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职场人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

职场人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

     专家解读“邮件门事件”―――
    
     你是不是觉得,像这样的事
    
     情在职场上屡见不鲜?打工的认为自己吃亏、委屈,老板觉得员工不忠不义。为什么工作变成了一件很伤心的事情?为什么人人都觉得自己成了受害者?
    
     专家简介:
    
     孙虹钢,前程无忧《人力资本》月刊主编,著名职场专家,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培训师,撰写、编著《老板这边,员工那边》、《普通人不普通的6种模式》和《未来10年热门职业》等著作。
    
     在职场专家孙虹钢看来,这件事情上,公司、老板、女秘书都是失败者:emc成了外企、跨国公司的管理失败的典型;陆纯初在高级经理人圈子内声誉大受影响;对瑞贝卡来说,对她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是没有什么好处。
    
     这样一件没有胜利者的事件却越传越广,原因很简单,现在职业人士大多都有“受害者心态”:“工作不开心,上司没本事,同事好嫉妒,下属不听话……”每个人都会联想起自己遇到的委屈,自然就会觉得女秘书的做法是为众多“受害者”出了口恶气。
    
     “我以为,你应该……”受害者心态的常用语。孙虹钢认为,如果抛开这些愤怒、同情、委屈等情绪化的东西,理性地分析这些案例,你就不得不承认,所有当事人都犯了一个共同的、简单的错误:他们都只是从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愿望出发,并且认为别人应该跟自己的想法一致,事事都让自己挺合适的……结果当然不可能,所以人人就觉得不平衡,要么郁闷,要么生气,要么就恼羞成怒。比如,老板和女秘书的邮件内容针锋相对,但其中的内涵几乎一样:“我以为……你应该。”几乎所有职场冲突都源自这个句式。陆纯初觉得:我以为你应该等我,结果你没等,让我进不去办公室的门,你应该知道我的规则:秘书要等老板确定没事以后才能离开……而瑞贝卡却觉得:我以为你应该明白,我只是在工作时间为你工作,其他时间是我自己的。这就是两个人对于秘书该如何使用工作时间的“规则”理解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像这样的冲突在职场上屡见不鲜。
    
     谁不理解职场上的真规则,谁就会变成“受害者”。孙虹钢认为,理解不同没什么可怕,因为人和人的想法是永远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
    
     付出得到足够的“值得”的回报。这种投入与回报其实就是利益的交易。但人和人的利益要求是不相同的,就会有差异、矛盾、冲突。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打算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很可能变成“受害者”。
    
     这就是职场中明明白白的真规则,而不是隐藏在人情、面子、漂亮话下的潜规则,一旦有人破坏了这个规则,势必出现问题。
    
     在这场较量中,老板和女秘书双方谁也没有遵守这个规则。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规则是由老板来制定的,问题在于,首先,这些规则是否提前跟秘书讲明白,如果她清楚但是没有做到,那么是秘书的失职。其次,这些规则,秘书是否同意并且愿意照着玩呢?
    
     女秘书的行为其实也破坏了职场规则:任何公司都会对于“群发邮件”有规定,因为沟通是讲权限的。她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扩大了邮件的发送范围,这也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
    
     当双方都摆脱不了“受害者心态”时,就根本无法站在客观理性的立场上处理问题,这种心态势必会使当事人的职业生涯受到真正的伤害。
    
     工作就是生意,想摆脱受害者心态,就得学会经营。
    
     孙虹钢在新作《工作就是生意》中明确提出一个观点:工作其实就是份生意,职场上人和人之间就应该是一种明确的生意伙伴关系:老板是员工的客户,员工是老板的供应商。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