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劳务资讯 - 黄:中国式求职

黄:中国式求职

求职难,难在哪?用明黄色把自己包装醒目,中国式求职就是这样拆招。招聘时尚已经转向,求职手段岂能落后。
    
     太多人把找工作比作一场没有结局的恋爱———“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演变成“中意的工作不要我,要我的工作不中意”。应聘者和招聘者仿佛恋爱中的男男女女,有一见钟情的,有7年之痒的,经历着甜蜜、新鲜、背叛、失望、无奈……2004年末,《中国式离婚》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爱情婚姻让人唏嘘,求职招聘让人感慨,《职场指南》陪你体味———2004中国式求职。
    
     求职秀一:做电视明星
    
     cctv-2《绝对挑战》自2003年10月开播,质疑和批评不少,鲜花掌声更多。走高的收视率开创了一条新路,掀起“电视求职”的热潮,逼得湖南卫视《新青年》赶紧调头转向择业。
    
     连相亲这档子事儿,都能在电视上直播,求职岂能落后。镁光灯下,3位参赛者斗智斗勇,严肃的招聘过程被电视栏目用轻松的方式诠释,绝对吸引眼球。原本是企业“隐私”的招聘环节,原本是个人“隐私”的求职现场都被活生生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迎合观众的好奇心的同时,还满足个人的自我表现欲、激发获胜心。稍带着还为台下和屏幕前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求职课。
    
     当商家在电视机里展示他们的产品,用精彩绝伦的广告树立品牌形象,用恶俗弱智的广告提高知名度时,谁规定人就不能给自己做广告?而参加电视节目的那份勇气、胆识、无畏不就已经让你在芸芸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了?更不用说现场中透出的急智、策略。“压力面试”、“实力作证”、“人在职场”的“广告”设计,足以让选手秀出其职业素养、应变能力、动手能力等资质。
    
     如果能在节目中胜出,获得心仪的职位不说,某种程度上还成了“明星”。而输掉的人也不必太难过,不少企业还会提供其它他们认为合适的职位吸纳这些优秀的人才。且电视上的“露脸”也赢得了屏幕前部分用人单位的青睐。求职的终极目标不就是找份好工作吗?如果够胆,何妨一试?2005电视求职的赢家或许就是你!
    
     求职秀二:报刊推荐
    
     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兴旺给传统纸质媒体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冲击加剧竞争使纸媒不断推陈出新。电视求职轰轰烈烈的时候,报刊上自荐秀也热热闹闹。如果说电视求职相对而言还是部分精英人士的自荐秀,那么报刊自荐就是更适合于普罗大众的自我推销广告。
    
     《职场指南》的封面推荐开设1年有余,踊跃报名者不计其数。不是小记自吹自擂,“封面推荐”已经成为本杂志的拳头产品、品牌栏目,但凡提到《职场指南》,10个人中有8个会对特色封面赞不绝口,还有2个表示有兴趣一试。因为每周一期只有一个名额,所以那一个封面人物的背后有不少“落选者”。胜出的那个自然是编辑经过严格挑选把关的,卖相、内里都过硬。当然,聪明如你也料到这是推荐成功率的保证。封面人物不但符合企业招聘要求,也符合人家择偶标准。编辑也常被要求兼职做读者的红娘,是不是考虑搞一个副业。
    
     “封面人物”推荐内容丰富,个人学历、长相、经历、特点、能力一一展现,把你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用人者,几乎让他省去了笔试、面试关。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了然于心,你合适与否也大概知道得八九不离十。前提是你要有两把刷子,并且有勇气够坦率。
    
     求职秀三:零工资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212万;2004年,280万;到200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38万。面对竞争的残酷,有人呐喊“零工资就业”。只要给工作,让我学习、积累经验,白干没问题。“先就业再择业”不就是让工作挑人,而不是人挑工作吗?作为待价而沽的“商品”,在质量差不离的前提下,学生们只有可怜兮兮地在价格上动脑筋了———“白给的东西”总有人要吧?
    
     你这里观念彻底转变,放低身价提出“零工资就业”;那里就有人指责你扰乱劳动力市场,压低起薪“恶意竞争”。2004年7月,重庆某高校网上就发布一则成立“薪资联盟”的帖子,号召该校大学毕业生“为了我们敬爱母校的声誉,为了我们多年的寒窗苦读,为了抵制某些黑心公司的乘机压价,让我们联合起来组成薪资联盟,低于2500元/月的就业协议,坚决不签”。尽管设了薪资底线,也不过是2500元/月,大学生们还是充分考虑了市场行情。
    
     于是,职业专家出来说话了。naive!根本不懂最基本的市场交换规律!你以为签个协议,人家单位吃你这套?你以为“零工资”人家单位就受用?要调整心态,找准定位,切记盲目乱动。于是,媒体也热闹了,大学生起薪成了经久不衰的话题。(感谢大学生,虽然你们自己就业难,但你们为别人提供了饭碗。)一边好为人师地告诉学生薪水是和个人能力有关,所以你的起薪和你的学校、学历没有关系。一边又大惊小怪地嚷嚷“不得了,研究生2500元一个月也干。”
    
     求职秀四:“拇指”求职
    
     拍照、上网,手机的功能愈来愈庞大。连最基本的短信功能也有了新外延———求职。“拇指经济”的威力不可小觑。再次证明中国人比老美聪明,人家可没想到这招“省钱”的办法,人家运营商也没想到这招“赚钱”的办法。周杰伦出演的某广告里那个发短信发到脚趾抽筋的仁兄,不知道是否也为求职发了几条?
    
     你可以发短信投票支持自己的“偶像”,你可以发短信竞猜获胜的球队,你也可以发短信定制招聘信息。懒得看招聘广告,上网查询,那就用短信定制有针对性的招聘信息。
    
     随便找个招聘网站,人才类报刊,有几个还没提供短信求职服务的?这就叫大势所趋。据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每天借助短信找工作的人占总求职人数的1/3;每天的短信发送量超过了3000条。
    
     “只要轻轻一按,招聘信息应有尽有。”“玩短信玩出好工作!”“短信求职,求职‘绿色通道’!”如此充满诱惑的“广告”对那些为求职跳槽忙得焦头烂额的人来说如何抵挡得了。且不说便捷、经济、及时的特点,光是其隐蔽性也加分不少,至少解决那些不方便浏览招聘信息职场中人的后顾之忧。
    
     也难怪,有人已经把“短信”看作人才市场、报刊、网络、中介猎头之后的“第五求职中介”,其在就业领域的渗透之势势如破竹。
    
     有赞扬就会有批评。求职短信的致命弱点:私人信息外泄,垃圾短信频繁,被迫为无效信息付费。一般“短信求职”定制的短信,接收需0.3元/条,是普通短信发送的2-3倍价格。求职者是被动接受,没有选择权,自然要花冤枉钱了。万一夹条“情话”,被老婆大人误会,你可比严守一更惨。
    
     求职秀五:星级宾馆招聘会
    
     提起招聘会,通常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一片人头攒动的乱哄哄景象,背景是体育馆、展览馆。如今,我们得换换脑子了。招聘会也能在办喜酒的星级宾馆开。下面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2004年系列现场招聘会的地点与星级:4月3日南京侨鸿皇冠酒店
     5星级4月3日杭州雷迪森广场酒店
     5星级4月3日天津津利华大酒店
     4星级涉外4月10日苏州丽都大酒店
     4星级涉外4月10日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
     5星级5月23日上海希尔顿酒店
    
     5星级全部都是当地档次最高的宾馆。有钱的自然不止一家贝尔阿尔卡特,著名的软件公司甲骨文(oracle)12月的校园宣讲会开在了位于徐家汇的上海华亭宾馆,这可是上海第一家五星级国际饭店。
    
     宝洁为2005届应届毕业生准备的宣讲会选择了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规格也达到四星级涉外。“浙江省-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更是大手笔,几乎包下了整个虹桥宾馆,从2层开始,10—16,以及22层布满了170余家用人单位,宾馆标间成了洽谈区,应聘者排队挨个儿和招聘者面谈沟通。
    
     招聘会开到星级宾馆对求职者来说应该是好事,起码环境好了,效果自然也略高一筹。对招聘者来说,更是做秀的好机会。做秀毫无贬低之意。在星级宾馆开招聘会起码说明企业很重视人才,懂得宣传企业形象,舍得在吸引人才上花钱。
    



劳务资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劳务资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