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不要觉得自己不够好

不要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是一种事业惧高症。就好像坐在电梯里,脚踩在15楼,头被带到40 楼。别人觉得他们是40楼的人,所以提拔他,但是他们觉得自己是15 楼的人。
     我在惠普待了16年,在我的管理经验里,有很多同事都有这种现象,但他们都非常优秀。他们的才华洋溢、能力非常强,可是到了关键的时刻,你给他重大的升迁机会,他竟然逃掉了。
    
     有两种情形:
     第一种是他连试都不试。 通常,我们觉得他很不错,问他要不要考虑接这个任务;可能是一个业务主管,或是有更大格局的职位。你看的出来他很高兴,很想接下这个位子;但是你又可以看到他很焦虑、不安。这些人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力也很强,结果考虑几天回来,他说: no。这个答案超过你的预期,你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还没有准备好。
     第二种情形是:他已经去试了,但是碰到一些公开场合中,曝光率比较大的情形,他就退缩了,他会说:“jeremy (余振忠英文名)你帮我去好不好?”他觉得他不适合这种场合,他不自在。
     “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经常眉头深锁,担心很多东西,担心这做不好,那做不好。你看的出来他觉得压力很大,没办法很自在。平常他都很理性,碰到压力,整个人就变的情绪化。比方说,同事间讨论一些事,他会比较大声一点,因而人家觉得他情绪化、不理性。原因:负面的自我形象。通常你仔细跟他们谈,会发现都是因为他们的self image(自我形象)不够正面;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够好。可能是过去的经验让他们如此,所以万一他们很成 功,他们会觉得,这真的是我吗?
     他们有的是从小就很突出,但是家庭环境不好;有的是小时候不突出,但是可能是乡下长大,所以有一种自卑,但是又很好强,如果你直接挑战他,他不承认。
     这样的人,往往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比较不敢冒险。比较不像一些有自信、安全感较高、自我形象较正面的人。
    
     工具箱1:欣赏→尊重→信任
     通常,我会跟他坐下来聊。吃饭的时候聊一聊他家里、小时候的事,有的人是穷苦出身或逆势中成长,你慢慢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经过这样的沟通之后你就有一些很具体的信息可以帮助他。
     这时候,你跟他说,“你不是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通过让他认知这件事,让你们双方都有共识,假如他拒绝承认这件事,那就没办法产生共识。
     要让他承认,一定要先建立相当高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的两个前提是欣赏与尊重。
     “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很需要人欣赏他。在谈话的时候,我会非常明白地让他了解到我欣赏他,我很宝贝这个人才。他会觉得他从内在被尊重了,当他感到被尊重,下一个就是他感到被信任了。所以,欣赏、尊重、信任是三种层次。
     有了欣赏、尊重与信任,你不会对他说,“你会不会觉得你有点自卑?”自卑是一个有价值判断的字。你应该说,“你会不会觉得,你没有给自己打了对的分数?”
    
     工具箱2:发展正面的自我形象
     如果他同意自己有这个缺点,接下来是要帮助发展他的自我形象。我会把他过去做成功的事拿出来,跟他讲:“你看看,这个东西你其实做的很好。”然后,再找一件过去他退缩的事,跟他说:“那你要不要再重新试试看?”一、两次之后,你会发现没有那么难。
    
     爱的智能
     每个人都与生俱来拥有爱人的能力,不管是爱我们的父母、手足、朋友或是子女;但是,我们常常用互相伤害的方式去表达爱。如果今天你的孩子感冒发烧了,有百分之八十的父母一定会忍不住生气的说:“你看吧!我老早就告诉过你了!每次叫你穿外套就是讲不听,寒流来还吵着要吃冰,现在咳嗽流鼻涕了吧!你以为看医生很好玩是不是?下次再这样试试看!”虽然是出自心疼和焦急,但是听在孩子的耳中,却是何其的冷酷无情!于是不礼貌的顶嘴出现,因此而爆发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纷争。父母觉得孩子简直是顽劣难驯,孩子认为父母实在不可理喻,双方都是满腹委屈。很多父母都会感叹:我都是为他好啊!为什么孩子永远不了解父母的苦心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并没有让孩子接收到我们发自内心爱的讯息。请仔细回想每天的亲子沟通,是不是充满了命令和指责?是不是很少有鼓励和赞美?甚至于是不是根本只有上对下的指挥?我们听孩子说话吗?曾经和他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吗?
     我们口口声声批评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激父母的爱;但我们却几乎每天都在使用错误的表达方式,造成彼此之间的误解和冲突,这样不是很矛盾吗?当我们在抱怨小孩对我们不好或不礼貌时,是否也静下心来反思:我们平时是用什么态度和什么语言来和他们沟通?
     就从自己做起吧!试着以真诚委婉的方式,正确的表达你的真正感受,你将发现,经营和谐温馨的亲子关系,其实一点都不难!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