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比较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比较

     不论从管理理论还是从管理实践来看,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分歧无处不在。在理论上,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将人看作“经济人”、“机器的附件”,强调组织权威和专业分工。而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则认为:人是“社会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满足员工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而不是纪律的强制和物质的激励。上述两个管理理论的对立,其实质是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对立。同样,在实践上,美国的管理总体上较重视战略、结构、体制等硬性因素,却往往忽视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作风、人员、技巧等软性因素。但一些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的企业管理,就比较重视企业的思想、文化及精神等“软件”。
    
     具体地说,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主要有以下区别:(1 )基础不同:从其定义可看出,刚性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权威,它所依靠的主要是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命令、监督与控制。柔性管理的基础则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它所依靠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2 )适用对象不同:刚性管理适用于主要追求低层次需求的员工,适用于对创造性要求较低的、衡量标准容易量化的工作。这类员工往往希望有正规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并承担责任。而当员工的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高层次需求成为优势动机,工作标准不易量化且对革新要求较高时,员工往往欢迎柔性管理以获得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从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来看,刚性管理的长处主要有:(1 )在刚性管理中,某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便于协调员工个体之间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易于维持组织正常的工作秩序。(2 )刚性管理往往制定了一定的工作标准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极大方便了考核。其主要缺陷有:(1 )严格执行某项规章制度势必降低组织活动的灵活性,影响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同时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完善,责权利不可能完全对等,所以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2 )刚性管理往往将员工置于消极被管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意识,自律自控能力低,限制了其积极性与创造性。(3 )工作量化的同时也造成了员工的惰性,使员工一味只求完成份内的工作。
    
     柔性管理对应刚性管理来看,其长处是:(1 )柔性管理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因而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标准,而且愿意挖掘其潜能,发挥其天赋,作出超常的工作成就。(2 )柔性管理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当然,柔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1 )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2 )柔性管理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等等。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虽各有优缺点,但要硬性的评价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刚性管理亦难以深入,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高效益管理的源泉。一个企业是以刚性管理为主、还是以柔性管理为主,则完全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工作的性质及企业的文化传统。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