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魔鬼训练”是磨练,还是折磨?

“魔鬼训练”是磨练,还是折磨?

     跪地乞讨、撒泼骂街、一群人歇斯底里地大吼大叫……这是对员工进行培训,还是精神上的折磨?
    
     今年8月,沈阳某公司因对其员工实行“跪地乞讨”的培训———俗称“魔鬼训练”,引起了社会各方争议,而事实上,目前这种类型的培训在某些企业中却颇为风行。从对一些业内人士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魔鬼培训”其实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则是很好的培训工具,使用不当却容易走入误区……
    
     魔鬼训练易惹争议
    
     培训经历够多的人应该对“魔鬼训练”这个词不陌生。这种用种种极端的方式来挑战个人极限,从而达到激发潜能的培训方式,最早来源于国外,日本称之为“魔鬼训练”,而美国则称之“潜能激发”。
    
     尽管“魔鬼训练”的原理大同小异,而手法却各不相同———下跪、集体唱歌跳舞、生存挑战训练、野外拓展……等等,不一而足。其根本目的是让受训者尝试做一些平时绝难做到的事情来挑战自我,加强信心。然而,正是由于其惯常使用各种不合人情,甚至有侮辱人格嫌疑等另类方式,使得“魔鬼训练”颇受争议。
    
     上海影响力训练公司经理褚洪波告诉记者,所谓“魔鬼训练”的初衷绝对是好的,比如跪地培训,是为了锻炼个人意志,不在于别人的冷嘲热讽。但如果采用的方式过于极端,就很容易受人误解。
    
     跪地做乞丐,向人伸手要钱,已经够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了,但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褚洪波告诉记者,曾经有一家培训公司,居然要求全体受训人不论男女,统统脱光衣服上台演讲,号称回归自然,抛开面具,找回真正的自我。这种做法才真是极端中的极端,甚至连他们这些业内人都感到“做得太过了,有点邪”,更何况普通人。
    
     挑战中国人传统观念
    
     但是,“魔鬼训练”在国外却甚为流行。在其发源地之一的日本,跪地乞讨类型的意志培训极为正常,而在国内的一些日韩企业,一些近乎“残酷”的培训方式也常在企业内训中被采用。
    
     据一位曾在某韩国企业工作过的人士透露,当初他刚进公司,所有新员工就被拉到总公司所在地进行新人培训,内容几乎都是以“摧残”人为目的。比如,不停地做体力训练,直到人虚脱,并且嘴里还要用最大的音量大喊“我一定要成功”,要不停地喊,直到嗓子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国外舶来的方式在普通中国人心目中,却有点难以接受。比如跪地,在日本文化中可能很平常,但在中国人看来,则是“男儿膝下有黄金”,带有侮辱性质。
    
     “魔鬼训练”让人反感的另一原因是,这种培训模式最早是被用在国内的传销领域,群情激昂、煽动性极强的培训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传销培训,而事实上,在国外,“魔鬼训练”也的确常在直销领域内被采用,因此,在中国多少沾上了不光彩的颜色。“从培训公司、企业乃至受训者等当事人的角度看,这些方式都是可以理解的。”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应利说,“但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如果站在普通市民角度上去讨论这些现象,难免会出现争议,作为培训方,前提是绝对不能违法。”
    
     “确实让我充满斗志”
    
     尽管争议颇多,但一些经历过类似培训的人士却告诉记者,尽管当时觉得很苦,过后却的确受益颇多,因为这“的确让人感到有无穷的斗志,因为我做到了我曾认为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突破了身体极限。”
    
     “这的确是很真实直观的感受。”褚洪波说,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另类”的培训受青睐的原因,不仅是一些日韩企业,甚至一些欧美知名公司也常给自己的新人进行此类培训。“从事广告、保险等行业的销售人员,压力和挑战很大,最适合参加这种‘魔鬼训练’,因为其直接将人拉到实战中去操作,并且用那些极端方式,让他们保持斗志、增强信心。”褚洪波告诉记者,而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魔鬼训练”80%的市场都来自于销售培训。
    
     而有的公司则将其作为考核新人的一大标准,如果在训练中吃不起苦,放不下面子,那就走人。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公司,它们选才的起点原本不高,又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样,用好几年的时间按部就班地培养人才,因此在招聘时,用这种手段可以找到它们认为真正刻苦踏实的人。
    
     此外,一些企业hr也认为,这也能表现个人的职业素养———能为自己的工作而将尊严都置之度外,这种人才绝对可以重用。
    
     不能陷入两大误区
    
     是好的工具,但容易遭人争议。如何把握好魔鬼训练这把“双刃剑”?业内人士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师资力量,不同的培训师,达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一套课程,如果培训师功力不够,把握尺度一出差错,那就很难控制场面了。”应利认为,这要看培训师的个人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在课程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褚洪波分析道,“现在很多问题出在一些培训师在还没吃透的情况下,盲目拷贝一些国外的训练方法。要知道,企业培训主要看重培训师的实力,照搬照抄只会适得其反。”
    
     “魔鬼训练”另一个误区是,很多培训师光给了个人勇气和信心,让人兴奋异常,觉得什么事情都做得成,但却没有在之后教给他如何去做的方法,这就好比给了人跳海的勇气,却没教给人游泳的技能一样,受训者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这不仅是培训师的职责,也应该引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关注。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拓展培训等类似的“魔鬼训练”项目颇为流行,但如果后期的配套培训没能跟上,效果未必尽如人意。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