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杂谈 - 浙商创业投资忠告

浙商创业投资忠告


    
    
     在外创业,莫为浮云遮望眼
    
    
    
     ——浙江商人省外投资忠告
    
     500多万浙江商人在国内和国外创造财富,对外投资额达到6000亿元,而其中3.3万个在浙企业,省外投资额就达3000多亿元;到2003年底,在外浙商的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几乎相当于浙江2004年创造的经济总量,血液里流动着活跃商业因子的浙江商人这几年走出去的步伐似乎正在越迈越大。这一组数据无疑让我们充分领略到最活跃的创富群体浙商的投资热情。然而就在百万浙商挥动大手笔,涉足几乎所有的行业,叱咤风云的同时,浙商省外投资的一些风险不容忽视。
    
     近日,省工商联和经济协作办所做的一项对数千名浙商进行的省外投资环境分析调查中,我们看到浙商在走出去的路上也遭遇到不少荆棘坎坷,2004年全国各地浙江企业联合会共接到当地浙商投诉数千件,一些投资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浙商本身的缺陷开始困扰浙商。
    
     不要被优厚条件所迷失
    
     事件:去年4月,一位浙商在安徽某县与有关村委会签订了4000亩林木流转承包经营合作项目协议,当时合同期限注明了22年,并在当地筹建投资5000万元的木材加工厂,投资商按照合同约定上缴村委会土地承包金和苗木费及栽植管护费后。经过一年多的管理和栽培,林木长势良好,正当这位浙商满怀期待,看好未来长期发展的时候,今年初,该县的有关领导突然指示终止合同,浙商在蒙受损失的时候怎么都想不明白,签订的合同白纸黑字地写着,却这样就什么都没了。
    
     现象:有一项调查显示,“当地政府的热情相邀”,成为众多浙商选择投资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如今,一些政府“重招商引资,轻安商亲商”的现象很多,开始时政府很热情,可企业真正进来,钱投入了,他们就再也不会来关心企业,不问不管。
    
     说法:
    
     湖北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任雪涛:对外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浙商对外投资的目的是进入市场,降低成本,最终盈利是回归浙江的。对于浙商在对外投资中遇到的政府“重招商,轻安商”的情况,我认为目前政府已经作了一系列的工作方便对外投资,为浙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浙商应当积极地加入,这样可以使企业少走弯路,可使浙商对当地的情况更加了解。另一方面,在外浙商要联合起来,发挥联合会的作用。
    
     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志勇:在海南投资的浙商也遇到了一些政府不兑现承诺的情况,这种不正常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第一,有些政策在法律法规上本来就站不住脚,地方官是不可能兑现的;第二,领导人以及政策的变动也会影响政策的兑现情况;第三,企业与政府协商时提出的要求与企业后来投资时的现实要求有出入。而且单个企业与政府沟通解决的难度很大,所以借助企业联合会的作用就大得多了。
    
     在外创业最忌贪大求快
    
     事件:在素有“五金之乡”之称的浙江永康,如今资本运作却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这个转变也让很多业内人士忐忑不安。近两年来,到外地投资房地产被很多永康制造企业列入战略计划书中,他们跨行业、跨地区进行房地产业务开发成了普遍现象。我们从一位企业主口中得到一个数据更是让人吃了一惊,在永康金融机构开户的工业制造及关联企业中,投资房地产的有105家,其中,投资异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有52家,开发项目60个,项目投资总额约27亿元,投资地域包括上海、江苏、江西等10多个省市。永康市前11户工业企业贷款大户都涉足房地产项目。他不禁抱怨道,“十年制造业不如一年房地产”,高额的利润回报让企业对传统的制造业渐渐失去了兴趣。
    
     现象:据了解,浙商省外投资项目大量涉足热点行业,投资房地产、钢铁、水泥、纺织等国家宏观调控的热点行业的比例达78%左右。其中隐含的金融风险不容小觑。据浙江银监局统计科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6月底,问卷调查企业的省外总投资额为493.39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244.55亿元,占49.57%,制造业139.53亿元,占28.28%。
    
     说法:
    
     宋都集团副总经理王益平:风险和收益都比较大的领域尤其要注重战略的及时调整。市场经济在中国实行以来,已经有无数企业因为摊子铺得太开,一味贪大求快,不顾风险,谋求暴利,结果自己内部能力跟不上,消化不了,“做大”之日就成了倒闭之时。
    
     安徽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耀华电器集团总裁何建国:池塘就好像一个地区,企业就好比生活其中的鱼。池塘里若都是小鱼,那么池塘里的空间、资源是够的。但是小鱼总是会长大,小鱼成了大鱼就会从一个池塘跳到另一个池塘去。所以要是想做大做强,对外投资是必经之路。在各地对浙江商人招商白热化之下,浙商更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不要盲目跟风,要抵挡住眼前高额利润的诱惑,量力而行。
    
     勤练内功,开发人才
    
     事件:在浙江省私营企业协会,去年的一桩浙商投资失利让他们深感痛惜。
    
     去年一位浙商因为被某地优厚的招商条件吸引,因为觉得有利润可图,于是他在没仔细考察可行性的情况下就一下子砸了上千万元兴建水电站。钱投下去了,项目也开始动工了,这时有关专家到工地来考察该水电站工程的可行性时,经过多方面的测算,结果却发现该处不能建设水电站,于是立刻喊停。
    
     钱已经花出去了,却被要求收工,这流出去的钱自然收不回来了,这次“滑铁卢”事件让该浙商心痛不已。
    
     现象:目前,因为技术能力和人才短缺,让浙商在外省投资的时候,总是遇到磕磕绊绊。有调查表明,很多浙江企业的人才状况不足以有效支撑境外投资扩张。浙江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而高新技领域、中介服务领域、一些新兴行业、热门专业的人才明显不足。
    
     说法:
    
     湖北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任雪涛:现在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如何留住和提拔人才,都存在不少困惑。尤其对外投资时,浙江企业的这种“成长的困惑”,表现得更很明显,所以浙商要勤练内功,并加强人才开发。
    
     温州(上海)中发电器集团公司总裁陈邓华说:虽然,这几年上海的“海归”不少,但要价很高,流动性也大,去民营企业工作的不多。由于人才缺乏,企业创新能力自然跟不上。
    
     高回报蕴藏着高风险
    
     事件:温州商人张光杰是温州投资电力大军中的一个,他的公司在四川凉山州甘洛县投资了一个水电站项目。该电站装机容量为8.1万千瓦,于2003年开建,定于2006年5月正式发电。
    
     按照当时他的盘算,甘洛玉田水电站投资达4.6亿元,按每度电0.18元的上网价,如果水电站如期投产,企业年卖电收入接近7000万元,那很快就可以收回成本。然而,让张光杰没有想到的是,水电投资并不像原先预计的那样顺利。
    
     他们在四川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贷款。随着国家发改委对电力项目的整顿,不少在建或正做开发前准备的中小电站因为贷款贷不到而受阻。
    
     现象:在面临能源紧张的形势下,不少浙商把目光投注在了水电上。据透露,在水资源丰富的四川绵阳、康定等地区,集中了不少浙江人,他们尤其钟情于四川的小水电。
    
     记者从浙江省水利厅了解到,根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全省投入小水电站建设的民间资本超过100亿元,其中有80亿元的投资额在四川。
    
     说法:
    
     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潘立生:在浙江主要有三个地区喜欢向外投资水电,温州、丽水和金华,温州资金比例最大。因为是民营资本,自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与5大发电集团竞争,所以他们便瞄准了门槛相对较低的中小水电项目。当然成功的不少,但是,遇到挫折的也有。因此浙商应当看到“回报稳定,利润高”的产业也存在着较大风险,投资前应充分考虑到资金、人力等多方面问题,谨慎而行。
    
     访谈
    
     在外创业最忌贪大求快
    
     事件:在素有“五金之乡”之称的浙江永康,如今资本运作却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这个转变也让很多业内人士忐忑不安。近两年来,到外地投资房地产被很多永康制造企业列入战略计划书中,他们跨行业、跨地区进行房地产业务开发成了普遍现象。我们从一位企业主口中得到一个数据更是让人吃了一惊,在永康金融机构开户的工业制造及关联企业中,投资房地产的有105家,其中,投资异地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有52家,开发项目60个,项目投资总额约27亿元,投资地域包括上海、江苏、江西等10多个省市。永康市前11户工业企业贷款大户都涉足房地产项目。他不禁抱怨道,“十年制造业不如一年房地产”,高额的利润回报让企业对传统的制造业渐渐失去了兴趣。
    
     现象:据了解,浙商省外投资项目大量涉足热点行业,投资房地产、钢铁、水泥、纺织等国家宏观调控的热点行业的比例达78%左右。其中隐含的金融风险不容小觑。据浙江银监局统计科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6月底,问卷调查企业的省外总投资额为493.39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244.55亿元,占49.57%,制造业139.53亿元,占28.28%。
    
     说法:
    
     宋都集团副总经理王益平:风险和收益都比较大的领域尤其要注重战略的及时调整。市场经济在中国实行以来,已经有无数企业因为摊子铺得太开,一味贪大求快,不顾风险,谋求暴利,结果自己内部能力跟不上,消化不了,“做大”之日就成了倒闭之时。
    
     安徽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耀华电器集团总裁何建国:池塘就好像一个地区,企业就好比生活其中的鱼。池塘里若都是小鱼,那么池塘里的空间、资源是够的。但是小鱼总是会长大,小鱼成了大鱼就会从一个池塘跳到另一个池塘去。所以要是想做大做强,对外投资是必经之路。在各地对浙江商人招商白热化之下,浙商更应该保持头脑清醒,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不要盲目跟风,要抵挡住眼前高额利润的诱惑,量力而行。
    
    
    



创业杂谈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杂谈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