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杂谈 - 中国商人必胜宝典(3)

中国商人必胜宝典(3)


    
     宁波商人性格特征
    
     四海为家,冒险犯难
    
     宁波人没有杭州人那么多的家园意识,“航海梯山,视若户庭。”宁波人是以四海为家的。宁波人也没有北方人那种守成享福思想,他们有了钱便立即投入更大的事业。
    
     宁波人耻于安守家业,他们宁愿背井离乡,到外面的世界拼搏创业,也不愿守着狭小舒适的家园而碌碌无为。他们四海为家,冒险犯难。宁波人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子。
    
     宁波人坚毅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在他们的商业活动中显露无遗。
    
     19世纪末和20世纪40年代,宁波人曾两次大规模地漂洋过海,前往日本和欧美等地以及港澳地区创业。第一次是在光绪、宣统年间。这一时期移居海外经商的人数多达近10万人;第二次是在国民党统治行将完蛋的前夕,大批的宁波商人移居到香港、澳门,或以台湾为跳板,转向欧美及大洋洲发展。目前,据初步统计,移居港、澳、台及海外的宁波人大约有7万多人,他们遍布于日本、美国、新加坡、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披荆斩棘,奋力开拓,硬是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开拓出一方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其中不少人成为当地工商界或金融界的巨子。
    
     香港是海外宁波商人的活动基地。香港的两位“世界船王”是宁波人:已故“世界船王”董浩云,是宁波定海人,他是董氏航运集团的创办人,其旗下有船149艘,1200万吨载重总量,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另一位“世界船王”包玉刚,也是宁波人,是香港十大财团之一。东南亚各国也是海外宁波商人的活动区域。分布于海外各地的宁波人,始终保持经商传统。老一辈宁波商人的后代又成为新一代的商人,在海外商界形成“宁波风”。
    
     除了四海为家,冒险犯难外,宁波商人的商业资本的出路也充分体现其开拓冒险精神。他们有了一定资本后,不是买田置地或存放到银行以求保险,而是把商业资本利润投资于产业,把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不少人在有了资本后,惟恐再失去财富,因而做投资选择时,往往选择那些风险小而收益稳的行业或干脆固守原有的行业,结果是小步前进,难成大气候。宁波人敢冒风险,锐意进取,也就能够把握高风险与高收益的机会。他们之中也有败走麦城的,但成功者却是多数。宁波人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
    
     因此,基于宁波人的以上特点,在与宁波人做生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其次,要学习他们耻于安家守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再次,要大胆开拓新领域,经营新兴行业。
    
     审时度势,灵活善变
    
     宁波人经商的习俗形成了今天宁波商人头脑灵活、长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性格。这是宁波商人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
    
     宁波商人善于捕捉商机,及时调整经营方针的能力很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优秀的现代商人品质。在生意场上,宁波商人机敏善变,从不墨守成规,他们总是能够不失时机地调整经营业务和经营策略。其灵活善变的能力叫人拍案。
    
     “世界船王”包玉刚,80年代初,正当他的航运业如日中天、红红火火之时,他却做出惊人的决定:卖掉所有船只!因为他预感到两伊战争对石油产量的影响必将殃及油船运输,因此,他及时抽出资金,投资香港地下铁路和隧道,出任隧道公司主席。而后,又投资由英国人控制的香港最大的国泰航空公司,出任董事长。居安思危,在兴盛中看到潜伏的危机,及时善变,“世界船王”终于又胜利了。
    
     宁波商人正是凭着这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审时度势、灵活善变的本领,才成为商界“常青树”。宁波商人的这种品质,完全可以与世界优秀商人相媲美。
    讲信用,重质量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信”,人无信不立;讲究“诚”,以诚待人。西方人也把“诚”“信”列为资本主义商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宁波商人,在商业交往中遵守诚信原则,赢得了客户的好感和满意。
    
     讲诚实、重信用、求质量,是宁波人经营最基本的原则。在生意活动中,宁波有句俗语叫“天下之主,不如买主”。宁波商人在经营实践中视顾客为“衣食父母”,处处尊重买主。宁波的商业传统是待人如宾,顾客上门,不管新老,笑脸相迎,端凳请坐,敬烟献茶。货款不足,派人跟取;携带不便,送货上门;远道顾客,招待食宿;买错货物,允许调换。总之一句话,宁波人做生意很重视自己的服务,满足顾客,以诚以信赚钱。
    
     因此,与宁波人做生意,你会感到很便利、放心,同时,也可以大胆地与他们进行业务上的合作。因为他们很守信用,也不会有欺诈之行为。
    
     稳健经营,不做投机生意
    
     宁波人敢冒敢闯,但聪明的宁波商人并不作无谓的冒险,他们是勇者,也是智者,他们在事业有了一定根基后,多采取稳妥的经营作风,先谋后断,步步为营。
    
     宁波商人奉行的经商法则是稳健经营。他们宁可少赚钱,也不会去冒险,他们从来不做投机性生意,每笔业务都力求稳妥可靠。经营中不可预测的风险除外,凡是可以预测到的,甚至仅是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他们都一律坚决避免。
    
     因此,与宁波人做生意时,应注意如下几点:不要引诱他们去做投机的事情,力求给他们稳妥可靠的印象;当进行风险投资时,与他们合作,他们的稳健作风可以减少风险性。
    温州商人性格特征
    
     做生意,先从小处着手
    
     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
    
     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活跃着一群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的温州人。最初,他们十分不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认识他们的。温州人除了江南人那般瘦小那般灵秀外,就是默默地干活,做生意,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慢慢地,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包装、标牌、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到惊奇钦羡,到仔细探究:温州人咋的啦?这么多,这么会赚钱。
    
     温州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鹜远,从不好大喜功。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而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起企业来,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追求大气派、大产品,同样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最为典型。
    
     但是,温州人是有眼光的,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由小做大,最后从纽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入房地产、金融业,于是温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
    
     做生意先从小处着手是温州商人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奥秘。
    
    
    
    
    
    
     善于推销
    
     温州人最善于推销。
    
     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
    
     曾几何时,温州的农民购销员在14万人以上,像蝗虫一样满天飞,人称十万大军闯南北。
    
     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全国活动。被誉为东方最大纽扣市场的桥兴纽扣市场,有近万名农民购销员串成了一个全国性销售网,全乡徽章、标牌、塑片市场,有7000多人在外推销产品。宜山区再生腈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着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温州的农民购销队伍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转化而来。此前他们可能是耕地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还有村干部、复员军人、民办教师等,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从弹棉花、从事手工业、做小生意等行业中转化而来。这些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通衢、穷乡僻壤,在全国人面前勾勒着温州人的形象。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到了锻炼;同时,长期的外出活动实践,培养了他们交往的才干,积累了经商经验,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市场需求状况,建立了不少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上打下了基矗这是一支勤快、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温州,能跑供销的人被称为“天兵天将”。
    
     温州人不在乎干什么,只要赚钱的事,不管自己以前熟悉不熟悉,就要干,什么看好就推销什么,并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吃、请、送、骗,白道的、黑道的,样样都使得出。
    
     由于什么管用温州人就用什么办法,因此,温州人推销的产品大都畅销全国各地。
    商业头脑特别灵光
    
     温州人的商业头脑特别灵光。在温州人眼里,到处都是钱,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与赚龋温州人很善于从旁人漫不经心的事儿中挖掘出赚钱的契机。
    
     最早贩销纽扣的购销员是叶尧林、叶尧青兄弟俩。起初,他俩从黄岩县路桥纽扣工厂买来一批纽扣,在桥头镇试卖,不到一天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就销售一空,这个消息一传出,大家都跟着做起纽扣生意。结果,纽扣在桥头小商品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到了1981年下半年,纽扣摊位达100多个,成了桥头市场的主角。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放,很快以奇迹般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闻名全国的纽扣交易中心,被香港《文汇报》誉为“东方第一纽扣市潮。
    
     外出经营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古温州人便以外出经商为荣,而且他们外出,绝无漂泊的感觉。他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绝不是迫于生计或为挣钱娶妻生子,而是创业。相反,若是哪个小伙子长年厮守家庭,便会被视为窝囊没出息。这一点与宁波人非常相同。
    
     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温州商人更是遍布中国以至世界,而且越来越由行商推销变为坐商,由游击方式转向坐镇赚钱,形成了“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能开拓市潮。
    
     北京是温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营。北京城里有遐迩闻名的“温州村”,他们散布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呈星状围着整个北京城。今天有许多大腕级的温州商人在北京城,例如蜚声海外的“101”毛发再生精发明者、人称“红色大亨”的亿万富翁赵章光,饮誉海外的“中国阿信”徐小英女老板,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出来的纽扣老板群,还有来自乐清柳市的电器电子大王,来自苍南金乡中国最大商标城的商标大王,也有一批年轻的在京城商海里搏击长空的一代儒商。
    
     大上海也是温州人大显身手之地。南京路是上海人最引以为豪的商品世界,而数以百计的店铺和柜台的真正主人却是温州商人。
    
     北京去得,上海去得,“世界屋脊”西藏温州人也敢闯。据统计,进藏行商者近一半是温州人。拉萨还有一条以裁缝铺为主的“温州街”。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温州人。
    
     温州人还大胆地杀向了海外。美国、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都有温州商人。在巴黎,还有“温州街”呢!在巴黎的13区和14区,住着的都是温州人,听到的都是温州方言,甚至警察也得说温州话,温州人达到8万人之多。
    
     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有700万人,流往全国有200多万人,超过1/4的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或海外经商。
    
     温州人“四处出击,八面埋伏”的方式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神,不仅活跃了各地的市场,成为“东方起动点”,更带来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巨大的观念冲击。
    东北商人性格特征
    
     讲义气,重朋友
    
     东北人很讲义气,他们做生意,以诚相待,很重朋友之情。
    
     在与东北人做生意时,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别谈钱,一谈钱感情就远了。”尽管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北人重义轻利的心态。一位长期与中国人做生意的意大利客商私下里曾说:“跟上海人谈买卖很累,跟东北人做生意倒挺轻松。南方人精细且斯文,北方人粗放而率直。”
    
     东北人最讲义气,性情豪爽,为了朋友甘愿两肋插刀,把友情看得比命都重要,东北汉子心眼都挺好,交朋友遇到知己能把心掏出来。就说喝酒吧,往往把客人往死里灌,似乎不喝得爬桌子腿,就不够朋友。只要喝透了,没有不能办的事。并且,生意人坐在一起,在酒桌前就不能说不会喝或胃痛。因为好酒的东北人觉得不喝透就是不够朋友;既然酒喝不透,直接推论就是不够朋友。和不够朋友的人办事,还有意思吗?重义气,使东北人在商界获得了值得信赖的好名声,很多人在与东北的商家打交道时,表现得比较实在,容易相处。
    
     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只要会用些感情投资,没有办不成的事。哥儿们义气用事,这是东北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点。
    
     在生意场上,买方和卖方的目的就是金钱交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也进行情感交流,这在生意场上,买方和卖方的目的就是金钱交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也进行情感交流,这样就会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使买方觉得卖方诚实可信,卖方也觉得买方有信义,可以信赖,这样双方自然会增加合作的机会。因此,讲义气,重义气,东北商人做生意的这一特色促使许多东北商人成为大腕级的富豪。但是,重义气,虽然使大家不必因竞争伤和气,却与现代商业竞争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迟早要被时代所淘汰。
    强悍易怒,脾气大
    
     东北人被外地人称为“东北虎”。人们之所以以出产于东北的大型食肉猛兽——虎而比喻东北人,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东北人“人高马大”,吃东西狼吞虎咽;二是东北人尚武好斗,民风强悍。因此,用“东北虎”来比喻东北人骁勇、强悍的性格是比较恰当的。这是东北人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文化积淀。
    
     在东北城乡,一丁点小事儿,三句话说不出,立刻动手,仅仅拳脚相加还是“文明”的,某些无聊的看客还会觉得没劲。东北人善打架,其他许多地方的人也善打架,这有什么不同啊?但是,只要你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东北人打架是一个“猛”字,一个“虎”字,外地人似乎缺了这两点。比如说,打起架来,东北人一定要就近找到武器。如果地上有砖头,决不会捡土坷垃;地上有铁棒,决不会捡木棒;地上有斧子,决不会捡镰刀,什么解决问题找什么。而在攻击的部位上,也是找准要害:如果能打脸,决不打屁股;如果能打心口,决不打腿;如果能抡拳头,决不抡巴掌。细想起来,其实,这也是符合东北人的豪放性格。
    
     东北人这种地域性格在商业活动中也不时表现出来。在做生意过程中,东北商人喜欢吹胡子,瞪眼睛,撸胳膊,挽袖子,天不怕,地不怕,十个不服,八个不惧。解放前,在上海滩上,如果人家听说对方是东北蛮子,大都是要让东北人三分的,因为东北人太“虎”气,惹不起,只好去躲。就是到了现在,与东北人做生意的商家,大都觉得东北人脾气不好,三句话合不来就动口骂人,甚至动手动脚动刀子,有时一句话说不好,弄不好就闹个鼻口流血。
    
     因此,与东北人做生意,首先要对东北人的这股脾气有所认识。这是赚东北人钱的基矗同时,与东北人做生意打交道,必须要诚实不欺,否则就要吃亏。
    
     有这样一个例子。东北某地有一位专做餐饮的大款,在长春开了一家四川风味的餐馆。各项准备齐全后,请了两名四川厨师,每人月工资500元。按照东北人大方的习惯,他先给四川厨师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可万万没想到,就在开张前一天,两名厨师全跑了。这可使这位老兄傻了眼,裁了大跟头。一气之下,他饭店也不开了,带了两个铁哥儿们,坐上飞机直奔成都,找到了那两个厨师的家。这可倒好,那两个家伙风尘仆仆,坐火车也是刚进门。东北的这位朋友便不由分说,一阵猛揍,把两人全都打趴下了,一个劲地求饶。东北朋友竟敢深入虎穴,跑到人家门口去算账,也可谓豪气凛凛,使人为之一叹。这或许就可以概括出东北人的性格,也由此配得上“东北虎”称号。
    
     因此,基于东北人的这一特性,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必须不能欺骗或者耍奸,否则,就会触范“虎威”,重者受皮肉苦,轻者以后决没有合作交往的机会了。
    豪爽大方
    
     大概与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关东大汉豪爽的性格有关,东北人到外地旅游、经商往往出手大方,不在乎别人算计自己那几个小钱,因此,与他们谈生意时得注意要铺张大方些。
    
     东北人的豪爽耿直在全国是闻名的。所以外地人认为,对东北人只要能顺毛溜,交东北人比交其他省份的人强百倍。
    
     东北人讲义气,但这又往往以粗犷、带野性味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说,张三帮了李四的忙,李四觉得很实在,免不了要打过来一拳,骂道:“你这混小子,倒是满能干大事。”而张三倒也很实在,很哥儿们,回敬一拳,应道:“我不帮你这个小杂毛,谁来帮你?”于是大家都很快活。这也符合东北人的性格,不骂几句,恐怕令大家觉得不太舒服。
    
     东北人坦诚,换句话叫直心眼子没心眼子;其不好听的叫法,是“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有啥就唠啥,对什么不满就要发泄,这种发泄又缺乏南方人的含蓄,而是一竿子插到底,并且对任何事都采取倔驴式的做法。有些人也许抓住了东北人豪爽耿直心理,和东北人处得宛如一家人,亲兄弟姐妹一样,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无酒不成商,酒场谈生意
    
     东北人大概受天气寒冷的影响,养成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招待客人热情大方,毫不吝啬,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大喝特喝,不醉不休,“宁伤脾胃,不伤感情”,是东北商人酒场上的座右铭。
    
     东北人“豪饮”的大名,早已远扬四海,与欧洲的德国人、法国人、俄国人相比,毫不逊色。东北的哈尔滨素有“啤酒之城”的美誉,在这里,哈尔滨人出奇的酒量常常令外地来的客商瞠目结舌。两个小伙子,三伏天,在一家小酒馆里,喝一箱24瓶的啤酒,是一桩很平常的事。
    
     在哈尔滨,如果你只能喝一瓶啤酒,就是一件颇痛苦的事了。如果带着一瓶啤酒的量,坐在酒桌上,你会觉得自己特别没有面子,形象特“矬”,说起话来不仅没有底气,而且状态也特别“小丑”。
    
     在东北,五六位生意人聚一桌,喝个四五十瓶啤酒,再加相当数量的白酒,实在是平平常常的事。东北人喜欢喝酒,会喝酒。对东北人来说,做生意和喝酒是密不可分的,无酒不谈商,许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拍板的。东北人到外地去投资办什么事情,用酒宴的方式款待南方客人,切不要以为款待你的东北人是个酒鬼,一个大手大脚不值得信赖的粗人。这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风习而已。
    
     东北人讲义气,重交情,和东北人谈生意最好先联络感情,而感情又往往可以通过喝酒来加深。在东北人眼中,喝酒是感情深浅的衡量。“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因此,在与东北人做生意时,如果你能喝酒,甚至你虽然不能喝酒,却敢于硬喝,一切都豁出去了,你会得到某种报偿的。因为,通过喝酒,赢得了东北人对你的信任,他们认为你是一个实在的人,一个可交的人,你以后有什么事要办,一切都开绿灯,一切都为你提供方便;而那些不能喝酒,或者坚持不多喝的人,会引起在座人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不真诚、虚伪、心眼太多、不可交。今后要办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创业杂谈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杂谈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