不上有工作经验的本土人才”。
    
     外服新通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观点是:“必须理性选择留学方向。”“现在外贸行业有国际背景的人才相当吃香,还有一些行业如物流紧缺懂国际通行条例的人才等。这方面的‘海归’人才就是抢手货。”
    
    



劳务资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劳务资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